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人》
第45节

作者: 公子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02 22:04:42

  “走哪边?”马平远问我。
  “右边那条!”我毫不犹豫地说。
  “为什么这么有把握?”马平远盯着我,有些不解。

  “你看,左边那条隧道的墙面和地面都坑坑洼洼的,肯定只是个侧洞;右边那条才是主线。”我十分肯定地说。
  “好眼力!”马平远照我说的仔细观察了一下,“那应该走左边才对!”说完径直走进了左边那条隧道。
  “为什么走左边?”我质问道。
  “忘了给你说了,我爸以前是考古队的,按照他们考古队的逻辑,越是不起眼的角落越可能有大的发现。”马平远一边走,一边笑着答道。
  我和赵朗只好带着阿黄跟了过去。进入左边的隧道,没走几米就感觉出洞内潮湿异常,低氧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腐难闻的味道。

  马平远举着火把,一路观察着墙壁上的凿痕,脸上渐渐布满了疑云。我看着看着也发现了些蛛丝马迹,这隧道壁似乎是用原始的铁器一下下凿出来的,和刚才走过的隧道比起来工程质量相差了几十倍。如果说日本鬼子借助现代工程设备修出了一条高规格的主线,那么这侧洞只能解释为日本鬼子吃饱饭没事干改用原始工具肩扛手凿的了!
  我们越往前走,洞内越是潮湿,走到一段路面上,积水淹到了小腿肚子,不能再继续前行。
  “是不是日本鬼子挖到这里发现渗水厉害,就改道了?”赵朗问道。
  “也许吧,不过这工程水平实在不像是日本鬼子挖的,”马平远顿了顿,又说“我们往回走吧!”

  “等等,水里面有东西!”我大声说道。
  ——————————————————————————————————
日期:2011-03-02 23:33:29

  左前方的水里躺着一个人形的物体,第一眼瞥见的时候惊得我一身冷汗,等看仔细了才发现是一尊栩栩如生的石像。我猛然意识到这尊雕像的出现有着重大的意义。

  赵朗不由分说地淌水向石像走去,走到石像边看了一分多钟,然后招呼我和赵朗过去把石像从水里竖起来。石像有一人高,是汉白玉质地,有三百来斤重,看模样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将形象。
  “看出门道没?”我问马平远。
  “看样子在这里泡了有些年份了,不过我眼力差了点,看不出是谁的像。”马平远盯着那尊石像叹了口气。
  “这模样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赵朗脱口说道。
  “你想想看!”马平远闻言精神一振。

  “我小时候在沱江边上的河神庙里面见过。那时候沱江泛滥,蛇镇的人就把河边一座庙子里的石像推倒换成了河神像,那尊被推倒的石像和这一模一样。”赵朗一口气说道。
  马平远似乎想起了什么,转到了石像身后,用火把在石像的背上照了照,又用手去摸石像浸入水中的部分。我注意到马平远的脸上出现了变化,眉毛微微一挑,露出了一脸的笑容。
  “一起把雕像搬到干的地方去!”马平远急切地喊。我接过马平远和赵朗手中的火把,连同我手上的那支一起放到了没有积水的洞壁边立着,然后加入到搬运雕像的行列。
  搬动这三百来斤的石像对于三个饥寒交迫的人来说绝非易事,虽然只需要搬运四五米的距离,也让我们累得够呛。等把石像搬到了没有积水的地方,马平远快步跑到洞壁边取来火把,然后迅速地照了照石像的背部。
  “大汉飞将军!”马平远嘴里一字一顿地念道。
日期:2011-03-03 17:01:07

  “大汉飞将军?”我低声念了一遍,这绝对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号,整个汉代有这个称谓只有李广一人,描写李广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称得上家喻户晓。
  “李广,李广……”马平远在嘴里反复念叨着,然后大声说道,“往前面走!”
  我和赵朗都没有反对,需知好奇也许是人的本性之一,这尊石像的出现虽然平添了几分疑云,但也让我们三个人打起了精神,前进的步伐迈得有力多了。
  走过很长的一段积水隧道之后,地面和洞壁开始干燥起来,我开始期待能够在地上发现田子秋和千代走过的足迹,却毫无发现,看来他们压根没有走过这条路。
  走了一会儿,隧道开始出现了近乎九十度的大转弯,转过弯,我发现隧道口通向了另一条隧道。进了隧道后,借着火把光芒,发现隧道的洞壁光滑,地面平整,形制和最先走过的那一段一样。
  “赵朗兄弟说对了一半,这个侧洞的确是因为透水被日本鬼子放弃了的,但问题是这个侧洞本应该挖到透水处就停止了,日本鬼子绝对不会浪费时间再往前挖……”马平远说着顿了顿,“有个直接的解释就是在日本鬼子来之前这里已经有一条现成的古隧道,日本鬼子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造。而这一段由于透水,日本鬼子只好修改线路绕过了透水区。”
  马平远的推测我和赵朗已经猜到了,话虽如此,那古隧道又是由谁修造的呢?难不成是飞将军李广带着他的士兵修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