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蒙蔽的广大会道门普通徒众,是没机会也没能力修炼那些高层教徒的富贵修法的。而且那类法门也很容易被淳朴的底层民众所排斥,所以会道门的普传丹法也仿照正统道家叫做清静丹法。但是他们空间并不是正统道家的系统,现实又不可能获得正统道家的丹法,就根据所谓神灵扶乩的经典,弄出他们一套丹法。这类法门在明清以来很多,由于正统道家法门选择弟子严格,又禁止对外界泄露,造成世面流传出来的大多是这类会道门的丹法。在一贯道黄天道中天道八卦教等都有传播。这类法门的特点就是一个是强烈的信仰,一个是入静。在强烈的信仰的引导下,这个静则必然感召其信仰系统的非正统灵来附体,自身本来具备的抗附体本能,由于受到强烈信仰的压制而不能发挥作用,作成了附体修炼。在入门后,附体借助教徒的肉身修炼,个人感觉知识每天入静,自然产生丹法变化,对照丹经,也很类似。很具有欺骗性。这个过程,会道门修法几乎全部是要求无为,就是避免干扰到附体的修炼。着类修炼的结果,最后成就的而是附体的外灵。自身在附体功修圆满离开时候,也将因精气被利用尽不久于世。
正统道家清净丹法,是后天返先天的修炼。“始于有作人不见,及至无为众方知”,讲究的是“清而后静”,在归依正统道家三宝,保证了空间信仰的正统后,先通过后天有为的一系列方法来清理净化身心,并通过金光法或罡斗法等修法,来形成特定的保护系统,避免进入先天静态时候的不良干扰。道教即使在诵经的前面,也要先诵净心净身净天地安土地等咒语,来净化身心与环境。有了这些后天有为的净化修炼,才可以通过内传一些法诀进入到先天静的状态,开启玄关,顺利修炼。虽然不排除有极少数上上根基的正统道家弟子可以直接进入先天境界,但在历史上是少之又少,即使是祖师级别的如吕祖,邱祖也没达到这样的地步,现代的人心性品行,更不可自认根基上上,实际上越是认为自己根基好的人,往往越差,多落入会道门外道的修法中去。
会道门的清静丹法,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如果不是具备正统道家丹法理论,是很难分辨的,因为他们也经常利用道家普传的《清静经》来为其做烟幕,但是深入发掘就会发现,他们只偏偏的强调静,毫无前提的静,强调无为,实际就是把自己的修炼完全交给了附体的外灵来主宰。清静本身是一个太极,后天返先天,有为到无为,会道门的丹法,为了与附体相合,只能去偏偏强调一端,这是要注意的。另外,会道门是否定识神的作用的,因为识神是高度主宰后天身体的,是附体进入的最大障碍之一,正常情况下,突破识神而进入体内的外灵很少,需要极其强大。所以会道门的法门就要求学者要无为,把识神对身体的控制完全放下直接进入所谓的静,这样就轻易突破了这道自身具备的防线,外灵入体,再在强烈的信仰支配下,压抑住本身的元神,甚至与元神结合,完成以后的附体修炼。正统道家对识神是要锻炼的,要通过明理来锻炼提高识神,通过五行颠倒,来让识神逐步与元神相合。识神产生后天意,元神产生先天意,这两个“土”要合成一个圭。正统道家丹法要修刀圭,这个圭,是及其重要的。所谓真意难求啊。可以说世俗丹法对识神的错误认识,在明清以来很明显,很多都带有了会道门丹法的影子。而考察元朝宋朝及以前的正统道家丹法。比如南宗北派的共同来源,钟吕祖师的经典《灵宝毕法》,就可以发现,在前期的大量的运用识神的锻炼。其五行的颠倒等等,都包含在其中。大家对此要有情形的认识,也要系统的学习下公认的正统道家祖师们的经典。
关于会道门所谓丹法与正统道家丹法的区别,这里只是简单大概的做了下介绍。实际在形式表现上有很多的不同,大家只要多研究正统的道家祖师经典,建立起正确的理论认识,就不难区分。
最后介绍几部正统道家丹法经典
共同的《道德经》《清静经》类就不列举,只列举正统道家占主流的钟吕法脉的一些经典:《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南宗《悟真篇》《青华秘文》《金丹四百字》《海琼传道集》《金丹大要》;北派《大丹直指》(含五行颠倒龙虎交媾的那个版本)《重阳全真集》《丹阳真人语录》《道书十二种》《龙门心法》;其他道派《三丰先生全集》《中和集》等……
2011-3-14 14:02:00
引用译本公开的书籍的资料,使大家对会道门特点有个初步了解
浅谈历史上会道门的由来与特点
……会道门正式产生于15世纪的明代正德年间,但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朔到据今6个多世纪以前的元代晚期,甚至还可以从更早的年代找到它的影子。总的说来,它是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具有准宗教性质的封建迷信色彩很浓的秘密结社组织。近代历史上的会道门大多是由民间秘密教门逐渐演化而来的,但两者又不完全等同,有的教门与会道门之间还是有些区别的。会道门又可细分为“会门”如大刀会、红枪会、小刀会……等和“道门”如九宫道、先天道、一贯道、归根道……等两种。大体上来说,“道门”的历史要早于“会门”,“道门”一般是由民间秘密教门如白莲教、黄天教、闻香教、先天教、罗教演化而来,例如,一贯道的创始人王觉一,传说就是闻香教教主北直隶今河北滦州今滦县石佛口的王森氏家族的后代。“会门”则出现在明末清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现代时期,数量更是迅速增加。但是它们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区别,而是在彼此渗透,相互融汇,混同共生,甚至有的一个教门,既称“会”教,又称“道”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如先天教,又称先天道;黄天道,也称黄天教;九宫道,亦称普济佛教会;一贯道,又称中华道德总会……,久而久之,不少人便把它们看成了一个整体概念,大概在解放前后才逐渐有了“会道门”这一总的名称。但如果要追朔会道门的历史渊源,可以说与历史上的白莲教系统的民间秘密教门的流传和发展大有关系。因为历代的白莲教教首们,为了避免封建统治者的镇压、取缔,或为了敛财发家,便不断更改和增建新的教门,真可谓花样翻新,五花八门,这正如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讳言白莲,实际白莲”;“避白莲之名而传其钵,逃无为之号而流其派”(黄育螰:《破邪详辩》),于是便造成了一“道”“会”多名,或多“道”“会”重名的现象经常出现。会道门产生后的几百年间大致经历了初创、兴旺、盛行、分化和衰败的几个时期,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彻底根除,一有时机便出来兴风作浪,进行活动。
解放后,会道门的反动性、落后性和破坏性充分暴露出来,完全变成一个了反社会、反政府的反动组织,构成了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威胁,因此理所当然的被人民政府镇压、取缔。这一点已写入了我国的宪法。会道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宣扬三教合一或多教合一。白莲教系统的秘密教门之经卷,本来就是在吸取佛教、道教义和儒家经典中的某些词句拼凑而成的。当然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还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一些东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历来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一般说来没有国教,而中国人又是比较讲究现实和实惠的,再加上多数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科学知识较少,因此信仰并不专一,几乎世界万物什么都信。多种神佛样样都有,诸如佛、菩萨、太上老君、孔子、关公、吕洞宾、天地鬼神、上帝,甚至狐狸、黄鼠狼……,一概全信。同时也因各个会道门的创始人文化修养十分有限,只能从别的宗教的经卷中东拉西扯,胡编乱凑一些词句,再用浅显、粗俗的文字和形式表达出来,构成了自己的所谓经卷。因为这些所谓经文宝卷普通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理解,故易于流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