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瓦王朝:在斯蒂芬和玛蒂尔达“争夺王位的战争中。成千上万的人和牲畜死去了,无数的城镇被摧毁了,成熟的庄稼腐烂在田地里无人收割。”(第2章)
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二世决心以武力支持他的宠臣,于是内战爆发。”
兰开斯特王朝:亨利四世“在什罗普郡击败了珀西家族的叛乱”,而且“平定了威尔士人的暴乱。”
约克王朝:在红白玫瑰战争中,爱德华四世“击败了王后的军队,几乎所有的兰开斯特家族的领袖都被杀光。”(第3章)
都铎王朝:“1487年,一个自称是理查三世侄儿的沃里克伯爵西姆内尔叛乱”,“1491年,一个法国丝绸商沃贝克冒充爱德华四世的儿子约克公爵理查起来造反”,“后来又有萨福克伯爵埃德蒙叛乱。”(第4章)等等。。。以上这些战乱,难道是因为西方信仰上帝造成的吗?
中国信了上帝,可能会更乱,乱到卢旺达、拉美和巴尔干半岛的地步。
日期:2011-05-21 11:39:53
《杨小凯的美丽谎言》
基督教主张集权,民主自由则与之相反。但偏偏有一些人,左嘴“民主是好的”,右嘴“《圣经》也是好的”,反正外国都是好的。。。把人忽悠的晕头转向。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基督徒杨小凯就是一例,我们来看看他的错误何在。请注意,杨小凯对基督教的解释,也是很多人对基督教的误解,他们把基督教说得太好了:
一,基督教平等吗?
在古代,基督教宣扬不平等。法国大革命以后,起义者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把基督教打得落花流水,巴黎圣母院都被砸了。洋和尚挨了打,不得不讲平等,后来的洪秀全,才从传教士那里听到了平等思想。因此,很多人误认为基督教确实讲平等。
杨小凯讲:“你说为什么基督教的国家政府制度这么好?他爱人,甚至爱敌人,宽恕,还有不把人划分为等级,基督耶稣爱最低贱的人。”柏杨在电视片《神州》中也说:基督教“不承认人有等级之分,在主在神的下面我们都是他的儿女。”——这是忽悠了很多人的一种说法。
基督教是死后平等观,在法国大革命前,人被分为三等。一等教士,二等贵族,三等平民。法国的制度本身就叫“等级代表君主制”。“圣人”阿奎那宣扬:“土在下,水在上,空气再上,最贵重的元素火在顶层。教皇和主教、皇帝和国王、贵族和普通百姓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各自的位置。”(《全球通史》上第17章)
《圣经》有言:“人若用棍子打奴仆或婢女,立时死在他的手下,他必要受刑;若过一两天才死,就可以不受刑,因为是用钱买的。”(出21:20—21)这也是平等吗?基督教早有平等,法国大革命呼吁“平等”干吗?
如果说基督教主张男女平等,更是不着边际。《圣经》上说:“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他辖管男人,只要沉静。”(提前2:11—15)这是纯粹的压迫妇女。倒是罗素说了真话:“我们时常听一些人说,基督教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这简直是令人咋舌的弥天大谎。”“僧侣们总是把女人当作祸水,指责她们是罪恶欲望的主要来源。”(《宗教对文明做出过有用的贡献吗?》)受洪秀全故事影响的人,应该对基督教的实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
二,基督教是否主张一夫一妻?
杨小凯说:“你看基督教的国家,不会像中国那样,当了皇帝以后娶一千个老婆。”这也是个极其普遍的错误认识。
《圣经》上说:“人若有二妻,一为所爱,一为所恶,所爱的、所恶的都给他生了儿子,但长子是所恶之妻生的,到了把产业分给儿子承受的时候,不可将所爱之妻生的儿子立为长子”(申21:15—16),“所罗门有妃七百,都是公主;还有嫔三百。这些妃嫔诱惑他的心。”(王上11:3)中国有句话,叫“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1000嫔妃”这个数量,已经是中国嫔妃的十几倍了!
再者,中世纪有几个国家不纳妾?如:墨罗温诸王妃子成群,查理曼大帝两妻多妾,威廉第二有一群老婆,意大利尼科洛三世妻妾、情妇众多,爱尔兰国王狄阿麦特有两妃两妾。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说:“西班牙一个寺长圣皮拉约,他在1130年被证实,蓄有不下70个的外妾”,“据说,假如牧师们真娶了老婆,如果他们知道这是非法的,这将意味着他们忠贞的失败。尽管如此,重婚与随意的偶合在他们中仍很普遍。”
纳妾的提倡者,还包括马丁·路德。他声明:上帝并不禁止一夫多妻制。他还帮助黑森的菲利普亲王重婚,1539年,又帮一位诸侯菲利普重婚。
三,基督教地区经济发达吗?
杨小凯说:“为什么基督教发达的地方经济也发达?”
这是一个不良信徒经常传播的谎言,他们总以为:如今洋人发达了,是受上帝的保佑,所以要信基督教。这种观念,充满了势利眼情结。在欧洲中世纪,洋人并不发达,这些人想必也不会信耶稣。再者,基督教早在欧洲冷淡下来,在发展中国家信徒倒很多,美国则是个例外。
曹长青在《宗教信仰主导美国》一文中说:“最近‘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在全球17个主要国家做的一项民调发现,基督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属美国最高”,“在此之前盖洛普民调显示,美国有47%的人,每星期去教堂一次以上,而在荷兰、英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国,每月至少去一次教堂的人不到10%。在天主教的意大利和爱尔兰,每月去一次教堂的人也不到三分之一。48%的欧洲人从没去过教堂。一半以上的欧洲人说‘上帝’对他们没什么意义,其中在丹麦占49%,在挪威占52%,在瑞典的比例最高,达55%。”“亨廷顿文章说,贫穷国家的人,比较宗教化,但在富有国家则相反,只有美国是个极为显著的例外。”
休·麦克劳在《世俗化:一个历史学家的解读》中说:“1966年,星期日到教堂的荷兰天主教徒平均为64%,1993年下降为13%。”“在法国布来尼地区的一个叫做里莫赛尔的小镇,天主教徒由1958年的92%下降到1985年的35-40%。”“英国圣公会对新生儿的洗礼从1950年的67%下降到1988年的29%;法国天主教会对新生儿的洗礼从1958年的91%下降到1990年的51%。”
另外,美国马利兰大学城的牧师杜恩沛也说:西方“虽然不少人仍自称是基督徒”,“实质上,很多都是挂名的”,他们“不但很少去教堂,甚至不认识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不少西欧国家,笃信圣经的基督徒不到1%。”德国“自70年代,基督徒人数持续减少,现在主流教会的人数已降至2600万”,他还援引资料说:荷兰“阿姆斯特丹(首都)成为无神的代名词。”捷克“酒吧是满的,教堂是空的”,瑞士“只有很少数对基督教信仰真正感兴趣”。英国“今天的虔诚信徒只有3%。”(《教会面对“后基督教”时代的挑战》)
四,基督教国家是否长治久安?
杨小凯说:“为什么信基督教的国家都这样长治久安?”
这不是酒话吗?巴尔干半岛战乱频繁,号称“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在这里引发的。二战时,欧洲的基督徒恐怕还不少吧,杨小凯怎么把这两次浩劫给忘了?
拉丁美洲基督徒多,他们的政变可是强项。先说哥伦比亚:《大和平下的硝烟》一书记载:“据哥伦比亚文学家奥尔古因统计,在从1830年到19世纪末这70年里,单是内战就爆发了27次,其中10次还是全国规模的。至于成功与未成功的暴动、政变、兵变、骚乱,就更不胜枚举了。这种状况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依然如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