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魂----中华历史深处还有这么一个脉络》
第28节作者:
愤怒的秃子 “猴皮毛、羊皮鼓。。。”小文不自觉就念出了声。连凯惊讶不已,“小文,你怎么知道,那老板就是这么说的!”
日期:2011-2-25 21:50:00
“能带我去见见他吗?”小文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一句。连凯当然不会否决,只是现在正在进行613工程,时间紧迫,连凯看看我,在向我征询意见。
我其实听到那老板买HX927是给那些猴皮帽、羊皮鼓、令牌、猴子头骨做防腐时,我也有种异样的感觉,似乎跟这个613工程有点联系,但我不能确定,也许是最近的奇遇太多,放在往常想都不会往一块想的东西,现在也会疑神疑鬼的以为有某种关联。而当小文准确说出这些古董的名字、又要求去见那个客户,我已经有了几分把握确定这个事情必然与613工程有关,哪怕不会直接找出配方,也会让我向真相走的更近。“那这样吧,明天反正有了刘博士了,他查古籍是内行,就放他在天一阁吧,我们去绍兴,你呢?老张?”
“那我,那我也跟你们一起去吧。”老张如果也要去绍兴,我的判断就被验证的非常准确了,必定有关!
日期:2011-2-25 22:12:00
吃晚饭,自然我们几个还是住我家,特别是经历了小文抢包事件,我们不得不小心谨慎。虽然那个假冒刘博士事实上没有遇害,但这种恐惧还在我们几个人心头萦绕。
在家里的客厅里,打开电视,哇啦哇啦放着无聊的节目,但我们几个倒是聊的挺开心。算起来今晚是我们几个最放开心扉的时候,也许经历过这些,彼此熟悉起来,彼此也知道别人在这个团队的重要性,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探查到了别人秘密的底限在哪里,聊天时已经学会了避让这些底限,尽量不去触及到。我想这也是日常交友的哲学,能交到的最知心的朋友,不是说什么都能谈,什么都不顾忌,而是明白对方心里的禁区在哪,而在这个禁区之外,寻找尽量多的交集。
聊天中得知,原来小文生活还是挺富有传奇色彩的,在读大学的同时,还给一家拍卖行做兼职工作,帮拍卖行在川西、川北收集藏、羌文物的信息。还经常参加一些民间采风,和羌人、藏民有时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听他们讲他们的故事,还听过羌族的战歌。说到战歌这一段时,小文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感情,嘴里呢喃着:“这战歌听起来好悲壮,让人想哭的感觉。”
小文是个叙事的高手,再加上经历的事情也确实有传奇色彩,我听了都津津有味。连凯更是小文传奇故事的忠实听众,小文讲到欢喜时,连凯雀跃,小文讲到潸然时,连凯泪下,真是个感情单纯的大龄困难青年。不过连凯的神色里,透着那么一点点失落,像是羡慕,又像是自卑。
日期:2011-2-25 22:35:00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不少,临近深夜,还是意犹未尽。但明天有新的项目等着我们去探索,还是早点休息,去绍兴说近也不近,高速公路也要开个把小时,而且连凯说的那个人还住在郊区会稽山下的村子里。
我还是按照昨天分配的办法给他们安顿好,我趁还有点精神,就打开书房的台灯,想再看看西夏文的资料。西夏文尽管难懂,但那个假博士小刘给我弄到的这本《夏汉字典》确实好,看着对照,慢慢琢磨琢磨,还是有点心得的。正把椅子搬开想坐下时,小文敲敲门进来了。
“小文啊,还不睡吗?”我这时已经把戒备心理放的很低了,也不相信小文有多复杂的背景,最多有些难言之隐罢了。
“哦,王经理,我在想,我们来你家,很打扰你们,再加上第一次来,也没给我妹妹带什么东西,我这里有个小玩意,您收下吧,就当给我妹妹的礼物。”小文说着掏出一个看起来像白玉的小挂件。
“我女儿还小,哪会玩这个啊,你给她,她指不定明天就摔碎了。”我谦让一下,因为每个人随身带的东西,就算不是贵重的,也是对自己有一定意义的。
“哦,这个也不值多少钱。我以前在羌寨时,一个羌民送给我的,说是可以保佑平安。您就留着吧,一点心意,我把说不收下就见外了。”小文也不等我再拒绝,直接放在书桌上,转身走回了房间。
我细看一下这个东西,也不是很精致,虽然白净,但不是玉,倒是有很浓重的少数民族的风味,大概是羌族的某种崇拜的神灵。石头上还有些红色斑纹,无序的点缀着。石头包了一层浆,应该是小文或者上一个主人天天摩挲的结果。好吧,也是他们父女的一点心意。
日期:2011-2-25 22:56:00
第二天我起的很早,心情舒畅。如果说前阵子被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搞的神经过敏的话,现在的我又恢复了踏进北川龙安寺那时候的心境,权当自己看侦探片呗。待他们起床打理玩后,我们早早就出门了,去了传说中的粢饭摊。
六点半左右是宁波粢饭摊最忙碌的时候,一般是一家人一起做这个营生,女人手干净,负责包粢饭,男人不怕油腻,负责炸油条,小孩嘛,就收收钱,递个豆腐脑什么的。小文、老张都没见过粢饭是怎么做的,就站在摊子跟前看着女人怎么样包粢饭:蒸好的糯米放在一个木桶里,木桶下面还有个锅在烧水,起保温作用,女的拿个木勺掏出一勺糯米,放在一张普通的湿毛巾上,用拳头把团起来的粢饭压扁,撒上点咸菜沫子、肉松、榨菜粒,当然宁波人从小吃的最正宗的粢饭是什么都不放的,最多包一根油条。然后旁边的丈夫夹过来刚炸完的膨酥的油条,女的把油条对折再对折,同样按扁在糯米上,再把湿毛巾卷一下,油条、咸菜什么的就包进了糯米里面,接着使劲把毛巾往中间挤,大概糯米压瓷实了后,扯下一个小塑料袋,把粢饭装了进去。别看写起来很长,其实包这个过程,最多六七秒,我掐过时间的。小文、老张看的啧啧称奇,确实了,这种熟能生巧的速度在他们眼里就像电光火石之间。
坐在摊上,喝着豆腐脑,大口嚼着粢饭,是宁波人早上的一大享受。
吃着吃着,我就想起了小刘,那个假博士,哎,我都答应给他吃一次粢饭的。“对了,我们把那个刘博士给忘了!”我也想起了我们的新成员,那个正宗的刘博士,眼镜男。
果然,我们吃完去接他的时候,老张问了句,早饭吃了吗?眼镜男说没吃。老张从怀里掏出一团粢饭递给他,吃吧!粢饭!好吃的很!
日期:2011-2-25 23:09:00
到了天一阁,我们就把眼镜男卸下了,又哄又骗的让他呆那屋里查姜竞全的资料。倒是天一阁的门卫不好打发,看着新来的眼镜男,一脸狐疑。我们跟眼镜男交代了一下,这里天一阁的工作人员都是文盲,最多是中学退休老师,你千万别说是博士,引起他们妒忌。也别说是北大来的,就说你是我们的朋友,叫来帮忙的就行了。眼镜男在包里掏些什么东西,小文劝止了:“介绍信、文件什么的也别让他们看,我们的已经让他们看过了,你就好好查这些地方志就行了,其余的都不用管。那,这是旁边汉堡店的外卖电话。”这个肯定是要交代他的,否则天一阁工作人员发现有两个刘韦山,指不定要出什么乱子。
“哦,知道了。你们上哪里去?我们不是要一块的吗?”眼镜男意识到我们似乎要让他一个人在这里蹲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