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黑幕,有点内幕,行走在央视调查报道背后的日子》
第23节

作者: 南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02 19:00:10

  【2-17】
  “别拉了,你拉不开的,门早已经被他们钉上了。”冯国明在里面喊道。
  经过冯国明这么一说,我这才想起,冯国明的老婆也对我说过这事,但是这会一着急,竟然给忘记了。
  “好,你先别着急,先等我看看。”
  我朝门凑过去,仔细一看,原来门上被钉上了很多铁钉子,就是那种装修时用的射钉。一个个的,钉在门上,就像一个个的小匕首,密密麻麻,看得人头皮直发麻。
  站在门前,我能够想像到,一伙人手拿着射钉枪,对着门就是一顿狂射的情景,那是多么的令人胆战心惊的时刻。
  “这门上的钉子是什么时候订上去的?”
  隔着门,我就这样与冯国明进行了对话。

  “是星期六的晚上,已经有一个月零21天了。”
  “这个时间,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这个时间就是到死我也能不会忘记,它已经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听的出,冯国明已经将那一幕永久的留在他的记忆中了。可以想象,那是一个怎样让人胆颤心惊的夜晚。在冯国明的讲述下,我的眼前再现了那样一个场景。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抱歉,小说一般都是这样写,我就山寨一下吧。大约深夜2点多,熬了一天的冯国明又累又乏,已经睡下了。
  其实冯国明的睡不能完全称之为睡,因为他先是在门旁边铺上那个一张席子,然后将被子铺在席子上,自己就将就睡在这里。
  冯国明谁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半夜来突袭。与拆迁公司持续战斗了1个多月,对他们的套路,冯国明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他们什么时候会来骚扰,怎样骚扰,冯国明都心知肚明。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了拆迁公司的小把戏后,冯国明显得颇有大将风度,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可是,冯国明没想到,那天晚上,他却有点大意失荆州了。
  因为已经是晚上2点多了,又累又困的冯国明一个没坚持住,就睡过去了。当时,冯国明正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音乐听到门上有声音。冯国明一个激灵,马上醒了,侧耳仔细一听,一下下啪啪的声音传来。
  不好,有人!

  冯国明本能地一下跳了起来,一把抓起靠在门边的一截木棒,快速地闪到了门后。
  这个木棒是冯国明的武器,是他特意为这次与拆迁公司战斗而准备的。事实证明,这是由于有了这个武器,让冯国明在好几次的战斗中,获得了优势。
  “谁!”冯国明举着木棒,大声地喊道。
  “啪!啪!”没人回答他,但门外的声音也没有停。

  “不说话,打死不偿命呀!”冯国明又大喊了一声。
日期:2011-03-04 17:52:47

  【2-18】
  可是,门外依旧没有理会他,而且那啪啪声还是没停止。冯国明有点奇怪,这啪啪啪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呢?
  大家都说冯国明胆子被豹子还大,这话一点不假,深夜2点,那种情况下,冯国明竟然要打开门出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捣乱。
  可是,冯国明伸手一拉,门竟然没有被拉开。冯国明一愣,再次使劲一拉,还是没被拉开。不好,门被钉住了!冯国明的脑子里本能的闪过这个念头。
  “CNM的,有本事冲我人来,把门钉上算了屁呀!”
  冯国明气得在门后大声地骂了起来。可没想到,门外的人根本就没当回事,接着冯国明的话茬答道:
  “你丫的就使劲叫唤吧,在里面饿#死了,我来给你收#尸。”

  外面的人大声的笑着,又啪啪啪了一阵后,也不理会冯国明,径直下了楼。
  正当冯国明气得直喘气时,突然窗户啪的一声,一个砖块飞了进来,要不是冯国明躲闪的快,就差点砸在冯国明的身上。
  就着蜡烛,冯国明一看,是窗户玻璃被刚才那帮人扔砖头给砸碎了。
  冯国明冲到窗户边朝下一看,大概有5个人,一边大笑着,一边扬长而去。
  “他们太猖狂了,就跟HSH没什么两样,根本就不在乎我的存在,明目张胆地使坏。那天晚上,就这样门就被钉上了。”
  冯国明说得轻描淡写,我却听得头皮发麻。在这样一个所谓的FZGJ,FZSH,却发生了这样明目张胆的践踏法律的事,不仅没人来管,而且这践踏的人还是DQZ。
  “从那以后你就没再出来过吗?”

  “对,没出去过,一是门这样被钉住了,我想出去也出不去;二是我也不能出门,只要我一出去,这个楼马上就会被推倒。”
  “这个门你现在能打开吗?”
  “打不开,我曾经试着用撬棍去撬过,但是根本就撬不动。”
  “那这么长时间了,你一个人在里面怎么生活呢?”
  我想象不到,一个人被孤独地关在屋里将近2个月的时间,除了要忍受威胁和惊恐,还要忍受寂寞和孤独,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