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笔记——一个县长的独白》
第27节

作者: 当朝七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5-19 20:46:46

  (接上)
  第19章  酒精考验
  第二天一早,送走了许书记和组织部长,我和王书记驱车赶回石河子乡。石河子乡有十二个行政村,总人口五万多人,是南华县第一大乡。
  王书记回到乡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党政办于主任发通知:上午十点,在乡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乡党政班子(扩大)会议,要求全乡各村的书记、村长列席。
  参加会议的乡党政班子成员七人,加上我一共八人。乡丨党丨委书记王国威、乡长方世昌、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林子民、组织委员周宝样、宣传委员向云芳,还有两位副乡长王海江和黄林学。
  十二个村的书记和村长,一共二十四人陆陆续续地到了,会议室几乎坐满了。很快,会议室内青烟四起,好像各个角落都在冒烟,一会儿功夫,旱烟味和汗臭味就充满了整个房间。
  我强忍着恶心和厌恶,端坐台上,纹丝不动。村长们惊奇地上下打量着我,在底下嘁嘁喳喳地议论起来。其中,一个村长小声说了一句:“来新人儿了!”立刻引起了哄堂大笑。
  凡是下过乡的人,几乎都听到过这个段子:
  “一个村长流氓成性,村里的妇女他几乎全都调戏过。一天,村长和儿子在家里喝酒,村长喝高兴了,和儿子吹牛说:你爹我当了二十几年的村长,村里的大事小情、一草一木都在我心里呢,别的不说,就说一个,全村的妇女,你只要摸一把给我闻一闻,我就知道是谁家的,不信你就试试。
  儿子不信,要亲手一试。于是,出了家门,先是在邻居家的老太太身上摸了一把回来。村长一闻,自信地说:这是西屋的邻居。

  儿子长了心眼,走得远点,又试了试住在村头的几家,村长闻过,屡试不爽。儿子心想:这老流氓不是连家里人也不放过吧?于是,在自己媳妇身上摸了一把,让他爹猜。
  村长闻了一下说:这是自家人哪!儿子一听急了,一生气,到自家养的奶牛屁股上摸了一把,给他爹闻。
  村长闻过之后,立刻跳下炕头,边穿鞋边说:村里来新人了,我得去看看哪!”
  这个笑话有点俗,但是在乡里,算是高雅的了。
  乡党政办于主任认真地清点了两遍人数,确认参会人员全部到齐后,去请王国威书记。王书记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边走边和台下的村长们嘻嘻哈哈地打招呼。

  会议开始,会议室才渐渐静了下来。王书记首先传达了市委关于下派干部的文件精神和县委许书记的指示,随后,把我介绍给大家。
  “这位,就是市里下派到我们乡挂职的副乡长,大家欢迎!”王书记大声地介绍道。
  台下,响起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和议论声。
  之后,王书记把我在市里的工作单位、学历情况、工作表现等渲染了一番。

  “各村屯的书记、村长必须服从领导,支持工作,不准出难题,有什么意见直接向我反映,不准在底下乱说,否则,严惩不贷……”王书记最后特别说明了一下,乡党政班子领导职数还是七个不变,挂职干部不占乡党政班子的职数。
  接着,王书记让大家欢迎我说几句,耳边又听到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
  我正了正坐姿,客气地说道:“我在市里就听说,我们南华县是市里排名第一的先进县,石河子乡在县里也是各项工作年年第一的乡镇,我能派到这样一个优秀的乡里和大家一同工作,感到非常荣耀。我相信缘份,此生注定和石河子有缘,也和在座的各位有缘,我会珍惜这个缘份,和大家一道,为乡里做点事情,为乡亲们做点事情。希望大家今后多多帮助,多多支持,我先谢谢各位了。”说完,我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

  又是一阵掌声,这掌声明显比刚才热烈多了。
  王书记看了看我,赞许地点了点头。我感觉得到,村官儿们纷纷投来新奇而友善的目光。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感到自己突然高大了许多,肩上也平添了几分重量。
  “多么善良的农民兄弟啊,一定要实实在在为他们做点事情,绝不能愧对了这些纯朴的老百姓!”我暗暗下定决心。
  随后,王书记宣布对乡领导的分工做个小调整,决定让我协助乡长方世昌,分管乡镇企业和对外联络工作。
  接着,王书记安排部署当前的重点工作。他特别强调说:“当前正是农作物病虫害多发期,各村要严密监控做好防治工作,发现害情必须立即上报,延误时机造成经济损失,要追究书记和村长的责任。现在全乡的农药储备不足,缺口差不多三分之一左右,乡政府正在向县里和市里争取。各村也不能等靠要,回去自己想想办法,抓紧动员本村有城里亲戚的能人,到市里活动活动,想办法搞点紧缺农药指标,谁要来的全都给谁,乡里一袋也不抽……”

  最后,王书记宣布:乡党政班子成员留下,其他人散会。
  村官儿们三三两两,小声嘀咕着下楼而去。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