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商“捡漏”故事集——推山深度解密古玩行》
第26节作者:
推山入海 某年某月某日,贾老板得到消息,河南某地出土了几件精品钧窑瓷器。德州周围出钧窑,可出品多为金元年代普品,不是小炉就是大碗,贾老板经手过不少,自觉对钧窑货颇有心得。河南的禹县到均州一代,是宋代钧窑的主要产地,货色精美,非德州本地货所能比。
贾老板听到消息,心里盘算着怎么把那些东西弄到手,赚个狠的。经打听,货主想出手,就是价格不低,要数万元。贾老板心里有数,宋代货市场行情比元代货好得多,利润空间不小,所以买了火车票,带足了钱,怀着美好的梦出发了。
几经周折,贾老板找到了地儿,看到了货物。几件货物果然非同凡响,秞水肥厚,都带着大片火红,那是宋代的精品,难得的东西。货主讲了一大篇道行深的美丽谎言,贾老板在赚大钱的梦境里,早迷失了沉稳的本性,丧失了分辨能力,当即决定购买。数万元点过去,货物包装好,一路坐火车顺利回到了家。
贾老板高兴,满面春风的回来,心里异常激动,放下包裹,脸不洗,水不喝,急不可耐的把货物取出来,在充足的阳光下仔细打量,似乎有种异样的感觉。他的心不再快活,而是觉到了不祥。多年的摔打滚爬,他是有眼力基础的,冷静下来,仔细审视的时候,破绽露了出来。那几件货是假的!他买到了假货。贾老板再也高兴不起来,一下子瘫倒了。
几万块不是小数目,可是既然买到手,去河南退货是别想!只能想办法转出去。无奈他的下家全是高手,人家天南海北的全国都走遍了,对这种新货全部了然于心,根本不给他机会。
“哈哈,老贾,东西不错。你可发了,不过,我不对路!”
老贾自认倒霉,几万块的损失对他伤不了筋动不了骨,可是此事被传出去,让他丢了面子,也让猪头看了一把笑话。吃了一次亏,贾老板并没就此罢手,而是更成熟,更谨慎了。从此很大的亏没吃过,万儿八千的小亏,谁能避免呢?
贾老板从此低调了不少,他为自己定了经营策略,立足本地,放眼外地,他并没有缩起脑袋做人,他输得起,发誓从哪里摔倒在哪里站起来。2006年上,机会来了。
又是河南,又是他的伤心地,传来一个消息:某铲子收到一只大号四方带刻工紫砂笔筒,是清早期的少见文房雅品,虽然有两道冲,还是非常难得。贾老板听到消息,犯了寻思,重新把自家的所有紫砂器全部研究一遍,把眼睛望着南方,目光炯炯,流露出深沉的傲然神情。他拿了钱,又踏上了征程。
此行异常顺利,顺利看到了货,货物雕刻山水,意境优美,冲比想象的小,砂质粗,红中透紫,质地坚密,是件不错的东西,贰万元成交。
这次出行,没有大的波折,贾老板没有再次梦断河南,而是把货物顺顺当当的出售给一个藏家,成交价七万元,赚了不少。虽然尚未弥补那次的损失,却让他出了一口恶气,挽回了些颜面。
贾老板经营品种很多,各种瓷器、杂件、金铜等等,除家具外几乎无所不包,他的东西几乎没有破烂货,跟蒋大肚子店里完全不一样。不过,古玩行货物品种浩繁,他一直有明显的短板,即使后来也时常让某些人赚便宜,尤其在兵器方面,我就见过某专门做兵器的人,在他店内捡到小漏。
贾老板店内货品上档次,价格也就坚挺,他曾多次向我示好,劝说我买些他的货物。不过,我的经营宗旨与此矛盾,一直没有具体操作。朋友们知道,我远不是某些人传说的大款,更没有发过大财,而是天天时时手头紧的要命,很多时候,家里吃饭都成问题;我只是靠了小聪明,在古玩行里纵横驰骋,获得许许多多的以小搏大的机会,投入小,赚取比较丰厚的利润,然后再买货物。贾老板的货买了,收藏一段时间完全可以赚钱,是有实力的人所选。我虽然有时候去他店里逛逛,也仅仅是开开眼界,凑够热闹而已。
日期:2012-04-29 15:48:38
贾老板店里到底发生了多少故事,私下里捞到多少便宜,外人无从知道,我也没专门探取过其中奥妙。做一件事,多观察,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能够管窥其中一角,已经不错了。
传说中,他经营过好多精品,包括名人紫砂壶、高年份鎏金铜佛、好年份精品明清瓷器等等,反正他私下里有不少故事,很可惜,我不想为某些人写传,也就懒得去打听凑数。不过,他店里确实有某件瓷器可以一提,那就是一米多高的清中期粉彩大瓶。
大瓶个头够大,达到一米的非常罕见,虽然有小冲,绘画也不是太精工,却很难得。我们常见的瓶,多是四十二或六十厘米的玩意,而雄壮的更高更大的瓶,哪怕超过六十厘米的都不多见,别说过一米的了。
那瓶比普通三百件大瓶高出一头,粗出几圈,粉彩花卉,是嘉道之物,摆在橱窗后头,异常的震撼,引得好多人来看。这么大个的玩意,我确实动了心,可人家好几万买的,卖价当然不低,思来想去,没那个实力,也就放弃。后来他卖掉了,利润当然是以万元进出的。
点评:贾老板出道后,能够迅速从白板变成行家,跟他的雄厚资金分不开。他玩弄资本魔方,在行内占尽好处。他跟地主比起来,入行要晚,他能后来居上,成为当地的佼佼者,不能不发人深思。他的成功,早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会为人处世,性情不错,能够多交朋友,而且有头脑,能够把长处全部发挥利用。然而,实质上,还是因为他不是斤斤计较,见利忘义的小人,能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小利让与人,而最终得到更大利益。尤其应注意,他不是小人。
勤能补拙——草帽发家
草帽的故事,在前文中关联的事件中,已经略述,朋友们有了粗略的印象,但是与他丰富且多姿多彩的古玩人生相比,只能是九牛之一毛,他是一个印证了古玩市场发展的极不普通的贩子,在古玩交易中,地位特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他多数活动在市场和店铺以外,如果没有对他的介绍,必定给德州古玩行的发展留下很多遗憾。
草帽不姓草,真名也不叫草帽,草帽是行里人送他的诨号。草帽入行伊始,就投身到铲货的大军中。他什么都没有,既没钱,也没媳妇,上下赤条条,穷光棍一个,是一人吃饱,一家人不饿的主。他人不嘎,心地善良,跟猪头一样,做过杀猪的屠户营生,或许是生意艰难,也或许比较劳苦,也可能因为当时生活条件差,吃得起肉的人少,影响得宰猪的买卖一度很冷清;也可能他做生意够不上屠户级的奸诈,更可能杀猪的名声不好听……具体原因不好说,反正他不杀猪了,跟了亲戚到南方贩水果,后来又开过粮油店,最终不知何故,跟古玩行搭上界,拜师收起了古董。
也许是天意弄人,也许是命中注定,草帽拜师不久,老师便眼一闭腿一蹬,吹灯拔蜡,没学几天的年轻人算出了徒,一个人奔波在乡间地头。因为一夜暴富的活生生的例子太多,可怜的孩子又被灌了多少偶然发大财的迷魂汤,所以干劲特别足,每个古玩集市都能看到他摆摊。
日期:2012-05-01 08:42:35
他常常骑了辆破自行车,戴一顶破草帽子,顶着毒辣的太阳来了,不顾把满脸的臭汗擦一下,就风风火火的摆摊。他腿勤,嘴甜,收来的货很丰富,好的坏的,全部混在一起,只要赚钱,哪怕只赚个修补车胎的钱,他也卖。大家感觉他好说话,就愿意跟他交易。所以,小伙子从入行开始,就很有人缘,得到大伙的青睐;他不懂行,人们你争我抢的买货,总能在他身上拣便宜。
没多久,商人们跟他混熟了,那些得了好处的古玩商们谁都不愿意费事打听他到底姓甚名谁,都愿意发挥小聪明,依照他最典型的特征,免费赠送一个亲切的称呼,曰“草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