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5-12 07:42:15
%2,3,非常落榜(2)——《脚印》:从落榜生到跨国总裁
分数揭晓后,果然与苏敬文的预测相差不远,苏丹俊的分数为320分,大哥为260分,妹妹为190分。当得知体检分数线为250分时,全家一片欢腾。三人参加高考,两人达到分数线,这个比例已经足够高了。
可是这一欢乐并没有维持太久,很快苏丹俊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了。体检不合格的理由是: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引起的右腿轻度跛行。这个理由不但苏丹俊无法接受,作为老师的苏敬文也无法接受。他多次以考试家长的身份通过熟人去市招考办陈情、争取,强调他们苏丹俊的跛行丝毫不会影响学习和独立生活,但是招生办告诉他:我们也非常同情你孩子的情况,可是这是上面的规定,我们也无能为力。
那时候,既没有《高等教育法》,也没有《残疾人保障法》,因此苏丹俊这样的残疾人被大学拒之门外虽然有人感到惋惜、感到不公平、感到被歧视,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种歧视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甚至认为,现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将残疾人排挤在大学之外以保证让更多的健全人上大学是合理的政策。
那一年,中国刚刚恢复了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全国共有570万人报考,只录取了21万,录取比例仅为4%,与现在每年高考道德录取比例高达70%左右相比,竞争激烈程度相差近二十倍。
苏丹俊欲哭无泪!假如是自己考试成绩不好被大学拒之门外,这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可是明明自己的高考成绩很好,却因轻度残疾被剥夺了高等教育的资格,简直是没有天理啊!在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里要生存下去,一个残疾人已经比健全人不容易了,我们的社会不但不能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或资助政策,怎么反而还制定公然歧视残疾人的政策?这不是让残疾人的生活雪上加霜吗?
这种公然歧视残疾人的高考政策直到1999年生效的《高等教育法》和2008年生效的《残疾人保障法》公布之后,才得到彻底的扭转。可是等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距离苏丹俊1977年因残疾被大学拒之门外,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
这样残酷的高考落榜,不但打碎了苏丹俊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梦想,也打碎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希望,更让他再次悲哀地意识到:歧视残疾人的不只是那几个无知无识、没有同情心的十几岁的糊纸盒的女孩,而是整个社会!
人生最凄惨的事不是一次两次的失败,而是被彻底剥夺了成功的希望。高考落榜一次算得了什么?明年可以再次争取啊,可是如果连争取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他还有什么希望呢?
人生最绝望的事不是被关上了一扇门,而是所有的门都被堵塞了。苏丹俊虽然才19岁,但在高考落榜、找不到正式工作、遭到女同事的讥笑等一系列打击下,已经是伤痕累累,心神俱疲,一时间、让他觉得他这一生几乎所有通向幸福和成功的门都被残忍地堵塞了。
(未完待续)
2011-5-12
日期:2011-05-13 09:37:43
4,从绝望中奋起——《脚印》:从落榜生到跨国总裁
“老爸,真没想到你当年参加高考的经历如此惨痛!”苏一文的话,打断了苏丹俊的回忆。
“姑父,我倒觉得你没有考取大学更好,你要是当年考取大学了,说不定还当不成现在的总裁。比如姑姑,上了名牌大学又怎样?是吧?姑姑。”巴蜀一郎还是在坚持不上大学的立场。
“错!假如我能上大学,会不会取得比现在更大的成就不好说,但是能比现在少走十几年弯路是肯定的。”苏丹俊不认同巴蜀一郎的观点。
“弯路也是一笔人生的财富,让我们也分享一下吧。”巴蜀一郎乖巧地说。
“是啊,老爸,在那样惨重的打击下,你又是怎样振作起来的?”一武似乎也听得津津有味。
苏丹俊笑了笑说,“那种从期望巅峰忽然跌入绝望深渊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就像一个新郎充满幸福的憧憬跑去迎娶新娘,到了新娘家才知道新娘已经成了别人的老婆。好在当时得到了你爷爷奶奶的及时开导,他们就是简单的一句话,虽败犹荣,因此很快就从悲观绝望中解脱出来。”
时代变了,人们对许多东西的感受也变了。如今的高考被许多考生看成是一种很恐惧的东西,被称之为“黑色高考”,而在当年,每个人都像买彩票一样欢天喜地地迎接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命运,尤其是改变了身处社会底层的中国人的命运。
尽管苏丹俊在那次高考中因为身体残疾而落榜,但这次考试还是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转变。大哥考取了南京药学院,从一个在下乡种田的知青一跃成为了大学生,不但彻底改变了大哥的命运,也给这个长期被愁云惨雾所笼罩的家庭带来了活力和希望,身为教师的父母,从此在社会上开始扬眉吐气了。
苏丹俊的妹妹虽然没有考取,但与那些没有勇气参加高考的人相比,还是属于相对有文化的人,因此高考一结束,就被居委会优先推荐到市饮食服务公司工作,有了正式的职业。这样一来,父母的经济压力一下减轻了许多。
苏丹俊回忆到这里总结说,“要说一个人怎样才能从悲观绝望中振作起来,许多心理学家可以跟你说几天几夜,要我说呢,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只在一念之间,想开了,什么都无所谓。大学之门被关上了,人生还要继续。上大学,毕竟只能是一小部分的人,绝大多数无法上大学的人依然要生存下去。上大学是提高、充实自己的一条捷径,但绝对不是唯一的道路,只不过是比其他的道路舒适一些、便利一些、讨巧一些而已。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再多一次又如何?”
(未完待续)
2011-5-13
日期:2011-5-13 9:39:00
4,从绝望中奋起——《脚印》:从落榜生到跨国总裁
“老爸,真没想到你当年参加高考的经历如此惨痛!”苏一文的话,打断了苏丹俊的回忆。
“姑父,我倒觉得你没有考取大学更好,你要是当年考取大学了,说不定还当不成现在的总裁。比如姑姑,上了名牌大学又怎样?是吧?姑姑。”巴蜀一郎还是在坚持不上大学的立场。
“错!假如我能上大学,会不会取得比现在更大的成就不好说,但是能比现在少走十几年弯路是肯定的。”苏丹俊不认同巴蜀一郎的观点。
“弯路也是一笔人生的财富,让我们也分享一下吧。”巴蜀一郎乖巧地说。
“是啊,老爸,在那样惨重的打击下,你又是怎样振作起来的?”一武似乎也听得津津有味。
苏丹俊笑了笑说,“那种从期望巅峰忽然跌入绝望深渊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就像一个新郎充满幸福的憧憬跑去迎娶新娘,到了新娘家才知道新娘已经成了别人的老婆。好在当时得到了你爷爷奶奶的及时开导,他们就是简单的一句话,虽败犹荣,因此很快就从悲观绝望中解脱出来。”
时代变了,人们对许多东西的感受也变了。如今的高考被许多考生看成是一种很恐惧的东西,被称之为“黑色高考”,而在当年,每个人都像买彩票一样欢天喜地地迎接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命运,尤其是改变了身处社会底层的中国人的命运。
尽管苏丹俊在那次高考中因为身体残疾而落榜,但这次考试还是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转变。大哥考取了南京药学院,从一个在下乡种田的知青一跃成为了大学生,不但彻底改变了大哥的命运,也给这个长期被愁云惨雾所笼罩的家庭带来了活力和希望,身为教师的父母,从此在社会上开始扬眉吐气了。
苏丹俊的妹妹虽然没有考取,但与那些没有勇气参加高考的人相比,还是属于相对有文化的人,因此高考一结束,就被居委会优先推荐到市饮食服务公司工作,有了正式的职业。这样一来,父母的经济压力一下减轻了许多。
苏丹俊回忆到这里总结说,“要说一个人怎样才能从悲观绝望中振作起来,许多心理学家可以跟你说几天几夜,要我说呢,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只在一念之间,想开了,什么都无所谓。大学之门被关上了,人生还要继续。上大学,毕竟只能是一小部分的人,绝大多数无法上大学的人依然要生存下去。上大学是提高、充实自己的一条捷径,但绝对不是唯一的道路,只不过是比其他的道路舒适一些、便利一些、讨巧一些而已。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再多一次又如何?”
(未完待续)
2011-5-13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