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惊魂——广西乐业天坑群的真实诡异经历》
第30节作者:
森木林林 2011-9-7 9:11:00
接续 16 我们进错洞了
(虽然这么一推理,很多疑点都可以解开,比如说洞口钟乳石是因为水流的原因而有了向阳的假象。但这个前提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这有个前提:恐龙洞底部得有多大的水流,才能把它变成一部升降机?)
17 汹涌的地下河
蒙晋的冤屈终于得以洗刷。他一脸震惊地告诉我们,天坑群地下河水的水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天坑的形成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乐业地区有大面积的碳酸盐岩,符合“岩体必须是可溶的”这一天坑形成的基本条件;其次、乐业附近的地质构造是很少见的“S”形旋扭构造,而乐业天坑群正处在“S”形旋扭构造的中部,这种特殊的构造,使岩层产生了深度很大的张性裂隙;再次、本地充沛的降雨,是形成天坑的最活跃因素,雨水沿裂隙溶蚀岩体,形成地下河,长时间对岩层的不断侵蚀、搬运,逐渐形成巨大的地下空洞,地壳运动时,整个岩层垂直塌陷;最后一点、乐业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互相挤压抬升的造山运动的影响,地表不断往上升,而地下河系统不断向下侵蚀,才会使天坑越来越深。
据蒙晋分析,西南方向至少有红水河的三条支流,在乐业天坑附近消失于地下。地下暗河一直向东北流到位于乐业境内的百朗大峡谷的洞口成为地面河,然后汇入红水河。
“地面河的水量有多大?”郑远问道。
“曾经有一回,正值汛期,从暗河口出到地面河的水流是喷射壮的。水压大到把峡谷栈道上的几个摄影师都卷进河里,说出来都没人相信呐。”
我们的表情由震惊转换成为恐惧。假设底部是水流,那么,如果水量最充足的时候,洞穴底部至少要抬高25米,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所处之地是个不折不扣的潜水洞。
刚才逃过一劫,是我们运气好,等下一次淹灌的时候,也许我们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
小张大叫,“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攀到蟒蛇洞穴的位置,这样我们就安全了。25米而已。”
可是我们抬看主通道的洞顶,不过就十多米左右,这个洞的结构,从横截面看,就像莲藕的剖面,上下方的洞穴都是独立的。
郑远看表,决定立刻回撤,我理解他这个决定,他要对我们这个团队的安全负责。但如果那样做,我们岂不是前功尽弃?我看看其他几个人,他们都有点不甘心,包括大庞在内。因为我们知道,一旦回去,除非等水涨上来,否则这次探险就到此为止了。
彭辉说话还是很有技巧的,他反对的理由是担心我们未必能及时赶回去,还不如在前方找出口。
大家都齐声附和,看来,这个团队的人还是挺有胆量的。
郑远严肃地说:“如果前面没有和上方蟒蛇洞连通的洞穴,再来一次高水位的洪水。我们就完了。据我所知,我们上回探路,并没有发现主通道有类似的竖井或垂直通道。”
我看郑远的表情,他做这决定也不容易,毕竟他比我们更迫切想找到水晶洞。
我觉得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便提醒他们,当时他们是否注意到,当时从蟒蛇洞到达的那个地下湖的水位有多高?
他们几个是老手了,当然立刻明白了我的用意,甚至还略有惭愧。这个问题不应该由我这个“阿呆”来提醒的。
郑远说地下湖的水位基本平齐他们当时的出口。
这也就是说,我们目前这一层通道(就称之为水蛇洞吧)的出水口和上面蟒蛇洞通道的出水口是不一致的。这是多嚜复杂的地下暗河渠道啊。这里肯定会有另一个出水口,我们完全不知道有多长,是落水洞还是虹吸管。是地下湖还是深瀑。
如果我们碰上落水洞或虹吸管,就是那种充水的倒U型,在一定距离后又圳出水面的、进出口有水位差的地下岩溶通道,后果将不堪设想。
郑远顾忌的是二十五米的淹没高度,上次他们费时三天,当时的水位都维持在25米之上,可想而知,我们目前所处位置,是相当危险。
“可是我们来这里不就是探险的吗?”彭辉说,“你想过没有,就在这二十多米的落差之中,最有可能藏着秘密。水晶洞很可能就在这里。我们大家想想,为什么当时那些侥幸逃生的人进了水晶宫一次,再也找不到水晶洞的入口?”
我们觉得他的推测不无道理。
彭辉有些隐隐的兴奋:“因为地下水在和我们玩魔术,同样的方位,分布着几层不同的洞穴。如果我们错失了这次机会,以后就更没有勇气走到这一步了。”
大家也都纷纷表示,我们既然来了,还是尽可能地从水蛇洞找到出口,说不定在前面就会找到上升通道,只要在水线之上。我们的安全系数就大大提高了。
郑远让大家举手表决,申明只要有一个人反对,包括他自己在内。他就坚持把队伍拉回来,
出乎意料,大庞和小张是第一个举手的,我是第三个。
“新手是察觉不到危险的。”郑远对那几位说:“我希望你们能考虑清楚。”
他们三个都表示要继续前进。
“一切听从指挥。不能再发生类似唐摄影的安全事故。”郑远下了决心,说:“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水来了,在找到上升通道之前,我们只能坐在橡皮船上让水冲下去。可以冲进泻水口是最好的。如果来不及,就有可能被冒顶。所以大家不能掉以轻心,越快找到上升通道,我们就越安全。”
“不可能有上升通道。”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大家都忽略的真相。既然出水口不一样,两个洞穴通道连通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水线涨到25米处左右,如果下方是另一个出水口,岂不把上面蟒蛇洞通道的水都漏光了?
被我这个新人连续指出几个被忽略的细节,郑远惭愧地说:“我们脑子进浆糊了。我们还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不能有侥幸心理。我手上是有水晶洞的线索,你们记住——”他打开电筒,摊开一张纸,“凡是发现类似景物,就马上通报。这些线索是:连续十几米的褐色洞壁,入口处有个巨大的莲花盆。”
“你是从哪里得来的线索?”蒙晋问他。
郑远望了我们一眼,也许因为有过生死患难的经历,大家彼此都变得坦诚。
“我爷爷给我的。接受报社采访的那三个所谓目击者全都是在撒谎,他们或者是道听途说,或者描述的只是非重力水结晶的现象,并且加以夸大。他们其实进入的,是有石毛发的洞穴。真正见过水晶洞而且活在世上的人,是两兄弟。”郑远把纸条折起来,说:“他们从水晶洞里采过一些洞穴装饰物,并且都卖了高价,我爷爷见过相关的实物照片。他请专家鉴定过,国内还从未发现过类似的,因为形成难度非常高。”
这个信息无意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顿时精神振奋。看来,不经过生死患难,他还没这么快和我们分享他的线索呢。
“他们也找不到当时的入口?”老金问道。
郑远低头,想了一下,说:“他们不敢再下洞了。因为在地下他们遇见过一些很奇怪的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