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又有一个朋友给我回帖,帖子很长,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尤甚。这句话叫,我们都需要努力地生存。看了这句话之后,我感动地几乎眼泪都快掉了下来。是的,我写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写了这么多,也不如这个朋友这一句话说得精辟,(呵呵,或许有人要说是“屁精”),而我写这个文章的目的,无非想要跟朋友们聊的也就是这些罢了。现在,虽然这个朋友已经不经常来了,或者来了也不怎么说话了,但是我还是一样怀念他。正因为从这个朋友身上,我再次感到了知心朋友哪怕是网友之间心灵震撼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力量。所以从那天起,我就决定,每帖必复,哪怕只有一个3,或者m,我也本着非常真诚的心情去回他。我知道,虽然我不一定能感动网友们,但是,我却的的确确被网友们扎扎实实地感动过。
日期:2011-04-01 20:19:20
说实在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的时候挺幸福的,挺好的;但是,有的时候也挺背的,挺不容易。或许,人生的高低起伏,在苦难挫折中成长,这才是变化万千灿烂多姿的人生吧。如果非要一马平川、波澜不惊,从10岁就能看到100岁的结局,那么这样的人生许就是平淡无奇的了。相信也不一定有人喜欢。
所以,正如前面朋友说的,自自然然就挺好。确实,人么,不求多么通达显贵,只要平安快乐就好;不求金钱物质多么富足,只要自己感觉够用就好。如果有这种心态,这个世界将和谐很多。
我这个人喜欢没事瞎溜达,喜欢旅游,喜欢到处逛。有的时候,出门天气特别好,我就会很舒服地享受阳光、空气;如果赶上了下雨天,我就会穿上雨衣,裹严实点省得感冒。本来嘛,人就得适应周围的变化,如果非要逆着来,恐怕就不会太好了。
我这个人生活上比较随和,爱交朋友。但朋友也分三六九,不是所有人都是好朋友。有人说,30岁以后交到的朋友没有一个是真心的,大家都是利益上的朋友。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绝对。但是,30岁以后交的朋友,确实是利益上的居多。而既然涉及到利益,那么必然会有矛盾有纠葛的。当遇到好朋友的时候,就如同遇到了好天气,我自然就会跟他多亲近些;遇到了不太好的,那么我就得像遇到了不好的天气,就得谨慎起来了,得保持一定的距离了;如果遇到的人品实在是差了点,那我只好敬而远之。我相信,不仅是我一个人如此做,可能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做的。因为从小妈妈们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嘛。
所以,遇到好天气,有对待好天气里的做法;遇到坏天气,有对待坏天气的做法遇到了好朋友,就有处好朋友的做法;遇到了坏朋友,就得有提高警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做法。推而广之,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好人,我们有对好人的做法;遇到小人,或者坏人(当然这种人是极少数的),那也得提防也得小心。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嘛,防人之心不可无嘛。生活并不像我们小的时候从课本上学的那样,现实也并不总是鸟语花香。有时也有电闪雷鸣,也有狂风骤雨,也有地震灾害,也有核泄漏核污染。所以,30岁之后,如果你还不知道对什么人出什么招,如果你还认为世界是一片美好,那么,要么是你幼稚,要么是世界对你太好。
30岁以后,就应该慢慢地明白,其实很多时候,为了生存,就得有足够的勇气和坚韧来面对这个世界上许多并非尽如人意的人和事,包括突如其来的地震、污染、缺盐、少碘。有的时候,也有很多丑恶,有很多不如意,就如同下雨刮风一样,既然遇到了这样的天气,就得学着去适应它。
日期:2011-04-01 20:26:41
怕是扯得太远了,我得把话题拉回来。我一直讲,人在社会上,要努力地去生存,要生存地更好。这个念头可能年轻的时候,特别是10几岁20几岁的时候并不太强烈。10几岁20几岁的时候,一个几千块钱的手机,随随便便就买了,眉头都不皱一下;但是,到了30多岁的时候,人有了责任,有了老人和孩子,就不再会掷千金而买一笑了。这个时候的人,就得学会为了家庭、为了亲人、为了朋友去努力,不仅努力工作努力上进,而且要努力节俭努力克制欲望。我看过许多这个年龄的男人,手机不再追求新潮时尚,只要能通话能短信能上个网就行;我也看过许多这个年龄的女人,漂亮衣服lv皮包也不再是她们的梦想,而只要孩子健康家庭幸福就行。是不想要吗?iphon4谁都想要,LV谁都想买,但是,如果你只是个善良普通不愿意坑蒙拐骗不肯偷奸耍滑的老百姓,你就会首先考虑责任,而后才会考虑你自己欲望的满足度。
所以,如果你有足够的阅历的话,你就知道,30多岁的时候,和20多岁的时候是有很大不同的。我20多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交朋友,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但是到了30多岁的时候,我就谨慎多了,知道不可过滥,不可不择人品而乱交。当然这并非是我清高,而是我确实扎扎实实被伤害过好几次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或许我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出来的结论并不可靠,也不可信,不值得别人参考,所以我从来也不跟别人过多提到这些事情,我还是本着一贯善良的心态去和别人交流交往,但是确实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己谨慎多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