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雄——武田信玄》
第54节

作者: 鬼谋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07 18:09:54

  更新更新
  =================
  永禄十一年(1568)9月,一统美浓与尾张的织田信长,率领大军向西,经过近江攻入了京都,而后拥立足利义昭为新一代幕府将军。义昭本是剑豪将军足利义辉之弟,早年在奈良出家,法名一乘坊觉庆,1565年足利义辉遭到三好三人众与松永久秀谋害之后,觉庆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还俗成为武士,并逃到北国寻求越前大名朝仓义景的庇护。越前的一乘谷、骏河的骏府、以及周防国的山口馆,乃是荟粹了京都文化的三大名城之一,不过和雄心勃勃的今川义元相比,越前一乘谷的主人朝仓义景只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平庸之辈,并没有向畿内霸主三好氏宣战的胆识和气魄。足利义昭在失望之余,不得不重新在全日本范围寻找新的支持者。此时织田信长已经统治了美浓与尾张,并借中国的 “凤鸣岐山”、西周兴于西岐的典故,将美浓的首府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又开始使用“天下布武”的印章,喻示自己将以武力称霸天下的雄心,这个后起之秀的野心勃勃,加上美浓与京都所在的山城国仅隔着近江一国,使得信长自然成为足利义昭想要借力的不二之选。结果也正如义昭所望,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信长便攻入了京都,足利义昭也由一介流浪汉,登上了由祖先世代传承下来的将军之位。

  足利义昭
日期:2011-03-07 18:13:42

  京都的变动,由武田信虎写信告知给了甲斐的武田信玄。信虎自从在骏河联络要求信玄出兵之后,又暗中策动今川家的重臣投向武田。此事最终还是被今川氏真得知,对于如此吃里扒外的外祖父,纵使今川氏真再颓废丧志,也还是存有惩戒之心的,当下他便勒令信虎搬出骏府城,前往远江挂川的圆福寺居住。武田信虎也知道骏河不好呆了,而且万一武田军真要打过来,今川氏真恐怕还会拿他作人质要挟信玄,为今之计,只有先逃往远方。由于他在骏河生下过一个幼女,根据今川义元在生前主持定下的婚约,后来嫁给了京都的公卿菊亭大纳言晴季,也算是一颗大树,所以武田信虎也不通知今川氏真,便悄悄收拾行装,西上京都,借住于菊亭府中。等到今川氏真发现之时,早已是人去楼空了。

  由于武田家是源氏之名门、开幕之元勋,所以当时的将军足利义辉在得知信虎来到京都之后也不敢怠慢,特地将他请到府中相谈,并任命他为御伽众(又名御咄众,专由没落的名门之人担任,负责向将军讲述各地的风土人情)。不过信虎并不安于待在将军身边,京都的现状十分明显,足利将军羼弱不堪,号令无法出于山城一国,既然如此,比足利将军家强盛十倍的武田家,为什么不能把旗帜插上京都呢。带着对未来的企盼,武田信虎游走于畿内各国,一面考察各地的山川地形,一面与当地的豪族接触,以便为将来的武田家上京作铺垫,在这一段时间,还留下了武田信虎担任军师、帮助鸟羽的水贼大名九鬼嘉隆与小滨景隆作战的传说。但是武田信虎所期盼的武田军却迟迟没有展开上京的行动,转眼间先是足利义辉被杀,接着织田信长拥立足利义昭上京,织田家一两年内便完成了由小诸侯到号令天下的霸主的飞跃。目睹了这个过程的武田信虎心急如焚,多次写信催促信玄发兵上京,毕竟一统乱世、号令天下的机遇若让织田信长这么凭空捞到,对华实兼备的名门武田氏而言将是今后世世代代的耻辱。

日期:2011-03-07 18:15:52

  正巧足利义昭在就任将军之后,便向包括上杉辉虎、武田信玄在内的众多大名发出书状,希望各家团结在新任将军身边,一起结束战乱。借着共同为将军效力、讨伐关东的乱党北条氏的名义,武田信玄与上杉辉虎达成了暂时的停战协议。
  由于武田信玄单方面破弃了盟约,遭到背叛的北条氏康与今川氏真便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两家经过商议之后决定:联合起来对武田家进行“食盐治裁”。由于甲斐与信浓都是内陆之地,本身所产的食盐非常稀少,加上与北方的越后处于敌对状态,所以向来都是仰仗南方临海的北条与今川家供给食盐,两家一停止与甲斐的食盐贸易,短期内便在武田领内造成了恐慌。越后方面得知此事之后,有人向上杉辉虎进言应该乘此机会出兵消灭武田,但是辉虎却说道:“武运之好坏皆由天定,作为武士,在战场上一决胜负就行了,若以断盐之法取得胜利,胜之不武!”相反的上杉辉虎还亲手写下书状,命人送给武田信玄:“需要多少盐,只管来取吧。”到了这个份上,就算是信玄,也不得不对上杉辉虎的武道与义气自叹不如。事后武田家开辟出信浓川中岛——越后、西上野猿乡——越后、平城——越后三条运盐通道,越后的海盐经这三条路线源源不断的运往甲斐与信浓的各地,到了这个时候,武田信玄确信上杉辉虎不会在自己向南方进军之际出兵偷袭武田家的后方。而这场由食盐造成的危机,也使得信玄对海岸线的渴望更加迫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