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秘辛——一位老记者的临终自述》
第33节作者:
逍遥于津 在这个水塘的中央,有一朵巨大的天然石莲花(这种地下水塘和石莲花在北京房山的石花洞里都有发现,1987年国家开放景区后我也曾去过,只不过没有我们遇到的那么大。——唐增自注),晶莹雪白,十分醒目。就在这朵石莲花上,趴着一个灰褐色的巨大生物,它的头部钝圆,四肢相对短小而粗壮,前端体型扁平,后面拖着一条无比敦实硕壮的尾巴,极为骇人,只是用眼看就能感觉出它的力道一定不小。
它的个头儿简直太大了,趴在那里几乎覆盖住了石莲花三分之二的面积。如果不是之前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我真的会把它当成一个不知名的怪物。
“我操,老子还真没猜错,还真是条超大的娃娃鱼。”徐卫东站在我旁边脱口而出。他随即低声道:“唐通讯,慢慢的划过去,千万别贸然的惊动它,咱手里的家伙太少,这玩意儿可比那条鲇鱼厉害多了。”
我当然知道这东西的危险性,自然是小心翼翼。我轻轻地摇动橹板,让船缓缓地靠近水塘中央,眼睛一直死死地盯着那条娃娃鱼,随时防备着它的任何异动。
然而,直到我认为已经划到了安全的底线,船不能再向前靠近的位置上时,那条大鲵依然没有任何动作,它还是一动不动的趴在石莲花上,似乎对我们没有任何觉察。
难道它是在引诱我们进到它的攻击范围里?这也太聪明了吧。我拿不准是否该继续往前行船,刚想征求一下徐卫东的意见,就听沈芳华轻声道:“石莲花上有血,很多血。”她这次举起的是矿灯,光线只有一束不如阴阳灯发散,但是能照到的距离却远得多。
我闻言有些纳闷,很多血?难不成这条娃娃鱼已经归天了?徐卫东此时也转头对我道:“快过去,不大对劲,那大鲵可能真是死了。怎么会这么巧,那么大个儿的娃娃鱼,能活成百上千年的活化石,怎么咱们刚找到,它就突然死了?”
我闻言立刻加速摇橹,向石莲花靠近,那条大鲵依然纹丝不动。很快,我们就闻到了血腥气,而且是那种水生动物特有的血腥味儿,看来那些血确实是这条娃娃鱼身上的。我心说沈大夫你这次也许只能带一具尸体标本回去交差了。
船刚一靠上石莲花,沈芳华就把手里的矿灯扔还给了徐卫东,自己又拿起阴阳灯,一个箭步就飞身跃了上去,我和徐卫东随后也跳到了上面,三人快步走到了大鲵的跟前。
这回是离得再近不过了,眼前娃娃鱼那超大的体型瞬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这真是一个怪物级别的生物。我心中不由地暗自庆幸,亏得这玩意儿是提前死了,它要是活蹦乱跳的,倒霉的就应该是我们几个了。沈芳华你怎么可能有办法把它活捉带走呢?
好在这只大鲵确实是已经归位了,它的身下全是一汪一汪的鲜血,几乎已经淹没过了它手脚的位置,失血量太大了。徐卫东忍着疼,弯下腰用手指蘸了一下地上坑洼里的血,然后道:“血还是温的,刚死不久。”
“你们看它的肚子!”沈芳华眼尖,她蹲下身子放低阴阳灯,向我们指了指娃娃鱼侧腹部的位置。我低头望去,只见那里被割开了一道很长的口子,人的两只手几乎都可以同时伸进去。而且这道口子开得极深,直达脏腑,如今里面的脏器已不知何故几乎全被弄破了,东一团西一团花花绿绿的,让人看得直犯恶心,怪不得这条大鲵会流这么多的血呢。
沈芳华缓缓站了起来,一脸的绝望,她几乎是带着哭腔道:“完了……全都完了!东西被人拿走了!”
“什么?!你要找的东西在娃娃鱼的肚子里?!”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以置信地望着她道。
(本文为仿记录体小说,纯属虚构。下次预计19日更新。)
PS:感谢各位朋友对拙文的支持。借此次更新的机会,向各位表一表心迹。
首先,有很多朋友质疑本文的开篇用遗书开头的形式。其实,这种开篇方法和仿记录的行文方式不是我的个人创造,我是在书店浏览时无意中发现一本外国小说是这样成文叙事的(具体的书名我就不说了),当时感觉很有新意,于是在写作本文时便借鉴了一下。若有朋友觉得不妥,还请您见谅海涵。由于咱们天涯不能自行修改或删除已发布的贴子,所以我也无法再改动了,但我会在以后的每次更新末尾都注明“本文为仿记录体小说,纯属虚构”的字样。
其次,就是关于更新速度和频率的问题。这个我之前也解释过,本人还得为生计奔波,时不时还有加班和应酬,希望大家能给予理解。不过我会听取一些朋友的意见,在每次更新后写出下次更新的时间,以免各位朋友枯等。由于工作原因,我一天大概只能更新一次,但我只能精确到天,比如说“下次18日更新”,具体是18日的什么时段贴文更新,我实在是无法保证,还请各位朋友见谅。
最后,很高兴看到有些朋友之前就已经猜出了这段情节中正主的谜底就是娃娃鱼。我也不会因为有朋友想到了谜底就刻意去改换构思,因为一切都是需要铺垫的,所有悬念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拙文今后走的依旧是相对写实的路线,我决不会把文章带入一个不着边际的那种风格里去,当然适度的夸张肯定是少不了的。我想朋友们能猜到谜底,既说明各位的知识面都很广博,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拙文在铺垫中还是能留给读者一点推测和想象的空间的。对我个人而言,我感觉很好。谢谢大家。
最后的最后,我要说一句,本人自知才疏学浅,文笔粗陋,写小说也全因兴趣所致。如有朋友觉得拙文差强人意,不忍卒睹,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天涯论坛佳作如山,您移步即可,千万不要随随便便的就回帖口吐秽言,这是对您本人和作者双方都不尊重的表现,何苦而为呢?本人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比如有朋友就回帖让我向那多前辈学习借鉴,适当减少人物对话的数量等等,这样的中肯意见我铭感五内,也希望各位朋友多多给予指导。
顺祝各位朋友夏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