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搂着女儿迷迷糊糊,不知道几点,陈亦彬也过来睡了。睡到后半夜,于敏忽然听见隔壁有人说话。原来墙壁隔音效果不好,是弟媳妇正在说她坏话了。原来是她嫌给她买的东西不好。这让于敏那个气啊!她使劲掐了下陈亦彬,陈亦彬一激灵,于敏示意他自己听隔壁的说话。
陈亦彬皱了皱眉头,要知道这些东西可不是于敏买的,是他买的,而且价格不菲,他没想到这个弟妹这么难缠。
日期:2011-02-28 08:59:54
可是陈亦彬又能说什么!弟媳妇固然说话不好听,但偷听他们两口子说话也不是正大光明的事情。
见陈亦彬无动于衷,于敏说你为他们花了这么多钱,也没落个好!陈亦彬即使心里有气,也不能表现出来。他说她就是那样的人,装没听见吧!犯得着跟她生气嘛!
两口子不再说话,各自睡去。但一早于敏又被吵醒了,听了一会儿于敏听明白了:是弟媳妇做早饭的声音。她把陈亦彬推醒:我是不是该起来一起做早饭?陈亦彬迷迷糊糊地应道:不用吧!
于敏说:我怎么感觉你弟妹嫌我不干活?
陈亦彬说:你多心了,她就是那样一个人。
陈亦彬说完继续睡,于敏则再也睡不着。她索性穿好衣服来到厨房。弟媳妇背对着她,不知道她过来。彼时,她似乎跟锅碗瓢盆有仇,弄得叮当乱响。于敏咳嗽一声示意自己来了。弟媳妇一惊,回头见是她忙堆起笑脸。
于敏说:做什么早饭啊,我帮你忙。
弟媳妇说啥早饭,俺们一天就两顿,俺这是准备年夜饭。
于敏竟一时无话,她想起陈亦彬确实说过一般老家就是吃两顿饭。
那就干活吧,但乡下的活于敏是做不来的。她干了两下,弟媳妇看看不行又接过来自己干,于敏只能打下手。
据于敏观察,其实弟媳妇这人并不难相处,她有什么都写在脸上,不像有些人城府很深,你要使劲揣摩才知道他的意思。
两人闷头干了一会儿活,弟媳妇就开始闲扯。听了一会儿于敏明白了,弟媳妇的一番火气还是因为孩子上学的事情。
在弟媳妇眼里她为老陈家生了儿子那就是天大的功劳,天大的功劳。知道吧,弟媳妇的儿子是长孙,在这个地方长孙如子,意思就是说孙子辈中最大的男孩是当儿子对待的。也就是说,陈亦彬的这个小侄子,在他父母眼里,是跟陈亦彬同等看待的。将来分房、分财产,是要跟陈亦彬、陈亦林同样分配的。而陈亦彬和于敏的女儿是根本没这个待遇的。而且,不仅仅如此,甚至在日常的小事中,待遇也不一样。于敏想起来,平时吃饭时,她这个做伯母的都上不了席,而小侄子却是可以上的。于敏知道乡下重男轻女,其实城里也会有些,但没想到这么严重。
日期:2011-02-28 10:20:30
于敏以前跟陈亦彬回过他老家吗?结婚这么多年,除了最近这几年,以前她也是经常回的。但以往回家跟现在有本质的区别。第一、以往多半是年前或者年后回去,从没在陈家过过年。一来可以错过春运高峰,二来也是于敏惧怕乡下的风俗。第二、基本不住陈家,而是住县城里。当时理由也充分,孩子小嘛,怕受罪。陈亦彬同意,他家里人也不反对。
所以,这次来陈家过年是于敏平生第一遭。如果不是年前,她觉得应该修复跟公婆还有小叔子夫妻的关系,她是不会同意回陈家过年的。于敏想到过这次春节之旅会很困难,但没有想到会这么困难。
大年初一,给老人拜年,是要跪下磕头的。一早公婆穿着新衣服在堂屋里坐着,就等着晚辈们来磕头了。陈亦彬是长子,他应该先磕。当然,作为媳妇,于敏要跟着一块磕。
问题是陈亦彬没有事先给于敏打招呼。于敏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等着要去拜年了,陈亦彬突然说:待会要给我爸妈磕头的。
于敏就呆住了,站住就没走。
陈亦彬问:有问题吗?
于敏说:不行,这个可不行。我都没给我爹妈磕过头,怎么还要给你爹妈磕?
两人就这样僵住了。
陈亦林在那边喊了两次,于敏带着女儿才勉强跟了过去。陈亦彬跪下给爹妈磕头,于敏的腿就是硬没有弯下去,不但她没有,女儿也没有。
为了避免尴尬,于敏就说了很多吉祥话。
陈亦彬的脸色很难看。公婆也不悦。
陈亦林一家在看热闹。
最后公公说:你是城里人,乡下的规矩就算啦。总算给他们一家解了围。
此后一天陈亦彬就没主动跟于敏说过话。
到初二的时候于敏实在忍受不了了呢,她告诉陈亦彬她要带着孩子回去。
陈亦彬也很生气,两人就关在门里吵。先是陈亦彬说,他的大意是来都来了,为啥就不能坚持一下?没磕头就没磕吧,爹妈又没说什么。弟媳妇说话难听,装没听见就是了。总之,于敏为什么就不能坚持一下呢,好事做到底不行吗?
于敏只说了一个理由,陈亦彬就同意了。
于敏说她跟孩子都便秘。
初二这天,陈亦彬开车把娘俩送到县城车站,买好票,又送上车。自己才开车回来。晚上,他跟老爹、弟弟一起喝了一夜闷酒。弟弟醉酒后就说了一句:哥,你还是个爷们吗?要是我早休了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