《燃烧过的欲望》
第8节

作者: 范世凯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护士又进去了,里边还是静悄悄的。吴大力和亲友们心急如焚,在门口走来走去,不断向里面探望,生怕出现什么变故。十一点半,手术室的门开了,几个穿绿衣帽的医护人员把吴静用手术车推出来了。吴静手上、鼻子里、肚子和下身都插着管子。吴洁和大家都围上去,帮助照顾。吴洁睁大眼睛,惊恐地看脸色苍白,昏迷状态中的妈妈。大家七手八脚把吴静抬到她住的床上,大家都压低了嗓音低声的提示和交流,生怕惊动或触痛了吴静。

  门亮是个很细心的人。他输完了血喝了点糖水,稍微休息了一会儿,那种轻飘的感觉就轻多了。然后他就去买了一捧鲜花,放到大嫂的床头桌上。整个苍白沉寂的病房一下就有了活力,也显得很温馨。馨香溢满全屋。
  医护们走了,病房里静悄悄的。殷红刺目的鲜血在一滴一滴的输入吴静的血管。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吴静的脸上。过了一会儿,吴静输着血,加上热水袋的温度传输,她的脸色已经转过来,不再那样苍白。
  也许因为她体质太弱对麻药太敏感,天快黑了吴静才醒过来。她睁开眼睛,看丈夫和女儿都在身边。她好像刚刚认识他们,仔细地看着,好像在努力地恢复记忆。过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可是,大滴的泪水从她的眼角流出。父女俩围在病床两侧,女儿捧着她的手,泪眼婆娑的望着妈妈苍白的面庞。丈夫抚摸着她的头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住了十一天院,大力精心呵护,无微不至,疼爱有加,想方设法让妻子开心。结婚二十年了,忙忙碌碌的,还从来没整天在一起呆这么多日子。这些天竟让吴静感觉像初恋时一样,有时甚至把所有的烦恼都忘记了。她有时还记日记,看看书什么的。
  毕竟是知识分子,对于得病她也能想得开。能治的是病,不能治的是命。没有鞋不算真的悲哀,没有脚的人才叫可怜呢。自己充其量算是没有鞋的人,反正也有宝贝女儿了,又不想再生孩子了,子宫切除就切除吧,也没啥了不得的,她多次和别人这样讲。
  这天,她午睡了一会儿。醒来时笑着和大力说:“哎,我刚才做了个梦,说我的生日号码买双色球中奖了,还没领奖呢就醒了。一会你去买两注,说不定是神明在暗示我呢。”
  大力笑了:“好吧,我去试试,说不定就能中上呢。”
  下午他真去买了两注彩票,虽然奖的影儿也没见着,能让妻子高兴是他此时最大的心愿。
  医生给开的桂枝茯苓胶囊、红金消结胶囊、百消丹等药物,都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和调节内分泌的。大力按时按点的帮妻子服药。她伤口也长的很好,本皮本色的,一点红肿也没有。吴静恢复的很快,脸上有了红晕,人也精神了许多。学校领导和学生送的鲜花摆满了病房,满室芬芳。师生们送的各种水果、保健品也不少。这一点还是让让吴老师感到欣慰的,体验到了当老师被尊敬和爱戴的幸福。她想起一幅漫画,各行各业的人士围坐在酒桌上,可老师的位置很高,俯身够菜都够不着。做老师积劳成疾的太多了,学生在拼命,老师在挣命,这个怪圈啥时都能跳出来呢?

  学校的师生不少人来看望过她。人们离开后,她有些疑惑地问大力:“你们公司咋一个人也没有来呀?你的人缘不至于如此吧?是不都不知道信儿啊?”
  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和妻子说:“我不想和公司的人说了,都在加班,在加工一批出口货物,很急的。聂总出国了,她已经让财会往我的卡里打来了一千元慰问金。”下岗的事暂时他不想说,就说聂总体谅人,给他假,让他侍候妻子。他想等找到工作以后再告诉她实情。这些天他心里很苦,承担着双重压力,还要照顾妻子养病和女儿上学。真是祸不单行啊,哪怕两件倒霉的事错开一段时间也能喘息一下啊。

  成家二十年了,算起来,他俩算攒了一处旧楼,养大一个女儿,再就是攒了五万块钱。原来想用这些钱交首付,贷款买个好点的楼,后来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女儿大了,以后上大学还得用十万八万的,这钱就不能动了。可没想到,人有旦夕祸福,妻子手术花了近一万块,这都是公费不给报销的。说是治病有医保,可去了这不可以那不可以,实际报销的也就有一半,还不包括出院后期药费和营养品花销。穷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得病,但是那得靠命运来垂青你才成。

  昨天,弟弟大安来了,一是看望嫂子,二是和大哥通报一下情况:爸爸老咳嗽,还胸疼,吃了些消炎药也不见好,上医院拍了片,说爸爸肺不好,要进一步检查。七八十岁的人了,可别再出啥事,她的身体和这个家庭实在经不起打击了。大力很担心。
  吴大力总觉得有劲使不出来,命运老是捉弄他,但他并不屈服。他想,我吴大力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生命不息就努力不止!我一定要振奋起来,要做人上人。无名草木年年发,不信男儿一世穷!我一定要找到一条出路,一条幸福之路,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第三回会战友相识曾院长守道德大力巧回避
  吴大力三天前接到武装部大刘的通知,说87817部队的老战友聚会,时间是2007年6月1日8点,地点在市医院礼堂。原来想在“八、一”聚会,可是下个月大刘要去省里参加培训,其他几个重要人物也没空,不得已才定在“六、一”,时间选的有点滑稽。他打电话问一下边海和门亮,他们也接到了通知。其实,吴大力除两把兄弟外,再没有几个认识的,而且和他们也不是同期的。妻子手术,自己又失业,开始他没有心情参加,但门亮和边海都说让他去,大家在一起玩玩,可以换换心情。妻子也让大力参加,她觉得前段时间自己的病把丈夫都累坏了。

  沧海桑田。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不仅温饱解决了,甚至GDP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直追日本。物质决定意识,人们对精神的追求也上升到了新的层次。过去,人们因关注亲人、朋友、邻居是否有饭吃的善意,而演变成见面就问“你吃饭了吗”的问候语或寒暄话,沿袭了不知多少年代。有的人曾经习惯的问从侧所里刚“结束战斗”出来的人,问“你吃了吗”, 以至闹出不少笑话甚至发生矛盾。外国友人对这种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和内容更是一头雾水,难解其意。现在,人们已改变了那种习惯,见面都是用“你好”、“忙啥呢”之类的话打招呼,这样既友好文明,又无窥人隐私之嫌。

  近些年,同学聚会,战友聚会,司空见惯,少则三五知己,多则几十号人马,甚至还有上百人的。这种聚会已形成一种潮流。其中当然有久别后思念的那种高尚的情感,但有些人出发点就不同了:有的是炫耀权势、财富,出一口当年被人瞧不起的恶气;有的是穷困潦倒,试图在老关系上找点支持或恩惠;有的则是凑热闹打发寂寞。同学聚会目的又比会战友多了几种:寻找当年暗恋的感觉;谋求一夫一妻以外的暧昧,甚至不如意的力求重新组合;落单的,挤进别人的伊甸园。不论是哪种,都是范围大人多机会多。于是有一班的,有一届的,有的是一届同学曾经的同学,连认识都不认识,参与者都是各揣心腹事,变味变的荒唐可笑。战友聚会也是一样,同期的,前后期的;一个连的,甚至一个团的。

  有好事者总结出几句嗑儿:同学会同学,就是搞破鞋,战友会战友,就是喝大酒。同学会同学,心眼多的往上交,心眼少的随便聊,不多不少摸一摸,一个心眼在唱歌,缺心眼的往死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