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买沙发买回一具女尸,半夜还会哼歌!》
第17节作者:
夜刮子 2011-5-18 20:12:00
弄清楚银眉老道的去向之后,闫马克整个人都像吃了兴奋剂那样,三天两头地往我们县西北角的彝人部落跑。彝人部落是深山里许多个村庄的总称,在我们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多,而在我们县,就是彝族人家最多。这彝族人家,群体意识比较浓,很少见他们是离群独居的。由于语言交流上有障碍,前些年咱们汉族人和他们,可没少发生冲突。后来渐渐的,大家都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没特别重要的事情,咱们最好别去他们的大本营,以免有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发生。
不过我表哥闫马克不同,他小时候是在彝人部落那边的学校读书,彝族人的生活习惯,他多少还知道一些。这下,听刘胡子说,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外跑以后,他就把刘胡子和金老几叫过去,手把手地教他们一些彝语的基本口语。比如说:“肯嘎衣”是赶集的意思。“chuachuali”是快点走的意思。比如说,像“拿拿贝儿”这些话,不能乱说,是骂人的意思。当然了,如果遇到你喜欢的姑娘,那“我拿躲”,就是我爱你的意思啦……
通过几天的学习,刘胡子和金老几已经知道许多彝族人的口头语了。这下,闫马克又从镇上的一些小裁缝店,做了几套彝族人的服装,分别发给刘胡子和金老几穿上。几人把蓝色的大褂一穿,再把白色的头巾往脑袋上一裹,站在镜子前,还真有点彝族人的味道。
在镜子前晃来晃去,刘胡子看着闫马克,“老马,我总感觉,咱们和彝族人比起来,少了点味道。到底是哪儿不得劲,我一时想不起来。”
闫马克又看了看刘胡子和金老几,“我晓得是哪里不对劲了。”他说完,就跑到厨房去了,随后,他从铁锅下抓了一把锅烟子出来,往刘胡子脸上一敷,“这下感觉,咋样了?”
金老几看得直拍手,“胡子哥,小彝族!哈哈!”
刘胡子照照镜子,“嗯!原来是彝族人,比咱们的皮肤要黑一点。”
几人打扮一番以后,就兴冲冲地往彝人部落去了。
2011-5-18 20:41:00
从镇上花二十元钱坐上中巴车,一路上东看看西看看,就到了彝人部落的入口处,一个名叫落冒穴的地方了。下了车后,刘胡子环视周围的巍峨雄蜂,顿时感叹起来,“这地方,不搞旅游开发,可惜了。”
闫马克说:“以前,咱们州的相关部门下来考察过,在那边的溶洞鼓捣了一番,后来还修了台阶,拉了电灯进去。可溶洞刚开放第一天,就出了事,几个游客进去就没出来,平白无故地蒸发了。这事儿,闹得人心惶惶的。现在,你猜怎么着?人家把那地方弄道大铁门,关上了。后来,彝人部落,就再也没有人提议,要搞什么旅游开放。这边,我告诉你们,神奇的事情还有很多。天剑?你们听说过吗?”
刘胡子一愣,“天剑?鬼荡崖的天剑么?”
闫马克领着刘胡子他们一边走一边说:“鬼荡崖那地方,在咱们县生活几十年的人,不一定去过。那儿,除了彝人部落的人,外人是无法进去的。我记得九几年的时候,我一个远房亲戚,是一个法师,姓陶,他仗着自己有些本事,就去鬼荡崖取宝剑去了。可是后来,还不是照样摔死了,被抬回来……”
刘胡子打断闫马克的话,“姓陶?你说的是陶灵运吗?我知道那个人。以前很多人说,他搞到了一匹飞龙马,从咱们这儿骑马去昆明城,火车单趟都要跑五六个小时的路程,他骑着马能够当天去,当天回。唉!听说他出事了,我不晓得,他是去取天剑出事的。”
两人说了一通,刘胡子忽然停下脚步,“老马,你说,银眉老道,会不会是,冲着彝人部落的镇山之宝‘天剑’来的?许多人,不都在打天剑的注意吗?”
闫马克皱了皱眉头,“我前几天也这么想过。后来通过我对鬼荡崖的了解,发现取天剑,并非那么容易。鬼荡崖那地方,直角的坡度,悬崖上面不长一根灌木,整个光滑的崖壁,从脚下到山顶,不讲海拔,垂直的高度都有近两千米,除了直升飞机,热气球一类的东西,登山队根本上不去。我想,银眉老道,还没那本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