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31 20:27:00
我静静的伫立湖边,看着鱼儿越游越远,直到连它身后泛起的涟漪也再看不见。
天色苍茫,细雨绵绵。
我收好渔线、鱼钩,都放入三棱刺握把里,转身,朝车子走去。
天际间,飘荡着微风细雨。
细雨,轻抚着我的脸颊;微风,轻掀起我的衣衫。我挺起胸膛,大步朝前走着,感觉自己的脚步比以前更加坚定、踏实。
我的目光透过绵绵细雨,看到了陪伴我一路走来的黑色车身,看到了圣地拉萨,看到了我的未来…
此时,美国小说家、诗人哈姆林.加兰的著名诗句《你可怕寒风凛冽》在我的心中久久回荡:
你可害怕寒风凛冽?
你可畏惧大雨滂沱?
要迎着风雨去拼搏,
重新变得勇猛果敢。
像狼一样去经历饥寒,
像鹤一样去涉水河川:
你的手掌会变得厚实粗壮,
你的脸膛会晒得乌黑发亮,
你会变得衣衫褴褛,皮肤黝黑,疲惫不堪,
但走起路来,却是个堂堂男子汉!
伴随着哈姆林.加兰的诗句,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乐萦绕其间,在绵绵细雨中,共同奏响了伟大的《英雄交响曲》!
2011-6-1 15:10:00
走到车旁,我打开后备箱,找出一件干净的T恤和一条干净的牛仔裤,扔到车后座。
然后,拿了一条干毛巾,进入后座。
我把身上的湿衣服都脱下来,用毛巾把身体擦干,换上干净的衣服。
我打开车门,拿起湿衣服,伸到车外拧干,放到车后座上;拿起车门储物槽里的雨伞,打开,我朝帐篷走去。
回到帐篷,我看着帐外的绵绵细雨,喝了一瓶矿泉水;就着矿泉水,干嚼了一包方便面。
这是我在湖畔的三日里,第一次认真的吃东西。
之前,根本没有食欲,也不知饥饿与寒冷。
吃完东西,我把帐篷门拉好,然后脱掉鞋子、把身上的衣服也全部脱光,钻进睡袋,开始这3天以来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睡觉。
细细的雨,轻轻的落在帐篷上,“扑扑”的响着,像是唱给新生婴儿的催眠曲。
听着雨声,我渐渐的、沉沉的睡了过去。
2011-6-2 21:55:00
这一觉睡的很香甜,一直睡到了第二天早上7点。
7点醒来,我透过窗户朝帐篷外观看:不知什么时候,昨天的绵绵细雨早已经停了;地面由于小雨的长时间浸润,显得很湿软。
将帐篷门拉开,我跪到帐边,探身出去。
外面很静,没有风;空气湿润,吸入肺里,很清新、很舒服的感觉。
我考虑了一下,做出决定:继续休息,暂时先不出发,不给自己找麻烦 --- 湿软的地面不适宜行车,可能会导致车轮陷入泥地而无法自拔。
早晨睡醒,我感觉嘴里有点干渴。
我打开一瓶矿泉水,一口一口的全部喝了下去。然后,拉好帐门,躺下,把睡袋盖在身上,继续睡觉。
虽然已经睡了一夜,但是还是有种没有睡够的感觉,可能是我前两日精力消耗太大的缘故。
睡到下午3点多,我被热醒了,额头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我起身 ,透过帐篷窗户看了下外面:天气晴朗,烈日高照,早上湿软的地面经过烈日几小时的暴晒,已经变干变硬了。
帐篷外刮着呼呼的大风,风向从西北刮向东南,风里带着细小的沙粒,打在帐篷上,“啪啪”作响。
睡眠充足,精力充沛,是该出发的时间了。
外面风太大,不宜在帐外整理东西,我必须先把除帐篷外的其它东西都在帐篷里收好,以免被大风吹走:我把衣服、鞋子穿好;然后将睡袋和防潮垫都卷好、固定在登山包外面;把匕首、三棱刺和其它一些小物品都放入登山包里。
弄好之后,我钻出帐篷,把登山包取出,放在外面地上,然后开始拆除帐篷。
花了20多分钟,我才将帐篷收好。
其间,有一次我险些失手,帐篷差一点就被大风吹走。
2011-6-2 22:55:00
将帐篷收好,放入装帐篷的袋子里,立在脚边。
我站直身体,最后看了一眼纯净如蓝宝石般的小苏干湖,内心充满了对她深深的谢意:感谢你,是你带给了我灵感!是在你的身边,让我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我朝小苏干湖深深地鞠了一躬。
转身,我一手抓起登山包背在左肩上,另一只手拎着装帐篷的袋子,朝车子大步走去。
身后,湖水涛声依旧;眼前,征程铁马金戈。
……
走到车旁,我将帐篷和登山包扔到后备箱里,盖好后备箱盖。
回到驾驶室,发动车子,我沿着原路返回,重新开到了国道G215上;看了看表,下午4点30分。
公路宽阔平整,穿过茫茫戈壁,向青海方向延伸。
公路上没有一个人,我独自慢慢的开着,只有大风与我相伴。
风,很大。
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大风,正好与国道G215倾斜相交,对车身来说,成为了一股强大的侧风。
我行驶的车速不高,只有时速60公里左右。人在车里,明显的感到车子在左右不停的摇晃。
为了安全,我把车速降低,降到时速40 – 50公里,感觉车子摇摆的幅度小了很多。
车子行驶了几十公里,远处正前方出现了一组横亘的大山;随着大山的身影逐渐清晰,我知道,我即将踏上青海的土地!
2011-6-3 0:24:00
这组大山,地图上的名字叫赛什腾山,属于祁连山脉西段支脉,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部边缘,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起于冷湖,东南经过国道G215,在G215东侧与土尔根达坂山相接,全长约100公里,最高峰海拔4576米。
越接近赛什腾山,海拔变的越高。
海拔高度从小苏干湖边的海拔2800米,逐渐增加到海拔2900米、海拔3000米、海拔3200米。到了山脚下,海拔高度达到3400米。到了山顶最高处,显示垭口海拔3600米。
车子顺着国道G215在群山中蜿蜒蛇形。
……
忽然,没有了山峰的阻挡,眼前豁然一亮,只见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这意味着:我已经踏入了青海的境内,踏上了青藏高原!
在我的右手方向,柴达木盆地,一望无际!
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盆地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柴达木盆地底部海拔约2700 – 3000米,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南面是昆仑山脉,北面是祁连山脉,西北是阿尔金山脉,东为日月山。
柴达木盆地被称为“盐的世界”,并且含有丰富的石油、煤及多种金属矿藏。人们俗称的“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即是对此良好的写照。所以,柴达木盆地又有着“聚宝盆”的美称。
广袤的盆地,让我产生了错觉:感觉车子无论行驶快慢,都好像不曾移动一般。
此时,傍晚6点。
天色变得灰暗。
天玄地黄,无垠旷野,尽显苍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