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夜谈-每天三个故事》
第52节

作者: mustang531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
  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绿绮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

  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
  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
  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日期:2012-5-9 16:34:00

  第四十六个故事
  仁义山庄
  常不平气冲冲的走在街上,不提防与迎面一人撞了个满怀。他正嫌气没处撒,得此良机立时便要发作,却见那人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满脸堆笑的问道:“请问大爷,往仁义山庄该如何走?若能指点迷津,在下愿付酬金百两。”
  闻言常不平不由楞了一下。这已是第三个打听仁义山庄所在的了。这山庄究竟是做什么的,怎有恁多人打听。可怪自己在此地已几十年,怎的从来没有听说过?
  当下他没好气的吼道:“不知道。你自己找去!”
  但这么一分神,忘了找碴,那人已匆匆作揖而去。而街那头有几人显是听到那人问话,这时连忙追上来,道:“那位大哥稍等,咱们一起前往找寻如何?”
  常不平见此,好生奇怪。他停在当地寻思了半晌,毫无头绪。抬头看时那几人都已不见,他也就不再理会,起身往侯三爷在郊外的“太平间”别墅而去。
  别墅正门一如既往的开着。门扇上写着四个大字“爱来便来”,下面一个潦草的箭头指向一个方向。常不平见怪不怪,拔腿便进了门,往主楼而去。
  别墅里面空荡荡的,静寂得怕人。几栋小楼之间不但无人、无畜,甚至连地上都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义薄云天”侯如海侯三爷便是一人独居于此。

  平日常不平不太理解侯老三何以要把自己弄得这么孤寡惨淡、离群索居,但现在他忽然觉得很能够体会他的这种心境了。
  哎,人是世上最不可靠,最贪心不足,最会忘恩负义的。还是侯老三悟道得早啊!
  他感慨着,随手推开了房门。里面的情形却让他小小的吃了一惊。
  侯如海正与平日里最不搭调的油滑之辈“花花肠子”鲁智胜对坐酣饮,彼此似都已有几分醉意。
  但好在鲁智胜也算是常不平世上仅有的几个好友之一——如果来往密切便算好友的话——,所以一起商量也并无不妥。常不平也就不客气的走过去,在两人之间的一侧坐下。

  “说。”
  侯如海从不废话。
  常不平对他这个脾气早已熟知,当下就将自己的一腔腌臜气一股脑儿倒了出来。他从杜幻花那穷小子当初进城时衣食无着,在街头看着他拿在手里准备喂狗的一笼蟹黄汤包直流口水,自己见状就将那笼包子赏了给他讲起,讲到自己这几十年来对他如何栽培扶植,请人传授他武艺,教他读书识字,又给本钱开创事业,直至如今将他栽培成一棵参天之树,在武威城内有如此声势,镖局、当铺、酒楼之类生意数之不尽,他却不知报恩,反要将自己排挤出局,好独享利益。

  说到动情处,常不平义愤填膺,声泪俱下。最后他表示自己不为别的,只为世上公义起见,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小子。宁可大家一拍两散,谁都没有好处,也不能让他继续得意下去。
  侯如海闻言沉吟起来,良久不语。常不平见状有些着急。他正要发话,一直在一旁只听不语的鲁智胜突然插话道:“常二哥你来得不巧。平日里侯三哥专一做救人急难、维护公义,千斤一诺之事,做了几十年,却有些心灰意懒了。如今他已决定改弦易辙,金盆洗手了。今日我们喝的,正是这退出江湖的‘退出酒’呢。你看平日我们不是做派不同,所以势成水火嘛。今日这退出酒他却专请我来喝,便是彼此调和之意呢,呵呵”

  说着便呵呵笑了起来。
  常不平转头向侯如海看去,只见他脸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不由急了,道:“侯三哥咱们多年交情了,你该不会看着兄弟我受人所欺,人间公义不存吧?难道就不能为我破破例吗?这杯退出酒权且寄下,等办完这事再喝如何?”
  侯如海摇了摇头,道:“世事头绪多端,是非难说得很,我已经决定不再强做解人了。”
  说着便继续喝酒,再不理会。
  常不平百般哀肯,终是无效。鲁智胜笑着从旁劝道:“侯老三这回是真的心灰意懒,打定主意不再滥做好人了。你看他做了一辈子排难解纷的好事,最后又讨好了谁来?反倒常常落得个里外不是人。反是象我这样顺势而为的,却能左右逢源,在江湖上很吃得开呢。呵呵”

  他笑了一阵,续道:“就说你这事吧,杜小子确实是蒙你一手造就,但你们又没有确立师徒名分;他的起家本钱是你出的,可连本带利他也没短少你半分。如今他是要赎买,不是强占,你说我们外人要插手,也找不到出师的名义啊。”
  常不平道:“事是这个事,可理不是这个理啊。我辛辛苦苦栽培他成材,如今羽翼丰满了,一脚将我踹开,撇清关系,没我事了。你们说这算怎么回事啊?有这样做人的吗?真气死人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