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商“捡漏”故事集——推山深度解密古玩行》
第23节

作者: 推山入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猪头生意转不动的苦吃够了,如果这样下去,生意做不动,影响大了,今天亏了,想办法买其他的弥补。他听贾老板话头里,有兴趣,当然也不想放过机会。
  “邻里邻居的,你照顾我,我也不能没数!”
  就这样两个本地同行好说好商量,贾老板以八千元的代价收购了猪头的高价货,猪头认亏四千元。
  说起贾老板的收购,不是没来由的。他早听天津老客说到紫檀雕件,动了心思,才垫了话说价钱不低。天津老客定下东西后,心里一直犯嘀咕,他并没看透那件东西。贾老板以敢花大价钱买货著名,都觉得贵,他更不放心,所以,为了稳妥,就放弃了。由此看,猪头的宝贝卖出去,跟贾老板有直接关系。
  贾老板当干部出身,有些见识,心眼当然够使。他琢磨着紫檀雕件以小件居多,雕刻成假山,放在花盆里的大件很罕见,一定是好东西。看这气势,一定非普通人家所拥有,但究竟价值多少钱,他不得而知。贾老板有魄力,见过大风大浪,就想横插进来,赌一把。历来同行是冤家,古玩行里勾心斗角的事更多。他有意搅了猪头的好事,从而让很多人产生一种想法:两个高手都不敢要的东西,谁都不想惹晦气。

  古玩行里有一个坏毛病,有点东西,越是有人抢,越觉得好,谁都愿意加价买到手,一旦被人诟病,打入冷宫的宝贝,哪怕是国宝,除非遇到真内行,还真不好翻身。猪头的货就是遇到这个难题,无人问津。可惜那东西少,没人懂!
  贾老板并没闲着,打电话给北京的玩家。北京古玩行里高手如云,比天津又上一个层次,高手听了贾老板描述,当即让他拿下。贾老板听口气,心里已经明白,遇到了好东西,自然不怠慢,拿到后向北京客开价二十五万,最终以二十一万元的高价成交。
  日期:2012-04-25 19:53:17
  后来,猪头在挂历上见过宫廷摆件介绍,就有跟他的紫檀雕件相似的宝物,他才明白,那件他贱卖的东西是御用的,档次极高。慢慢的贾老板赚大钱的风声也传进他的耳朵里,他窝心得差点吐血,不仅骂天津老客不仗义,更恨贾老板不是东西。
  点评:猪头没文化,阴差阳错进到古玩行,不是没好机会,只是受多种条件制约,白白把好多机会浪费了。他经手的好东西不少,黄花梨、紫檀件,木器里的名贵品种,也能说出一大摞。要说他的奸诈刁钻都够水准,可是缺乏大智慧,缺乏综合评定古玩的能力,眼界放不远,只能随着古玩倒买倒卖的浪潮沉浮而上下颠簸,很难成为行内翘楚。

  “乡村地主”老板在古玩行的没落
  在古玩行摔打过的人,跟奸妄之徒打交道太多,慢慢的会变得圆滑和世故,这是行业特性决定的——整天跟真真假假纠缠,摔几个跟头,学几个乖,这是人性中为了自我防护形成的基本能力。所以在古玩行里,精明人很多,尤其是古玩商人,奸诈狡猾者常见,不过,说到真正的小人,也找不到几个。也就是说,真正的小人在古玩行同样珍稀,“乡村地主”是一个,下面就说说他的故事。

  在古玩行里,买打了眼,继续把假货卖出去,偶尔骗骗人,不算什么;把残破的古董件维修后,当好品卖掉,也不算什么,可是心术不正,眼里只看着钱,六亲不认的家伙,处处时时想欺诈的,就不是东西了。
  乡村地主紧挨着猪头开了一件古玩店,虽然是近邻,但是两家老死不相往来,各种因由,当然是多年做同行引起的龃龉,逐渐发酵并激化了矛盾,造成互相仇视。其中,也有人为的因素。有一件事,是猪头再不能原谅乡村地主的不道德行为。那事得从送货上门的卖家说起。
  一天下午,猪头店里来了位本市市民,家里有古物要卖,要求马上要去看货。猪头中午喝了点酒,吃的不太舒服,肚子不争气,非要到厕所里轻松一下不可。于是锁了店门,让来人在店门外稍等,他去去就来。
  来人在猪头店门前等得心烦,不过碰上意外是,只能耐了性子等。他是直接找猪头的,原因是跟他合作过。两星期前,那人早跟猪头打过一次交道,卖给他一次东西,交易还算满意,所以并没动别的心思。正在等得心焦,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彻底改变了一切。
  也是该着出意外,猪头肚子不争气,蹲厕所偏偏比平时用时长。来人正在无聊的转圈圈,发现邻居店里,露出一副和善的面孔,正是乡村地主,冲他微笑。
  “你是来送货的,对吗?”
  来人礼貌的点点头,并没搭茬。

  “你上回送的画,我买了!”
  送货人闻言,起了好奇心,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他不敢想了。
  这事忒简单了!他卖给猪头的东西,和善男人又买了去,说明他出的价更好!送货人不是傻瓜,祖辈留下来的东西,当然想卖个好价。见乡村地主很和气的向他招手,也就过去看究竟。乡村地主拿出的画,确实是他卖给猪头的,眼见的事实,让他不能再想别的,而是很窝囊。一种受骗的感觉,吃了亏的感觉和无限的懊悔,让送货人再也不想跟猪头合作。

  日期:2012-04-27 15:46:37
  “这画是我卖的。可是,你怎么知道的?”
  “你那次上门送货,我就听到了。行里有规矩,你跟别人做买卖,我不能插手。这回你来了,你们的意思,我在店里也听了个八九不离十,我为你痛心,家里留点东西不容易,谁不想卖好价钱呢?我良心上过不去,就忍不住提醒你,辛辛苦苦的大家都不易,咬着牙卖点祖上留下的家业,谁愿意被别人扒层皮?所以有机会还是愿意跟你直接交易,让你多卖点钱,是正理儿。”

  乡村地主生性狡诈,嫉妒心重,猪头有人送货上门,赚了钱,而且赚了他的钱,还赚了不少,让他不痛快。同行之间都愿意自己干得比别人好,赚钱比别人多。所以他总是偷听邻居的信息。猪头这方面就差了点,喝了酒,嗓门大,又没关门,把消息全部透出去。
  “这样,我把货卖个你吧!”
  乡村地主满口答应,马上跟来人走了。猪头蹲完茅厕出来,却见不到人。后来才知道被邻居撬了行。乡村地主抓住机会,捡到便宜,赚了个盆满钵溢。从此,两个邻居彻底生分,再不搭噶。
  乡村地主是最早入行的古玩商之一,当时在国营公司当个头目,自然揩了不少油。开始阶段,行内有实力的买家少,几乎都是买了马上转卖,挣点小钱,而乡村地主,是少有的有实力的买主。所以好多人跟他做交易,我曾经卖一块银元给他,还赚了两块钱。当然,谁都没看出这小子的人性,都是闷头跟他作交易。
  谁知这小子天性贪婪,在公司里狠劲的捞钱。可惜天公不作美,国营公司经营状况每况益下,到处呈现出穷庙富和尚的景象。后来不得不进行改革,让好多老实巴交的职工下了岗,在西北风里过苦日子。
  乡村地主眼见公司被他糟蹋的不成样子,心里犯嘀咕,打着下海的旗号,辞了职。他摇身一变成了专业的古玩商人,因为有资金优势,赚了不少便宜。可是一旦辞了职,没有了灵活的来钱道,所有生活消费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而形势的发展对人的生活影响既大又不利。物价时不时的涨,消费越来越高,乡村地主的生活花费成了较沉重的负担。

  在古玩行里,人们渐渐认识到,乡村地主不是玩意,时时处处要赚便宜,对人刻薄,出价不行,好多人都不愿意跟他打交道。他的生意越做越萎缩。我跟他打交道时,他已经错过了黄金发展时期,店里除了破烂,还是破烂,好点的东西难觅踪影了。
  不过,他不是傻子,头脑还是有的。那时,他几十块买了一大堆紫砂壶,买点出土的货色,买点砚台、杂件和文丨革丨的东西,都是不太大众化的,靠特色化经营,也能赚个小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