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魂----中华历史深处还有这么一个脉络》
第30节作者:
愤怒的秃子 “听我说下去嘛!”我知道刚才说的确实容易让人误解为会稽山会跑,那我接着解释:“大禹死前,其实想继续延续禅让制,当时他选定的其中一个接班人叫伯益,伯益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当时大禹准备禅让给伯益,也是有充分大局观的,羌夷是当时两支最有实力的民族,当初大禹会与会稽,也是民族团结的意思,大禹通过‘会’实质上成了各民族的首领。然而大禹死后,葬在会稽,原来该继承的伯益被大禹的儿子,也就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夺权所杀,东夷的另一支部落首领有扈氏就奋起反抗夏启,夏启就写下著名的《甘誓》,在甘,就是陕西户县,举行誓师大会,来征讨山东的有扈氏。所以羌夷破裂后,东夷南撤,不仅将部落迁至百越,就是现在的浙东一带,甚至将大禹陵也带着跑,大禹陵最终被安置在绍兴,陵所在地依然命名为会稽。还有另外大禹当时所娶的涂山氏也是东夷人,而不是百越人,也证明会稽山最初是在山东。所以说大禹禅、会、娶、葬,皆在会稽山、皆在山东。”
日期:2011-2-26 8:40:00
“那还去个什么劲啊,原来是个假的大禹陵。”果然,连凯听了后,有点失望。
“虽然大禹陵是应该在山东,但王经理说的,这个大禹的会稽山名不副实,其实也不代表完全是假的大禹陵。”小文看来听懂我说的意思了。
小文接着讲:“王经理的说法如果成立的话,那很多东西都说的通了。大禹死后,虽然儿子夏启废掉了以前的禅让制,当上了帝王,可羌夷两个民族的争斗一直没有中断过,甚至在启的儿子太康沉湎于酒色狩猎时,东夷的首领后羿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弟弟仲康继位,也就成了后羿的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写的‘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所以一直到相的儿子少康之前,夏朝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东夷民族掌握。相死亡后,儿子少康继位,少康发奋图治,陆续清除了东夷的力量,甚至打到百越之地,连那里的东夷部落也被清除,少康就让自己的子孙到百越守陵,兼有镇压东夷残余力量的意思。而这支少康的后代,也就是姒姓,就成了古越国的雏形。《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写着:‘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 以奉守禹之祀’。这个会稽山虽然已经不是当年泰山下的那个,但被东夷民族带到绍兴后,夏朝也默认了这个事实,所以尽管大禹不是死在这里,但极有可能遗体仍在其中,被东夷民族当年一并带来。”
小文果然天资聪慧,把夏启之后的历史也马上联系了起来,甚至说明了为什么现在有一支姒姓的后代在这里守陵。
日期:2011-2-26 12:42:00
大禹陵建造的规格是很大,但结构建式却有失气魄,像禹庙、禹祠都是悬山、歇山结构,跟民间乡村的民居、祠堂没有什么大的分别,显示不出大禹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地位。虽然大禹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帝王,但他却统一了差不多中国中原的全境,后来中华文明的核心部位都在当年大禹的版图中。而他是古代禅让制的最后一个君主,又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开国之君,如今他的庙和祠竟然用的是悬山、歇山屋顶,看起来都比不上龙安寺的气派。龙安寺虽然偏居川地一隅,而且规模也很小,但透露出来的气象确实十足的君王之气,等等,莫非龙安寺也跟大禹有关?
禹祠禹庙都是近当代修缮的,同样随了中国现在旅游景点的主流,水泥墩子砌一下就算,外观是古典建筑营式,内在却是钢筋水泥。建筑界有一句话,材料决定形式,古典建筑之所以是以前的样子,那是因为中国人自古都擅长而且方便用木料来修建房子,西方古典建筑像罗马、哥特,那是因为他们以石料为建筑材料。如今看着水泥浇灌的所谓的经典,真是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当然,连凯对这些无所谓,就算是泥巴糊的也无所谓。我们一行也确实没有太好的兴致,一来我进禹陵前就跟他们分析过会稽山可能是赝品,二来这些建筑也真没什么好看的,无非是里面弄些大禹治水的图片展或者雕塑什么的。
正当我们有点失望时,看到一个古怪的东西,我又想起了小刘,那个假博士。
日期:2011-2-26 13:08:00
禹庙的照壁前方,有个小亭子,我们走进看时,发现又是个石碑,可这个石碑与禹陵中的其他石碑完全不同,比如秦始皇祭禹陵所留《会稽刻石》,是秦朝大臣李斯用小篆所写,虽然难认,但好歹能看出点什么,可那个碑却是圈圈逗逗。这些文字不用说,我已经见了第三次,第一次在龙安寺的匾额上,第二次在小刘留给我的复印件上,而这一次见到这么多文字的石碑时,我还是感到惊奇。
亭子边有个介绍,这个碑人称“岣嵝碑”。因最早立于湖南衡山岣嵝峰而得名。明嘉靖二十年(1541)冬,绍兴知府张明道据湖南岳麓书院拓本摹勒。而这个“岣嵝碑”最初被发现在衡山,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立。而之后这块岣嵝碑几经消失、出现。
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罗含的《湘中记》,赵晔的《吴越春秋》;其后,郦道元《水经注》、徐灵期《南岳记》、王象之《舆地记胜》也都有记载,现在最初的那块衡山禹王碑也刚刚被发现,不过已经被村民砸成两半做了墙基。
一般都认为这个禹王碑记录的是大禹治水的事迹,但我钱包中的那碑文的最后一页告诉我,真正的石碑不仅只有这一块,而且记录的不仅是治水,可能还有更多的秘密。
不过小刘的看法是对的,这岣嵝文字,很可能是夏代的文字,早于甲骨文和金文。后代不断有人解读这些文字,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专家郭沫若钻研石碑拓本三年仅识得三字,而且还不知道对不对。
我们一伙人看着这块岣嵝碑,都若有所思。
日期:2011-2-26 14:07:00
我回想了小刘交代我这张复印件的点点滴滴:他说他是接到一个夏文研究项目才得以认识到这些文字,但现在他的身份是假的,这么说来那些复印件他从何而来?而且这些原始夏文照小刘的说法,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有西夏文的基础,这些东西要辨认起来也是有可能的,小刘就辨认出了他拿到的复印件的题目是禹贡,而且没有失窃的最后一张,小刘也已经破译,只是没有了前文做参照,很多意思还不懂罢了。“我把这些石碑放在这座神山里,会有智慧的人读懂它”、“我会用我的军队,捍卫这一切”,这两句小刘提起的话,萦绕在我脑海。如果说这里的大禹碑是夏朝大禹所立的话,那小刘的那些石碑拓片,会不会也是大禹的言行记录?
突然我联想到了一点东西,“我的军队”?大禹、大禹碑、羌族、羌族部队、地宫、防腐、起尸、战争。。。难道这支军队是。。。不会的,这样就太邪门了,怎么可能存在这么一支军队!
尽管我这几天的经历和所知,让我不可避免的往这路去联想,可这个结果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我口袋里装着的是3G手机,我手腕上戴着的是机械手表,我穿戴的鞋服都是工业制造的产物,我生活的年代是科技文明的当代,这个年代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此刻我的头有点晕,小刘这一路给我指到现在,难道就是让我接受这么一个荒诞的现实?这个现实由一个又一个确凿的事实串联,可串起来的结果却让人不敢相信!
我真的头晕,如果那时推论抗英战争的结果击碎了我堆积几十年的固有人生经验的话,那现在的结论却是推倒了整个中华民族每个个体的历史经验,我头晕,我有点想吐。
“王经理,您怎么了?”小文看着我扶在碑亭的栏杆上,脸色惨白。
“哦,看这些蝌蚪一样的圈圈字看晕了。”我声音都有点无力。
日期:2011-2-26 14:37:00
“咳,你看不懂就别看嘛,都说郭沫若都只能看懂三个字了,你还盯着看,你别郭沫若还厉害?”连凯有点幸灾乐祸。
“王经理,难道您能看懂这个?”小文小心的问,我精神恍惚,还在深呼吸。
“看不懂啊,看不懂才晕呢,你说这字怎么这么像蚊香呢?”我有点回过神,开了一句玩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