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秘辛——一位老记者的临终自述》
第4节作者:
逍遥于津 沈芳华看了看我,随即把目光移回石碑:“嗯……我仔细看看。大概是说……这下面埋着一个神物,可以保佑此地风调雨顺。但如果破坏了封镇,那么这个神物就会变得十分危险,附近的人都会厄运缠身,死于非命。还说……”沈芳华突然有些迟疑。
“还说什么?”我追问道。
沈芳华脸色苍白,抬头看了看徐卫东,又看了看我,颤声说道:“碑上还说……还说这件神物是……活的。”
婴儿的哭声再次从地底下诡异地响起。
日期:2011-4-26 18:17:00
第四章 准备救援
活的?!那个什么神物不会说的就是这个啼哭的婴儿吧?!看那块石碑少说也得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婴儿真的就是碑文里所谓的神物,那么它也已经被埋在这地底下数百年了,而且现在还活着。要真是这样,这他妈哪是什么神物,我看是怪物还差不多。
“沈大夫,您没看错吧?”我忍不住问道。
沈芳华站起身,瞟了我一眼,说:“我爸爸在文物系统工作,我从小就跟他学习古文字。鬼书倒还是能看懂一些。”
我心说:得,人家这本事还是家学,看来不像是乱说。
事实上,沈芳华年纪轻轻就能辨认鬼书,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鬼书是中国古代一种神秘文字,由于其只在我国的水族聚居地区有流传,因此也被称为水书。所以徐卫东说的也是对的。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我国有八种神秘的古文字,分别是:苍颉书、夏禹书、红岩天书、夜郎天书、巴蜀符号、仙居蝌蚪文、东巴文书、和岣嵝碑。而鬼书则是在这八种之外,很少有人知晓的一种神秘文字。这是因为鬼书只在水族中极少的一部分人内部有使用且秘不外传,另外由于缺少文物证据,研究者只能将其起源时间溯源到明朝,所以也一直未受学者重视。
实际上鬼书的源头可以上溯至三千年前的夏朝。一九五九年国家在发掘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的时候,曾在一批出土的夏陶中发现了二十四个神秘符号,后经比对确认,均为鬼书文字,可见鬼书确为一种古老的神秘文字。
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鬼书的水族人极少且全部为男性,这些人被人们称作“鬼师”,他们在民间的地位很高。鬼书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鬼师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几千年至今,而且只传男不传女,更不会传给外人。 这鬼书本身又分为“白书”和“黑书”两种,“白书”主要用于丧葬祭祀、生产出行、经商嫁娶等生活方面;至于“黑书”,则又叫作“鬼书秘笈”,会使用它的鬼师极少,据说它是用来“放鬼”和“退鬼”的。
这些都是我后来才了解的,否则当时我就能猜出沈芳华不是一般人了。
书归正传。沈芳华在向我表明她不会错解碑文的时候,黄明却突然插嘴道:“什么死于非命,什么神物,我看都是古代封建迷信那一套。我觉得可能就是因为地震,有人不小心把孩子给掉下去了。”
徐卫东这时也站了起来,他咳嗽了两声,一脸严肃地说:“我觉得黄明说的很对。那块石碑很可能是古代封建阶级用来吓唬人民的。咱们既然担负了救援任务,就不能放弃救助任何一条生命的机会。同志们,你们有没有这个觉悟?”
“有!”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徐卫东你刚刚还高谈阔论了一番什么风水镇、吉地凶地的,怎么现在一转脸又煞有介事地破起“四旧”来了,这也变得太快了。我心说,行,徐排长还真有你的。
这时沈芳华也表态了:“徐排长说的太好了。救死扶伤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救护那些受灾的幼小生命,我更不能袖手旁观。”没想到她变得也不慢。
我更加无语了。我也是新青年,碑文上胡扯的那些我也不甚相信。但如果非要说地底下啼哭的婴儿就是灾民的孩子因为地震而摔了下去,那也太扯了。谁家会把刚出生的孩子放在坟头上?就算有疯子这么干,还能凑巧赶上地震,孩子还能凑巧顺着坟头震开的那么一条裂缝掉下去?天下怎么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石碑上写的是真是假暂且不论,这个风水镇或者说坟堆底下肯定有古怪。
我心说你们二位是真傻还是装傻呀,这也想不到?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明显只剩我一个人没有表态了。那时我就是一个年轻小记者,自然不敢乱说话,只能顺杆爬了:“徐排长和沈大夫说的都很对。作为一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我一定把大家对人民的深情厚谊,把咱们军民的鱼水情深都在我的报道中体现出来,让所有的读者都知道在咱们战士心中,人民的生命安危重于一切。”
“还是唐通讯说话有水平。”徐卫东见我表了态,对战士们说道:“听见了吗?我们绝不能让老百姓失望!别忘了我们是谁的子弟兵?”
“人民子弟兵!”战士们齐声答道,每个人的热情似乎都被调动了起来,好像他们都已经相信了地底下的婴儿就是灾民的孩子。
接下来,徐卫东命令全体战士返回村口去拿救援工具,然后授意我和沈芳华一起爬上坟头查看情况。
日期:2011-4-26 18:18:00
这个坟堆有两米多高,坟堆的顶部是平的,占地倒是不小。若是形象比喻的话,就如同一只直径差不多有四、五米左右的大海碗倒扣在了地上。
这坟堆的平顶上面,也就是“碗底”上果然裂开了一道大口子,中间宽两边窄,如同坟头之上张开了一张扭曲歪斜的大嘴,看它最宽的地方应该是可以容一个人侧着身子下到里面去。
但是和我想象中那种刀劈斧砍出来的裂缝不同,这道裂缝里边的断面并不光滑。一眼看过去,两边全是里出外进的古老青砖,很多都已经从中间崩断了,就像一张嘴里长满了参差不齐的牙齿。正因为这样,手电光无法照到深处。
我本以为这个坟头就是用土堆的,此时才知道它其实只是上面覆盖了一层土而已,里面全部都是青砖,砌得严丝合缝。这个“碗”看来还是实心的,那就是说哭声的源头肯定是在地平面以下了。
徐卫东蹲下去仔细看了看裂缝处的青砖,摇了摇头。
“怎么了,徐排长?”我问道。
徐卫东头也不抬,说:“你看看这些青砖缝,了不得啊。”
我好奇地蹲下身子,顺这他手电筒的光看过去,发现紧密排列的青砖间隙里都是黑色的金属条。
“钢筋?”我奇道。没想到老祖宗那么早就知道钢筋混凝土技术了。
“这不是钢筋。”徐卫东回答说,“这是铁浆。就是用砖砌完以后再用铁浆灌浇砖缝,铁浆冷却后就成了这个样子。”
“不就是为了让它更结实吗?”我说,“这好像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啊。”
徐卫东看了我一眼,说:“唐通讯,像这样质地的青砖,砌得又这么密,还灌了铁浆。你知道这么一来它会有多结实吗?就算给你两个手榴弹扔过去,也是白搭。要不是老天爷这场地震,光凭咱们救援队肯定弄不出这么大的口子,更别提下去救人了。”
“看来这是天意。”沈芳华忽然开口说道,语气中似乎还有一些感慨。
我心说沈大夫您快别开玩笑了。刚要对她说话,坟堆下就响起了一片脚步声,原来战士们已经拿好了工具回来了。黄明看见我们三个立于坟头之上,忙向徐卫东喊道:“排长,东西都拿来了,咱们怎么救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