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真相之前,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搜救队——谜团1947》
第21节作者:
穆家楼野人 2011-5-16 15:20:00
五哥给我们介绍,这人是陶老板的一个远房亲戚,也姓陶,叫陶林。陶老板认为我们很守信用,也对我们之前帮他找回宝贝很是感激,知道我们一定要去那个水潭特意让我们带上陶林。据陶老板说,这小伙子从小在山里长大,虽然没去过水潭,但是对于周边的环境、气候非常熟悉,而且小伙子体力很好,搬搬扛扛的活都没问题。
不仅如此,陶老板还给自己一个朋友联系了一下,他这个朋友在山里包了一片山坡,种些核桃和柿子,陶老板就让他给我们准备了三头骡子,用来驮装备。有些随身的东西我们可以用背包背着,但是这次来之前还带了八套潜水设备,太过沉重,我和苏桥桥事先踩过点,这片山区有些地方车是开不上去的,如果单靠人力的话,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行进速度,所以如果有这些牲口的话,我们的机动性会大大地加强。
这样,我们进山的第一站就是先要到陶老板朋友承包的林子里落脚,当天晚上就要在这里过夜,因为从陶老板的描述和路线图分析,半天的时间恐怕到不了那个山间的水潭。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这种陌生的野外环境中,要尽量避免夜间行动和野外露营的次数,因此我们宁可牺牲半天的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再开展下一步的行动。
在陶林的带领下,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陶老板朋友的林子。加上进山之前的耽误的一点时间,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快中午十一点了,这片林子正是当初陶老板父亲进山途中的一个地点。从来时的情况看,道路已经非常险峻,有些地方狭窄异常,一侧就是深达几十米的峡谷,真不明白陶老板这朋友为什么跑到这里来种树。
陶老板的朋友对我们很热情,招待我们吃了中饭,但这人话不是很多,一看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山里人,我们倒也没多么在意。吃完饭之后,东子看了看他给我们准备的牲口,虽算不上太好,但是已经够用了,只要能够帮我们把设备驮到水潭边,它们的使命就算完成了。
苏桥桥给了他一笔钱,数目远超过了三只牲口的价格,算是购买费用,陶老板的朋友开始死活不要,说是陶老板对自己有恩,他介绍来的人,自己怎好收钱。可我们明白,三头牲口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不算是个小钱了,我们怎么好意思让人家一个不相干的人吃亏,最终陶老板的朋友拗不过我们,只得把钱收下。一晌无话,晚上大家休息的也很早,第二天清晨一出屋,发现陶老板早已经在等我们了,我们的重装备分别装了三个大包裹,捆在几头牲口背上。
我们几个纷纷与陶老板的朋友告别,准备启程,而陶老板这朋友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有点不解,问他:“您有什么话要给我们说吗?”
2011-5-16 15:38:00
只见他犹豫了一会,对我说:“你们真的要进山?”
我呵呵一笑:“那时当然,否则我们这么兴师动众的来干啥。”
陶老板朋友叹口气:“我不知道你们去干啥,也不知道你们和老陶有啥关系,但我感觉你们都是挺好的人,我想了一晚上,不把话说清楚,我心里实在不安。”
王师爷他们也都把手里的活放下,围过来,问道:“您就直说吧。”
陶老板这朋友对我们说:“当然,这也都是传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你们这么多条人命,我真的不忍心看你们就这么进去出不来。不知道你们清不清楚,再往里走,就要到那片邪门的林子了,听说当年游击队经常跑进去就出不来,后来大队的日本鬼子也进去过,也只有少数人逃了出来。听老人说,更早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人马在这里还打过仗,也都死在了里面,你们就这样一头撞进去,这不是找死吗?”
我没想到这老乡会突然开口劝我们,既然话说到这里,我就顺着他的话问道:“据我们调查,这片林子四面环山,尽管内部情况不明,但是根据日常的经验,相对于山路来说,穿越树林的难度要小一些。从这里穿过去,就可以抵达山西的壶关和长治附近,而林州这边的人宁可选择难度近乎奇迹的凿山开路,也不去穿越林子,这是为什么。”
陶老板的朋友对我说:“这就是我劝你的原因呀,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当地人都不愿进那片林子,所以宁可开山。”
他的话一下让我想起了陶老板说他爷爷硬着头皮去林子里打猎的事情,两者的话一对照,看来所言还真的不假。但如果他们没有耸人听闻的话,那我们要去的这片林子里到底有什么让他们如此害怕,到底有什么让这么多人去而不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