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南疆》
第26节

作者: 击铁狂歌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1-9-16 21:08:00
  我们分三组上了木排,坐在木排的正中处,人的两侧离排边缘约一米,大家抓住留在树杆上端的树枝以固定自己,边上的树枝可做为防止水里生物从两侧进攻的屏障,树杆下面削尖的树枝则可当安在船底的尖刀用,防止河里的生物顶翻我们的木排。要说这张参谋还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木排的设计相当周密,而且他也仔细观察了河道的坡降,判断出河道的落差最大在5至6米,7米长的木排因为坡度关系既不会卡在坡道上、也不会发生倾覆。手里的木棍子可以控制木排的方向、也可做为攻击河中动物的武器。

2011-9-16 21:08:00
  湍急的河流带着我们向下流迅速漂去,鲜活的树木本来就因饱含水份而吃水较深。木排的平面基本与水面持平,我们坐在上面屁股就浸在了水里,大落差的河床段溅起的水花又把浑身淋透。其实在这样的路段反而是我们最轻松的时候,因为在湍急的水流中不可能栖身凶猛动物。在水势相对缓慢的河段里反得随时保持警惕着高度的警惕,当木排发生如搁浅般的振动时,排底往往会涌起一股血水来,不用说也知道木排下的尖枝剌伤了可能主动攻击或仅仅是狭路相逢的动物。在这样的河段我们也见到过象河马一样,把两个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的鳄鱼,它们同样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但却没有明显的攻击意向,展示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罕见温馨场面。也曾见过2米左右的东南亚鲶鱼和一种鲟鱼,它们在清澈的水下悠闲地游着,用绑着匕首的长棍能轻易猎获,但我们得把注意力放在水中的鳄鱼和河道的落差上,也怕攻击的血腥味引来更多的鳄鱼。

2011-9-16 21:08:00
  水流渐渐缓慢了下来,河道也变得宽阔开来,足有40米宽。凭经验我们知道快到冲积平原了。暗自庆幸终于要走出这片令人恐惧的群山了,但是前面却出现了一道阻挡栅。用几十根结实的树桩打入河床上做柱子,数排树杆横着、上下间隔三四十公分距离绑在柱子上。在几根高出水面约二三米的树桩上赫然雕刻着我们前面见到过的蟒蛇状浮雕,树杆上长着厚厚的青苔和菌类,看来这道路水坝存在的时间应该和我们沿途见到的雕塑一样久远。这个挡栅设计得非常巧妙,能阻止船只的前进、却不会阻挡水的自由流动,栅前约几十米长的河面上漂浮着密密麻麻的树木,估计是最近山洪暴发时冲到此处而被挡住的,看来我们的舒适旅行至此结束了,得继续步行在河岸的乱石崖壁上,首长也发出了准备靠岸的指示。

2011-9-16 21:09:00
  突然,河岸两边的土坡和岩石后射出了几支羽箭和长矛,大多掉到了水里,也有落在木排上的。我们遭到了攻击!土著人很聪明,他们采取的是曲射击方式,即向天空中射箭或抛出长矛,以抛物线方式进行攻击,这样做的优点是他们可以隐蔽在土堆和岩石后躲避我们的子丨弹丨。所以我们只看到射过来的箭和矛却见不到一个土著的影子,他们甚至没有发出在山里追击我们时的嚎叫,让人无法判断他们藏身的位置。妈的,难道几个破土著部落也有军校毕业的高材生担任军事顾问?我们此时正置身于无任何遮挡物的河面上,更不敢翻身下水进行隐蔽,因为这里的水流缓慢河面宽阔,正是鳄鱼蟒蛇们理想的栖息之地。无奈中我们只好在木排上采取蹲姿持枪待命,以最大限度减少身体的受攻击面积,看来今天凶多吉少,我们有很大可能会报销在这里,如果对方用密集的箭雨和长矛实施攻击的话,我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身为浑身插满箭杆和长矛的刺猬,栽进河里成为鳄鱼蟒蛇们的可口美餐。

2011-9-16 21:09:00
  做为一名军人,我曾经为没能赶上西南边陲的那场对越战争而感到遗憾。现在身临战场了却少了参战的亢奋,我不忌讳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此时自己心中更多的是恐惧,因为我甚至不知道对手是谁,究竟要做什么?如果是面对面哪怕是贴身肉搏我也会有男人的血性,也会维护军人的荣誉。但是此刻我们看不见对手,更不知道对手的数量。我才21岁,绚丽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那时的人传统啊!老子还是童子身,那个卫校的小女友也只拉过小手手,强行亲过一回嘴还受到她一巴掌、几天不理睬的严重处分。呵呵,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内心真不愿意自己不明不白的死在这里,如果我们全部牺牲的话亲人们甚至不知道我们发生了什么,死在了何处,我想起了疼爱我的父母和从小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们,我可能再也不能见到他们了。

2011-9-16 21:10:00
  身经百战的参谋长没如我们一般恐慌,表情镇定地判断着眼前的情况,他伸手抓起一支掉在木排上的长箭,发现上面并没有箭头,马上示意全体检查掉在排上的箭与矛,结果发现都没有金属箭头和矛尖,所有箭杆和矛头的顶部就是钝形的,不会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掉在河里的箭与矛也全都漂浮在水面上。参谋长和张参谋几乎同时向对方喊出相同的答案:“这是警告性射击。”参谋长下令木排立即以最快速度向右靠岸,所有人上岸后立即就地寻找掩护,如遇真正攻击可以自由开枪还击!我们拼命撑着木排向岸边前进。但是岸边又射来一阵比刚才稍为密集的箭雨,而且同样是大部分掉进了河里并沉到水底,射在木排上的箭也稳稳的插在了树杆上,不用说大家了知道这次是来真的了,这次的箭上安着锋利的箭头。老兵们已经从背囊里取出手雷放在脚下,只等参谋长一声令下,一顿手雷就会把躲藏在土堆和岩石后的土著们撵出来,暴露在我们的枪口下。那种手雷的标准名称是82式攻防手雷,体积小重量轻,有点美式装备的味道,但无预制破片槽,是那种黑黑的长圆形光滑弹体,上部有一保险拉环和保险片。有效杀伤半径约8米,安全半径约30米,没有大量装备过部队,是定型的储备武器。因为我们部队参战时正是老山拉锯战打得最热闹和激烈的时期,这种手雷是发到部队检验实战效果的,我们军械仓库里还堆着大量的这种手雷,都是部队换防时带下来的。我在军械员培训时玩过实弹,由于没有手柄投掷距离远不如传统的77-1型手雷,爆炸威力倒差不多,是一款不太成功的新装备。但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轻步兵大量携带,此次出来我们就带了许多,我背囊里就装了十多个,这玩意儿投掷出去后自己得立即卧倒否则极易自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