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殡仪馆里背尸体,收入挺高的,可是没人愿意嫁给我》
第40节作者:
我是李小墨 日期:2011-03-21 21:03:24
--------------------
我探头过去,小朱的孩子是个女孩,眉毛虽然还看不清楚,但是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八字眉的架构。
阿娟刚生产完,虽然有些虚弱,但是精神状态还是挺好的,她有些不满意的说,怎么是这样的眉毛呀。她看小朱说,都怪你。
此时小朱早就乐的合不拢嘴了,也顾不得阿娟辩驳了。
杨巧安慰她,女孩子这样的眉毛挺好看的,显得楚楚可怜的。
阿娟这才觉得有些欣慰。
事实上,我们在缆车里面折腾的时间也挺长了,山下的景区管理处,听说有孕妇困在缆车上,也紧张的不得了,平时把游客困住也就罢了,可是现在万一出了事,既是丑闻,又要担责任。所以他们原本磨磨蹭蹭的办事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差不多是阿娟生产完不久,缆车便修复了。
打开缆车门,被外面的场面吓了一大跳,原本以为外面除了工作人员,可能还有120的急救人员,谁知道一开门,便开始有人给我们噼噼啪啪的拍照,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被困的消息被游客爆料去了电视台,结果本地的几家媒体记者蜂拥而至,本来我们这个小地方,新闻也不多,电视上最多就是爆料一下,小贩占道,路人闯红灯之类的新闻,可现在遇到了一个空中生产的壮举,自然兴奋的不得了,阿娟和孩子一出来,便会被送上了120,毕竟在缆车上有诸多不便,连给孩子系脐带的绳子也没有办法消毒。
-----------------
日期:2011-03-21 21:54:33
----------------
在上车之前,小朱被媒体抓住采访,小朱记挂着阿娟的安全,便心不在焉的答了几句,第二天,几家报纸都刊登了空中生产的新闻,措辞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内容都是一致。大抵是,产妇在旅游景区的缆车上临产,虽然胎儿顺利生产,但是产妇安危令人担忧,最后还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产妇丈夫朱先生,一边痛哭一边接受的采访的场景。几家媒体都表示要继续关注下去。
小朱看了报道很生气,连声抱怨是假新闻,还说现在的媒体怎么没有职业道德,明明是母子平安嘛,干嘛为了新闻点就乱写。
其实站在公允的角度上说,我认为那几家媒体绝非为了报纸销量而丧失了媒体人的职业道德,那天小朱接受采访的时候,满脸都是汗水,再搭配上他的眉毛特效,便很容易制造流泪受访的错觉。
至于阿娟,被抬上120的时候,正处于短暂的昏迷状况,也很容易被媒体误会是生产虚弱。但是那种昏迷状况不是身体原因产生的,而是因为之前和杨巧的对话。
杨巧临下缆车的时候,看着小朱的宝宝,喜欢的不得了,然后,她随口说了一句,你知不知道这次接生你这个小丫头,比我前两次接生要难多了。
当时旁边的阿娟小朱还有我都很警觉。
小朱有点后怕的说,杨巧呀,你又骗我们呀,我记得你刚才说接生过二十一次。
结果杨巧说,谁说我骗你们了,我没有说过是二十一次,我说的二十一个。
我们都一脸纳闷,结果杨巧说,我一共接生了两次。一次十个,一次十一个。
我们更纳闷了。然后杨巧又说,我外婆家的大黑猪可能生了,这两次生的算的少的了,而且它生产的可顺利了,我在旁边加加油就可以了,哪像阿娟这样把我累死了。
然后,阿娟便晕了,一直到抬上120后,才醒过来。
所以说,媒体写的情况,虽然和事实有出入,但是这应该归结为他们的业务不熟练,而不应该上升到职业道德的高度。
------------------
日期:2011-03-21 23:42:53
后来媒体确实又来追访了小朱几次,不过看到阿娟的状态很正常,也就没有再来了,小朱仔细翻翻报纸,后来压根没有后续的报道,他很不满意,他觉得至少应该有个篇幅对以前的报道做出澄清嘛,这样无声无息简直就是欺骗读者嘛。
我想小朱还是不了解媒体,如果阿娟后来又遭遇了一些问题,比如送去医院的途中,发现肚子里面还有一个,然后又生了一次,那么媒体多半会兴奋的再给个头版。详细介绍奇迹发生的过程。
可是现在阿娟完全没有异常,连咳嗽一声没有,记者哪里还有写作的新闻点可以去写呢。
阿娟就近住在附近的医院里观察了几天,便回家了。
那段时间,因为小朱女儿空空的出生,我的生活有了微小的改变,我开始有了一些事情做,有时候会和杨巧一起看望阿娟,小朱新当了爸爸,家里的老人又恰好都不在身边,他忙的晕头转向。时不时打个电话过来,让我和杨巧替他跑跑腿,帮点忙。
杨巧迷恋上了做补品,她开始研究孕妇的调理饮食,每隔几天,便翻新一个花样,做点送去给阿娟。
只是阿娟对杨巧当日在缆车上,把替猪的接生经验夸大为替人的接生经验的事情耿耿于怀,她每次都抗议杨巧要拿她当试验品,给她吃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后来杨巧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每次都会当着阿娟的面,盛一碗她的成果给我喝下去。然后经过一段的试验期验证无毒副作用后,阿娟才肯吃下去。
不过阿巧后来说,李小墨这人粗粗拉拉的,耐受能力太强,就是吃过期食品也未必会有事。在科学实验里不属于高敏感的试验品,不如小朱来吃,估计一有问题,立即就可以体现出来,只是阿娟舍不得,所以每次吃杨巧烹饪成果的人还是我。
我不知道是不是忙碌的生活,开始稀释了我的记忆,维维刚离去那会,我不愿出门,我害怕到处都有维维的回忆,我也不想思考,但闭上眼睛,总会有一幕幕场景在脑子中闪过。
我肯定自己没有走出那件事,但我相信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踏在回忆之门的外面,或者不久之后,它便成了我真正的过去了。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