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亮点是金庸的想象力在此书中开始泛滥,不仅书中场景极其宏伟,就连主角的行踪也变得特别广博.另外金庸在政治团体上的卓越表现力也展现的淋漓尽致,全文的暗线不计其数,让人看起来提心吊胆却又无法割舍.
了不起的作品.
倚天屠龙记 完
连城诀
连城诀是金庸1963年发表的一部小说.篇幅上稍短,原名叫做《素心剑》.
这部书,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苦大仇深.
这是一部主要阐述人性阴暗的书,在金庸的小说里,文学价值不算很高,但是对于金庸创作过程的成熟,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说句实在话,连城诀,让人读起来总觉得心里有什么在堵着.非常压抑和难受.这个在金庸的小说里,是绝无仅有的.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在写这部书的时候,金庸也是很压抑的.因为我也是个作者,虽然和金庸先生天差地远,但是我深知,想让读者笑,至少你也要先让自己笑.想让读者哭,写的时候自己也要先哭.
这部书,金庸很反常的没有使用欲扬先抑.主角的出场,很早.
照例,庸俗主角六要素.
1.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以便让无数女子倾心.)
2.聪明机智,资质奇高.(以便瞬间学会绝世武功,拉开档次.)
3.人品纯良,嫉恶如仇.(仁者无敌,邪不胜正.弘扬传统文化.)
4.出身不凡,非富即贵.(嗯,因此天生气质非凡.老爹不是帝王,就是圣贤,要么就是名臣高士.)
5.命犯桃花,最美为伴.(一个主角一般都有5个以上和他玩暧昧的,其中有一半是倾心于他的,最漂亮那个往往和他终成眷属.)
6.少年得志,大难不死.(主角的运气往往好的出奇,如果摔倒了也是被秘笈之类绊倒的.如果掉下悬崖,那简直比皇宫内院都要安全.从未死过.)
我们看到了吧.1 2 4 5和6的半条全部被推翻.可见此书的特异.
这部书是一本充满阴谋的书.最开篇看似平和娴静的乡村生活,其实已经充满了欺骗.听起来乱七八糟的招数名称,其实每一句都是用肮脏的心机构筑的.
戚长发的韬光隐晦,绝无半点世外高人的超脱和境界.
刚出来的卜垣.这个人出场的时候就闲的浮躁,心胸狭窄.这个名字,很多人认为是暗示着万振山后来的补墙行为.
其实在重新读连城诀的时候,我倒觉得卜垣这种上不得台盘的坏人挺可爱的.
日期:2010-9-2 21:33
为什么呢?因为连城诀大部分的人物,都是带着面具的.
戚长发带着面具.万震山也带面具,言达平也带面具.
初期我们看戚长发,特别直观的觉得他就是个山炮...
万震山刚出场的时候大义凛然,活像一个大侠.
到了后来,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是和他们的面具相反的形象.
其实没带面具的,未必就是好东西.
比如万震山的8弟子.
他们每个都是气量狭隘,无耻刻薄.这样的恶人,是上不得台盘的.在恶人中,属于低档.
可是当时的狄云,在好人里也算不上高档.
同档次的好人和恶人对抗,恶人的人数却又远远占优.邪不胜正也就只是一句空话了.
随后是2个阴谋.一个是高档阴谋,一个是低档阴谋.
这两个阴谋互相配合,将狄云套了进去.
一个从未作恶的乡下少年,就这样被几个低档次的人物弄进了监狱.穿了琵琶骨,成为废人了.
我一直在思索,金庸写了这样一个非常没有档次又很庸俗的陷害.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否极泰来.金庸是一个非常善于把握节奏的人,他很快让狄云更加倒霉后给他转运了.
转运星是一个叫做丁典的男人.
丁典,是另一个没有带面具的好人.可他经历的阴谋,比狄云所经历的,还要令人发指.
丁典,是金庸赐给狄云的一根稻草.他教给狄云很多道理,让他安身立命的基础,神照经,还有一个巨大的麻烦,连城诀.
丁典很快就被金庸写死了.
丁典是必须死的,如果丁典不死,小说就死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丁典的存在,意味着狄云将一马平川,一路顺风.那这本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说,小说,其实就是不断的给主角制造麻烦,然后让大家去看他怎么样解决这些麻烦.
这句话很低俗,没品位,可是很实在.
于是丁典死了,死于他唯一的弱点.他是个好人,还是个痴情的好人.如果他是欧阳锋,绝对不会死的.
狄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界上并不是分好人和坏人.
而是分 戴面具的好人,戴面具的坏人.不戴面具的好人,不带面具的坏人.
丁典不是没呆过面具,他每天殴打狄云的时候,稳如泰山.
狄云穿上了乌蚕衣的同时,也带上了属于他的,拙劣的面具.
他在宝象,铃剑双侠,血刀老祖面前.逐渐修复,彩绘了自己的面具.
这个傻乎乎的小子,居然骗倒了一个又一个人.
可最终他在水笙身边,扯下了自己的面具.回归了本来的面目.
他最终和水笙在一起,让我想起了,木婉清的那句 谁见了我的真实面目,我就嫁给他.
连城诀,是金庸首次将恶势力增幅到完爆正义势力的尝试.
书中大部分人,都将自己掩藏于写满仁义道德的面具下的丑恶嘴脸挑一个时机显露出来.
我记得在落花流水去追击血刀老祖的时候,一度雪崩阻挡住了道路.
金庸用非常狠毒的笔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有些人心中,暗暗还存在一个念头,只是不便公然说出口来:“南四奇和铃剑双侠这些年来得了好大的名头,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死得好,死得妙!”
这句话,似有所指.看了几遍之后,我仍然觉得背后发凉,心口泛寒.
日期:2010-9-2 21:36
1951楼,其实金老爷子在倚天里的民族观是非常正确的,那就是驱除鞑虏,光复河山,天龙八部里的民族观就有些问题了,大辽勾结石敬瑭夺我中原王朝燕云十六州,凡是我汉人,谁不想收复故土,辽是侵略者,宋是正义者,这一点金老没阐述,反而用天下苍生之类的话来搪塞,即使辽不打过来,宋也要收复故土的。鹿鼎记里面民族观更成问题,反清义士被丑化成小丑,满清犯下的屠杀,剃发等等罪行被淡化处理,即使所谓中华民族融合那也是后来的事,当时是胡汉不两立的(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
倚天里的女主角对男主角痴迷的无道理,这一点我绝对赞同,这也是许多人的疑问,张无忌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优秀的女人爱他,而宋青书却无人问津。
====================================================
这个要看出发点了.如果按照汉族的想法,您的说法是成立的.
但是金庸到了后期,已经渐渐到了更高的境界.
如果还这么想,那就可以算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了.
天龙八部里的宋辽问题,我会在稍后为大家分析.在里面,我会按照金庸和我自己的思维,双向为大家解释民族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日期:2010-9-3 19:31
上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