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郡杂俎---潮汕地区居民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及的不可思议事件》
第21节

作者: 幽篁隐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好不容易他提心吊胆地挨到天明,今天刚好是老母亲折线的日子,一早就打车赶到医院,主治大夫问了些情况就说很乐观应该恢复了,接着就让他们等着.过了一会,护士小姐推着医疗车走进门诊室一脸不悦地对何启说:"能不能让你朋友外边等着,他挡着我了,碍手碍脚的."
  何启不安地环顾四处内心充满恐惧.
  医生过来帮老母亲把纱布从眼睛上折开,过了好一会母亲才慢慢地睁开双眼,可是还没来得急开心就直勾勾通地盯着何启背后,许久黯然请何启带着护士小姐先出去.
  何启心急如焚,他知道母亲从他背后看到了什么,只是母亲为何要赶自己出来,越想越不安他急忙推门进去,却见老母亲老泪纵横,知道自己进来悲泣着说:"都是我害了你啊,给你造成这样的负担,可你这个逆子也不该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来,你忘恩负义全然没了良心啊."

  "妈,我错了."何启颓丧地跪在地上"我现在后悔死了,我该怎么办啊妈."
  他老母亲抹了抹眼泪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你逃得开律法的追究但逃不了天理的谴责,曾涛今天就是头七了,今天晚上他一过七洲宝桥就或许再不能出来为自己讨个公道,刚才他和我谈过了,这几天他不停出现却没有伤害你和家人这算是他对你最后的恩慧了.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啊孩子,接下来就看你会怎么做了."
  何启走进曾涛正在做佛事的灵堂之前,打了个电话了妻子和负责曾涛案件的刑警,然后,在曾涛的遗像前跪下深深地嗑了三个响头.
  这件事在真实地发生在潮州,处理此案的丨警丨察其实早就将何启排出嫌疑之外,因为他们认为何启没有作案动机又有好多人证明他没有作案时间,而事实上何启作案手法很残忍,是将曾涛分尸,还将曾涛的头颅埋在曾家的栽种杜鹃的花圃中,那一年曾家的杜鹃开得无比鲜艳.只是,我在文字里尽量将何启的作案过程省去,更变改了何启残忍血腥的作案手法,为的是希望在被金钱蒙蔽下的人性到头来还有一点点可贵的良知.

  要不是曾涛冤魂不息搞得何启内疚和精神崩溃而自首,这将又是一桩无头公案.丨警丨察后来在对何启的刑事记录这样写道:此人具有极高的反侦查能力.
  日期:2011-8-9 3:42:00
  二十五(烧瓦窑)
  一年一度中秋节,转眼今又是。
  最近广式月饼和潮州月饼(潮州朥饼)的广告充斥眼球,除了让我垂涎三尺更令我忆起儿时在潮州过中秋节的情景,其中最快乐的不是摆一桌子贡品"拜月娘"也不是喝着加了糖的甜茶,而是各村各社的重头戏"烧瓦窑".
  这个习俗恐怕是潮州地区独有了,顾名思义,就是用砖头或"土角"砌成一定高度的塔身,再用瓦片一层又一层地叠成宝塔的形状,再将禾杆草成捆塞进塔内点火,烧的过程中还要不停的住里边喷煤油和撒盐,一喷油一个火球腾空升起,火光映红了老人和小孩的笑脸,一撒盐陪随着"噼哩啪啦"的响声炸出一串串火花.场面,实在颇为壮观.这种活动据说开始是为了驱逐傩神,再后来慢慢地就演变成供乡民娱乐的特定时节节目.各地在中秋过后大多会将瓦窑拆掉来年重起,而在潮安金石大寨某村却有一座瓦窑屹立好几十年,乡里还有专人看守,说是此塔一倒,该乡的池塘(瓦窑多数建在池塘或溪边)就会有异动并危及乡民的性命,这其中有这么一段古.(``````未完待续``````)

  日期:2011-8-11 2:33:00
  接上面(烧瓦窑)
  话说在清朝年间,潮州盐业发达,来往府城做买盐的商贩云集,从水路来的大多在澄海的樟林古港或潮安的龙湖古寨登岸,反而陆路往来就非常不方便,当时去往省城广州及桂省的只有一条古官道,此路在潮安县(老海阳县)设有一驿站,就在今日的金石大寨林村.
  一天午后乡民在田间劳作,忽见一队人马护送着一付棺材欲穿过桑浦山向西而行,随行中有个中年汉子示意队伍停下休息,他上前向种蔗的老翁问路并讨了水喝,老翁听他的口音及其打扮知便问:"阁下想必非我潮郡人士?"那人轻轻揖礼又指了身后人物说道:"我们都是泉州往来潮府的客旅,不瞒你说棺材中躺着的正是我家老爷,他原是泉州府盐商中的翘楚,全闽境内的官盐全都由我老爷的商行购进再行分配,此番他带队前来潮州岂知得了急疾以至药石无救竟然死去,无奈我们便买来棺椁将他装殓送回刺桐城."

  老翁一听连连摆手说:"错了,那你们就走错道路了,回泉州要经过湘子桥走东山过汾水再进入闽省,你们却完全走反了,这一路下去只会去到广州啊."
  中年汉子顿时慌了手脚,连忙与同行众人商议,良久对老翁说道:"敢问老人家附近可有义庄?我们想着先将我家老爷的棺材寄放在那里,我们后来再来处理."
  老翁略一思索答道:"本来潮州各乡镇都有建有义庄,但在雍正十二年那场大地震中毁了七八,现在离这里最近的除了龙湖和隆都别的都不甚清楚,而且听说最近官府大肆清剿天地会,那些义庄恐怕都成了乱党据点,你们做买卖来往身上都带有银两,别说棺木暂厝,就连你们的性命怕是会被害了."
  此话说完众人皆惊,正不知如何得了老翁又开口:"不过村头有一雨亭,是给死在村外的乡民备的,你们倒可用上一用."
  众人依计行事,将盐商的棺椁放在雨亭中,直到数月后仍未见有人前来处理,在附近耕种的乡民受了不那腐烂的臭味便其深埋,还为其立了碑.
  此事渐渐被人们忘记.

  七十年代前后,为了扩大耕地,更为了所谓的"破四旧",无数的坟墓被挖开填平,棺木当成废柴送进大食堂,墓碑更被推倒铺路.
  村里有一位叫林木根的大叔,被动员前来"挖人祖坟",此人向来极具胆色,但觉得动人阴宅也是伤天害理便边干边念叨:"不关我的事,我是被逼来的."到了天之将黑,正想转身回家,却见一块墓碑颇与众不同,上面写的并非人家考妣之名而只是刻着几只大字:漳州无名氏.
  于是他想:人死了又无名无姓更无人祭拜,此命真是苦透了,现被更落得连个安魂的地方都没有实在教人同情.一时间他恻隐心起,偷偷将石碑用粗绳绑着拖到乡内的大神树(榕树)下掩埋.
  晚间,他回到神树下纳凉,从树后走出一个富态的中年人向他微微一笑并施以揖礼说道:"恩人在上,受无主孤鬼一拜,"
  林大叔细仔打量对方,见其穿着讲究身上更戴有金银又见对方直称自己是孤魂野鬼觉得十分奇怪,连忙招呼对方坐下问起了身世.
  孤鬼便将前事一说,那知林大叔不单不怕还对其客死异乡替为惋惜.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一人一鬼因十分投缘竟做起"生死之交".自此之后,林大叔无论寒暑每当夜暮降临便会托着茶盘携着炭炉到树下与孤鬼喝起香茗.
  这一天乡里锣声骤起人人出动,尽往池塘靠去,原来村内有几个小男孩瞒着父母偷偷跑去游泳,等想起回家时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两个,大家心里一惊不敢告知大人,等到第二天学校的老师找上门才东窗事发.好端端的两个家庭就此陷入痛苦的泥沼,村干部立马找来众人打捞尸体,可是忙乎了一天什么也没找着,眼看天黑大家决定明天抽干池水下去寻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