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轶事》
第16节

作者: 87071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天气还有些炎热,聂老倌照平常一样来到田野之间捉蛇,还是那葫芦酒不离身,饮一口酒,就在田间小道上走几步,怡然自乐。据说这酒也是他抓蛇的一种法宝,用来吸引蛇的东西,经过一片杨树林地,就来到了村里的小水库边,看到水边游曳着一条小花蛇,就伸出手用铁夹去夹它,小花蛇游得挺快,一下子就上岸了,钻入了草丛,聂老倌顺着草的摆动幅度依前追去,他就不信,自己耐何不了一条小花蛇,正当那蛇要钻入一个深洞时,他一把夹住了蛇的七寸,反手就把小花蛇仍入了背后的篓子中。继续回到水库边寻蛇,奇怪的是,这次看到的蛇都不大不长,而且还有几条就和刚才小花蛇一样,去追赶时,都往那个洞口跑去,其中还有一条跑得太快,没有夹住,钻到洞里去了。他把蛇篓子放在地上,弯身用铁夹去掏那蛇洞,又躬身去看那个洞,和以前看到洞没什么两样,直径茶碗大小,就想站起来在这洞口‘呼’一会儿,呼就是用一种特别的叫蛇法,把蛇呼唤到身边来,在洞口‘呼’了半天,不见一条蛇出来,转过身一看,蛇篓子边上已围了几条蛇,人一下子兴奋了许多,立即把蛇一条条夹入篓中,夹完后素性坐下来饮几口小酒,想着就刚才这几条蛇就够他换几壶好酒了,心里乐滋滋的,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就想收工回家了,正欲抬脚走时,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一条碗口大粗身子约二根扁担长的的小蟒蛇正抬头望着自己,身边蜷伏着各色的蛇,都虎视耽耽的看着他,今天这蟒蛇还不算太大,但这么多蛇挺少见,看到这种情景,估计有些不妙,想起自己的师父就是被一条大蟒给活活缠死的!他的酒意一下子消了一半,抓起地上的篓子就慢慢后退,那些蛇见他一动,也跟着上来了,聂老倌估计自己是闯祸了,但又不清楚自己哪儿失误,就准备跑,一边跑就在路上洒一些蛇药,想阻止蛇群追上来,蛇药洒完了,看蛇群没有追上来,就放慢了脚步,以为没事了,谁知那小蟒又领着蛇群从斜侧面攻击过来了,这一吓不打紧,酒意全消啦,心想肯定是自己把小蛇崽子捉了,大蛇前来寻子,这样想着,就边往村子里赶,边把蛇一条条从篓子中放了,以为这样,蛇就不会追他了,但大蛇并不‘领情’,追得更快了,而且蛇群越来越多,直奔他而来,魂都只怕吓跑了,聂老倌当时只恨爹妈少生一条腿,从来没见过蛇爬得那样快,连蛇篓子都不要了,丢在路边,边朝村里喊:“救命啦!”

  经过王二婆婆的鱼塘时,那路太窄,聂老倌一慌张,差点滚入鱼塘之中,要是那样,蛇群最喜欢了,一定会咬得千疮百孔,这时蛇群们从田地、土里,沟里,水里迅速的向聂老倌冲过来,聂老倌的呼救声引起了邻居们注意,大家都没见过这等情况,都吓得把门关得紧紧的,胆子大的人穿了雨鞋,手中拿着长的木棍赶来了,然而,当村民们把蛇一条条拨开,蛇群并不攻击他们,仍是一个劲的朝聂老倌追去,本来喝一点酒脸有点红,这时吓得脸全白了。村里人家的地坪都是连通的,本来想躲到王二婆婆家里,门关了,就只得朝旁边人家跑,只要有哪张门开了,他就会立即跑过去把门关上,不让蛇进来,呵呵,都怕被蛇咬,一连几家都把门关得紧紧的,那蛇群真是无孔不入,有的甚至在爬行的时候还跳得老高,不论什么障碍,它们都能爬过去,聂老倌用尽了师父在世时教给他的退蛇的各种方法,一点效果都没有,仍不得不向前面逛奔,刚好徐家的门没有关,聂老倌都不知道走门了,直接从猪圈上爬了过去,跑到徐家厨房,再冲到堂屋,徐家房间没有门,用一块花布作的门帘,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立即冲了进去了,这一进去又把聂老倌的老命吓掉了半条,原来那是徐家媳妇坐月子的房子,我们那儿有个习俗,一般男人不要进月婆子的房间,徐家人都出去有事了,媳妇抱着刚出生几天的娃娃躲在床上,当时那小媳妇也吓了一跳,突然冲进来个老头子,一下子抱紧了娃娃,聂老倌已明显感觉自己说话吐词不清了:“莫怕,我,我是聂老倌,外边,外……”很快那大蛇带着蛇群聚满了徐家堂屋,刹那之间就要涌进来了,聂老倌跑到床后面去找看有没有后门,谁知没有门,心想这下完了,都说是‘狗急跳墙’,聂老倌也吓得他准备不顾一切的去跳窗户,但他突然感觉蛇没有爬进来,正是在一条条在堂屋里把蛇头抬得高高的望着房内,虽然房间没有门,只有一块布帘,但蛇群的确没有进来,它们在堂屋里呆了一袋烟工夫,就慢慢一一散去了,等外面的邻居们赶来看聂老倌时,聂老倌已吓得瘫坐在衣柜边,眼睛呆呆的,半天才回过神来……

  后来,听说女人在坐月子的时候,房间里会布满一种“郁气”,一些有灵气的东西就不敢进入了。也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没有这种说法。是徐家孩子救了聂老倌一条老命。
  自那以后,聂老倌就再也不敢捉蛇了,尽管之前已捉蛇快四十年了。
  蛇本是人类的朋友,滥意捕杀,它们也会知道如何反击,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过度了,总有一天我们要为自己的自私‘埋单’。人类淡化了对大自然的那种敬畏,老天爷打个喷嚏,也会把咱们‘淹’死,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今天可能更加迫切与适合。
  日期:2009-8-15 20:15:00
  【楼口菩萨】

  我母亲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她们村口有座石拱桥,连接东西两个村子,桥两边的桥墩上面各砌了一个菩萨头像,因那石像砌得耳朵硕大、凸眼暴牙、装开一张‘血盆大口’,甚为丑陋,村里便称这两尊石像为“楼口菩萨”,到底菩萨之中有没有这个称呼,我没查阅过。虽然“楼口菩萨”当时修建得很丑,但却很灵验,村里哪家孩子夜睡不宁,平时肚疼不止,在桥墩旁边敬奉一柱清香,心想求“楼口菩萨”保佑,据传病灾可一一化去,四乡邻里,此事传为奇谈。

  说来也怪,同是一河之隔的另一座石桥,为南北坐向,经常有些人、马、牛之类的跌入河里,那些板车之类,也掉进去不少。而“楼口菩萨”这座桥,从建桥开始,就没有出过那样的事,相比之下,更为村里人津津乐道。
  还有人说,“楼口菩萨”脾气不好,不要‘惹’他,要恭敬他,不喜欢‘听’不好听的话;尽管不能言语,那些求婚的年青男女都在相亲前到“楼口菩萨”面前说好话,讨一个好的口风。哪家出去办点什么大事,也奉上一柱香,求菩萨保佑。大都能心想事成,从心里敬奉“楼口菩萨”已成为大家的习惯,都不敢丝毫亵渎之意。
  梁家那孩子七岁多了,是出了名的讨人厌,也难怪,都说是‘七岁八岁狗都嫌’,梁家娃儿既捣蛋,又顽皮,动不了的东西总要去动一下,邻居家菜地里的香瓜还没成熟,他就偷偷用一根铁丝去掏一个小洞,掏鸟窝、塞烟囱、放干田里的水,害人的事,这小家伙是挖空心思去干。这一天下午,梁家娃正和村里的小孩子在桥头玩耍,天气很快阴沉下来,眼看要下雨了,他一激灵,打了个尿颤,似乎来了尿意,就从桥杆上跳下来,准备拉尿,他看那“楼口菩萨”似乎装开口对着他笑,就好玩一样,把小JJ对准了“楼口菩萨”的嘴,那嘴本不大,又是石制的,只有进口,没有出道,那些童子尿便又顺着嘴角回流了出来。梁家娃又打了个尿颤,头不由自主的抖了抖,提起裤子就回家了。

  当晚,这孩子就发高烧,开始有些胡言乱语,舌头有些打转转了,父母都不在家,只有奶奶在家陪着,见孙子这般难受,半夜起来叫了郎中,说是虚邪入侵,开一副安神药便无事。不料药是吃了,仍不见好,几天后,奶奶听邻居小孩子说孙子在“楼口菩萨”嘴里拉一了泡尿,顿时差点晕了过去,这个小冤家,打又打不得,竟做出这么大不敬的事来,就带上香烛等到“楼口菩萨”去忏悔,求菩萨原谅,说孩子这么小不懂事,有什么灾难只管降到她这个奶奶身上。也真是灵验,孙子的病没几日便好了,奶奶千恩万谢,告诫孙子以后诚实做人,石头做成的“楼口菩萨”虽然不能说话,也是有灵气的。需心存善思,莫做亏心的事。但教归教,孙子本性难移,后来长大后与人打架,被人打瞎了一双眼睛,有人说那是他从小就无聊不做好事的报应!当年的梁家娃现在六十多岁了,早已加入当地盲人协会,做起了算命的营生!

  后来,“楼口菩萨”那座桥在七十年代末拆毁了,据说,拆桥的时候,村里特意杀了一头猪,希望“楼口菩萨”‘笑纳’,不要因为拆毁了他,而‘怪罪’大家。的确,都三十来年了,那桥也从没出过掉桥落水的事。
  日期:2009-8-15 21:40:00
  【不要随地大小便】
  朋友,你有过随处小便的经历没?深更半夜,把门一推开,眼睛还闭着,尿就洒在了门口。或者晚上走夜路,经风一吹忽然想解手,趁着月黑风高,在路边呼啦呼啦就‘解决’了!哈哈,别说没有过哟!说到前面“楼口菩萨”故事里小孩拉尿的事,我自然而然想起自己一点‘隐私’来。不要随地大小便!呵呵,不要以为这是告示哟,是真人真事来的,不信?且听我说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