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王虎符---上古神器再现古墓,一场古人与今人的智慧较量》
第45节作者:
玉苍南隅 2012-6-9 23:15:00
这四十七个字,无疑是我们最后的希望和进郇王陵的唯一线索所在。假如不能从中窥探玄机得到启示那我们将面对这七座山峰束手无策。
仔细看着方教授给出的译文,这头一句话“斩山作廓,穿石为藏”倒是不难理解,也正和胖子所说的差不多,表示这陵墓是将山体掏空把陵墓建在了山岩洞穴之中。这种依山建陵的方式在考古史上也是早有发现,汉高祖刘邦的二儿子汉文帝刘恒,就是把陵墓建在了山里。《水经注》中有记载:“霸水有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秦襄王葬芷阳是也。是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这霸陵的墓室依仗自然山峦水域为依托,借助自然景观来烘托帝王陵寝的威严壮丽,可谓是独具匠心。
这第二句话:“六龙衔珏,金乌鸣殇”我猜极有可能是在描述郇王归天时的天象变化。古人大多会用夸张神话的手法来描述,比如有圣人出世时就会用天降祥瑞、紫气东来、金光普照之类的吉祥话来描写,这道理是一样的。
第三句“天石为器,地魅护王”那完全不是胖子所说的什么上天入地云云,据我分析这天石应该指的就是那颗从天而降的陨铁,也就是虎符。造墓着把虎符设计为打开墓门机关锁器的钥匙,故曰天石为器。这地魅护王则更容易理解,指的就是某样机关或事物对郇王陵墓的保护,但这地魅到底是什么东西无从得知,不过光从这魅字来看,不免让人联想到鬼魅妖邪之物,徒然生出一丝诡异的气氛。
这最后一句“维子维孙,万世*昌”不用解释,无非是些歌功颂德的表述。
在我看来最关键的就在于这倒数第二句“白丕*冢,青龙**”可偏偏就是这关键的一句里,八个字中就有三个字无法辨识,其中蕴含的意思一时无从揣测。若从其他几句中分析,可以看出每一句之中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两两相对应的事物,斩山对穿石,六龙对金乌,天石对地魅。依据这个思路推理这白丕和青龙也应该是一对。在传统的说法中青龙所对应的应该是白虎才是,难道这白丕是古人对白虎的另一种称呼?可我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假如丕字就是虎字那方教授一定会直接译成虎字才是。
2012-6-9 23:15:00
这时胖子说:“疯子,你看出点名堂来没有啊?”
我回到道:“据我推侧和郇王墓址有关的很可能是这倒数第二句。”
当归一听张大了嘴说:“啊?这句话八个字有三个看不出来,那怎么看得懂啊?”
胖子接着说道:“要我说啊,咱们也别在这玩文字游戏了,有这时间还不如干脆扛着锄头上山刨墓去。”
当归说:“不行的不行的,没有方向的乱挖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之前就吃过苦头啦。”
“这挖也不行,字又看不出来,那怎么弄?难道就这么坐着?”
胖子刚才的一句话中提到了文字游戏四个字,倒是给了我一些提示。为何我们不干脆把这句话当成是填字游戏来玩呢?
我说:“乱挖不行,光坐着自然也不行。不如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他们几人听我这么说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我接着说:“我们不如就把这兆域图上的文字当成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道考题,一道填空题。我们每人拿一张纸把这句抄下来,在原来用星号代替的地方填入合适的文字,再从中选出最合理最通顺的一句。”
当归听后问道:“这个行得通吗?会不会有点儿戏啊?”
我说:“一点都不儿戏,做学术研究就是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大胆假设,然后再到现场去求证。这也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法。”
胖子笑笑说:“这倒是挺好玩,我看行。我们就跟那古代的举人考状元一样啊,皇上出一道考题答得出的答得妙的就能进皇宫面见皇上。只不过他们见的是活皇上而我们要见的是个死皇上。”
虽说胖子满嘴跑火车的乱说,但这几句话说得倒是在理。
当归说:“哎呀,你说我们可真够奇怪的,做一道几千年前的死人给我们出的题目。”说着苦笑了几声。
2012-6-9 23:16:00
我们各自拿过纸笔闷头写了起来,我先把白丕*冢,青龙**写在纸上。我第一感觉这冢字对应的一定是墓字或是陵字,这样就能推断出后半句应该是青龙*墓或陵。按照前文来推敲这中间的这个星号应该是一个动词,我想了想写道,白丕镇冢,青龙绕陵?或者是白丕卧冢,青龙盘墓?
就在这时胖子一扬手说道:“哈哈,潘爷我写出来啦。”
我急忙拿过他面前的纸一看,气的差点没当场喋血。这家伙写的竟然是“白丕祭冢,青龙偃月。”我看完一把把纸扔了过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