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昆仑上当工程兵的奇异经历》
第2节

作者: 卓逸飞
收藏本书TXT下载
  唐院士赶忙打了一个“停”的手势,想让大家往回撤,我还没来得及拍拍前面几个战士的肩膀,整个人感觉嗡地一下,像触电一样,前面的几个战士不见了!
  唐院士拼命地拉着大家,口型中透出两个字:“快撤!”所有人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聂少将还要再冲进去,被大家拦住了。
  聂少将摘下面罩,大喊:“怎么回事?”
  唐院士惊恐地说:“暗物质!暗物质!”
  暗物质大家都听过,知道它是神秘力量,不少科学家认为,宇宙中90%以上的物质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李政道更是认为其占了宇宙质量的99%,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至今无人说清,人们也只能通过引力效应感知暗物质的存在。
  聂少将说:“什么暗物质!肯定有埋伏!看老子调几门火炮过来,轰这些杂种!”
  话虽这样说,但这个事件得马上向上级汇报,调查组撤回基地。夜里,专案办公室灯火通明。唐院士拿出一份资料,分给大家传阅。我一看,都是关于神秘失踪的记载:
  公元前522年,5万人波斯大军远征阿蒙。经过6天跋涉,部队抵达了沙漠中的一个绿洲小镇,第二天,这支大军的消息中断,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英军800将士向加里波利一高地发动猛攻,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忽然一团灰色烟雾笼罩山巅,烟雾散尽后,整个山谷一片死寂,800将士杳无踪影……
  1937年,南京捍卫战,国民党集团军B团2000余人深入青龙山地区后,神秘失踪……
  日期:2011-8-16 22:25:00
  钟灵儿终于开口说话了:“我怀疑是龙行隧道!”
  她突然开口,吓了大家一跳,大家惊问:“什么龙行隧道?”

  钟灵儿咳嗽一声,清清嗓子,详细讲解起来。
  原来明治时期,日本出了个易学大师,名叫高岛,19世纪中期日本一些考古学家曾深入敦煌,盗取了敦煌莫高窟里的易经残卷,后经军方转交到高岛手里,高岛一看,不禁大喜,因为这正是与《周易》齐名的《连山易》!古时候有三种易经,分别为《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连山易》与中华龙脉密切相关,已失传多年!
  高岛对此爱不释手,日夜研读,忘记了吃饭和睡觉,最后惊讶地发现书中卦象所指,昆仑山乃中华龙脉发源地!他还根据书中记载的易理筮法,推断出未来100年,中日之间必然有两场大的战争。后经历史验证,分别为中日甲午战争与日本侵华战争。
  高岛将自己的结论连夜上报了日本天皇,他的论断对日本当时的内外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高岛给日本天皇的建议是,如果中日战争在所难免,那么日本成功的关键在于掐断中国的龙脉,龙脉一断,中华气数尽失!
  《易经》上讲,龙潜于水下,行于山川,见于田野,飞于高空,所以古人一直认为莽山之中必有龙行隧道。风水学上讲究寻龙点穴,龙脉有活穴和死穴,一旦点中死穴,则龙气瘫痪。
  高岛指出,中华龙脉之祖昆仑山有两个死穴,一个在藏边,一个在桂境的昆仑关,皇军应先发制人,及时掐断这两处龙行隧道。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11月,在兵力吃紧的情况下,日本第五师团竟全面进攻桂南要塞昆仑关,这让当时国民军队大为不解。12月4日,日本攻陷昆仑关,随即驻守精锐部队,并下令一定要扼守住仙女峰、老毛岭、罗唐南等风水要地。
  12月18日,国民党第五军展开反攻,郑洞国第一师上刺刀与日军展开白刃战,27日战争进入白热化,双方伤亡惨重,后来邱清泉师进行伏击,与郑洞国师两军左右夹攻,终于摧毁日军要塞,大败日军,全面夺回了昆仑关。
  钟灵儿喝了一口水,继续说:“日本军队之所以兵指昆仑关,就是要点中昆仑龙脉的死穴。这些计划当时列为日本军部的最高机密,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一些档案才逐渐解密。”
  日期:2011-8-16 22:26:00
  唐院士说:“你说的这个高岛我听说的,他的书《高岛断易》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西方各国比较流行。”
  聂少将冷笑一声,说:“我们现在是专案研讨会,不是故事会,什么点龙穴,掐龙道,毛主席曾教导我们,我们有几百万人民军队,什么牛鬼蛇神都不怕。小日本这么能算计,不是照样被我们干败了吗?鬼子们要再敢来犯,老子第一个提枪上战场,不打到东京誓不罢休!”
  我忽然想起石壁上那条龙,说:“前天开山时,发现了有条壁雕龙,你们都不信……”
  多吉跟着说:“嗯,是的,大家都看到了。”
  钟灵儿说:“什么壁雕龙,详细说说!”
  我和多吉,还有小五子,你一言我一语,将那天白天及晚上的所见所闻详细描述了一遍。
  听完后,大家陷入了沉思,良久,唐院士说:“这个洞不能炸,在问题弄清之前,应避免采取一切激进措施,你说呢,聂少将?”

  大家都把眼光投向聂少将,他沉思了一会儿,说:“集体举手表决吧。”
  结果除他一个人外,大家都举手赞成,最后他说:“好吧,我尊重大家的意见。”
  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大家连夜整理了一份调查材料,汇报给上级。第二天,中央传回通知,下令封锁现场,并命令军区调来一个连的士兵日夜把守。
  二、大啮蛊
  现在调查工作陷入僵局,不知这个洞是吉是凶,不敢冒进,也不能轰炸,大家一筹莫展。唐院士点上一根烟,吸了几口,说:“多吉,你是当地人,你详细讲讲这个地方的情况,比如为什么叫鬼劫龙,来历是什么?”

  多吉详细讲解了这个地方的各种见闻与传说。这一讲,让大家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老人们说,这个地方之所以叫“鬼劫龙”,还是源于民国时期,一个叫元华的居士来藏参访密宗高人,途径此地,大呼:“鬼劫龙,鬼劫龙!”他说此地乃龙脉所经之地,历史上经过多次地震,龙脉阻断,两山相夹,形成了鬼煞劫龙之势,乃大凶兆。后来元华居士回到上海,有人采访他的西藏行,他叙述了这件事,这则消息还发表在当时的报纸上。

  但当时军阀割据,昆仑山一带隶属新疆军阀杨增新管辖,这个消息并未引起重视。第二年,日本外务省的几个特务,化装扮作藏民,悄然来到此地。
  他们找到一个当地的牧民,就是多吉的爷爷,多吉的爷爷当时二十多岁,名叫丹巴,那几个日本人对丹巴说:“我们是国民政府驻藏的地理学者,来此勘察地形,以备绘图之用。请带我们勘察附近的几个地点。” 并给了丹巴几块银锭作为报酬。
  丹巴并未多想,便带着这几个人穿梭于昆仑各山脉之间,详细讲解各个地方的地形和地名变迁。
  一天晚上,他们在鬼劫龙露宿,夜里丹巴尿急,走出帐篷撒尿,却听到那几个“学者”帐篷里传来叽里咕噜的声音,丹巴一听不是汉语,也不是藏语,心里一惊!撒腿正要跑,脚步声惊动了帐篷里的日本人,那几个人从帐篷里蹿了出来,“站住!”
  日期:2011-8-16 22:26:00

  丹巴不顾一切地往山下跑,砰砰,身后传来枪声,突然感到腿肚子一阵剧痛,子丨弹丨打穿了小腿,丹巴嗷地一声,倒在地上。
  那几个日本人赶了过来,对丹巴一顿乱踹,一个日本人还不停地踢丹巴腿上的伤口,丹巴疼得哇哇惨叫。
  几个日本人打累了,其中一个掏出手枪,对着丹巴的脑袋,开始扣动扳机。
  此时整个山口嗡地一声,一道红光乍起,闪透了半边天,紧接着山口内传来嗡嗡的声音,像蚊子,又像蜜蜂,几个日本人正发愣间,一团若隐若现的飞虫像云雾般笼罩而来,丹巴只感觉眼前犹如刮了一阵风,那几个日本人未叫出一声,就成了一堆骷髅。那团飞虫盘旋了一阵,随即消失在山谷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