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有隐情》
第42节

作者: 鬼笑我好财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亲人离去,真是难受!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日期:2011-7-13 14:51:00
  七十九、无题~一再笑谈姓氏名字

  (一)
  姓“李”,“十八子”云;姓“吴”,“口在天上”云。“朱”,道“八牛”;“毛”,说“反手”。“张”,有长弓之象;“武”,有止戈之兆。“孫”,系子;“孙”,小子。“王”,三十;“杜”,廿九。
  姓“高”字,有辞云:“少小离京,一直难回。”姓“郭”字,有辞云:“有高老爷的头,有李老爷的腿,还有陈老爷的耳。”姓“王”字,有辞云:“人下成全,近犬疯狂。”
  有一个姓“何”男子,大半生找不到另一口子人过生活,盛怒之下,申请改姓“丁”,以示从此一丁人过完余生。申请得不得到批准,不得而知——听说向派出所申请改换姓名并非易事。以这种理由申请,获得批准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有骂人辞。
  姓“趙”字,辞云:走失拐带,不肖子孙。姓“姜”字,辞云:王八羔子,男盗女娼。姓“屈”字,辞云:扛尸出殡。姓“常”字,吊唁當头。
  有笑话。

  话说某蠢才姓张,常听父亲向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是这样说的:“鄙人的姓乃是长弓张,不是立早章。”他并不知道“张”分拆为“长弓”,“章”分拆成“立早”,以为说到姓就该当先这样说。
  一日,父亲不在家,有客人来访。他问客人贵姓,客人回答姓李。他再问:“是长弓李吧,抑或立早李呀?”
  客人听了,觉得这小子语无伦次,莫明其妙,随即来了一个玩笑。他反问道:“岂有此李?是岂有此李(理)的“李”……”然后,笑得合不上嘴。
  这个蠢才也咧开嘴笑了。
  有嘲讽。
  清朝时期,熊某与卞某在政府机关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卞某讽刺熊某,在来往的文书上写道:“能者多劳,跑断四条老狗脚。”熊某嘲笑卞某,在来往的文书上回敬道:“下流无耻,露出一点乌龟头。”各自以对方的姓氏为说辞。

  解放前,四川临时军政府,司令姓吴,参谋长姓谢。当时有人给他俩撰了一联,上联云“谢参谋抽身便讨”,下联是“吴司令倒口就吞”。嘲讽他们侵吞国资,索取民脂。“謝”字抽出“身”后,剩下“言”、“寸”成“讨”字。“吴”字“口”在“天”上,一倒装,“口”在“天”下,成了“吞”字。
  解放前,四川政府委派劉监督与段稽查负责管理中学生的社会活动。中学生撰联讽刺二人云:“段稽查未披人皮,何假之有?劉监督丢下金刀,比卵不如!”“段”字与“假”字比对,未披“人”皮。“劉”字是“卯金刀”,“卯”字比“卵”不如。
  日期:2011-7-13 16:54:00
  (二)
  有一日,宋徽宗对谢石说:“我亦能拆字!”

  谢石怔住了,忙说:“皇上圣明!”
  宋徽宗笑着说:“你姓谢,则是身在讨论之中;你名石,则是终身右选不能出头。”
  周围太监、宫女听到了无不大笑。谢石只有陪笑、点头。
  “谢”字,是“身”字在“讨”字之中,所以宋徽宗说“身在讨论之中”。“石”字与“右”字对比,乃是“右”字平了头,所以宋徽宗说“终身右选不能出头”。古代选拔官员,文职官员称之为“左选”,军职官员则称之为“右选”。
  最后,谢石受秦桧迫害,放逐岭南边外,直到生命终结。

  一个卒子押着谢石上路,中途遇见一个老人依山而立,高举“相字”招牌。
  谢石心想,在这个山村,亦有人操此破业混口饭吃。他于是写了自己的姓氏“谢”字让老人分析。
  老人笑着说:“我们是同行,你是行中师傅。”
  “何以见得?”
  “‘谢’字乃是‘寸’‘言’中立‘身’。”

  谢石见老人说字有理,又写了自己的名“石”字求解。
  老人脸往下沉,说:“此‘石’字决非佳兆。”
  “何以见得?”
  “‘石’逢‘卒’则‘碎’。与你同行的正是一个卒子。”老人转身问卒子,“未知公差贵姓?”
  卒子答道:“某姓皮。”

  老人脸色惨然,对谢石说:“‘石’逢 ‘皮’则‘破’,你不会有返还之日。”
  谢石早有心理准备,显得非常淡定。他对老人说:“既然是定数,便没有逃脱之理。老人家知我亦专此玩艺,请写字,让我占射老人家的出处与行止。”
  老人说:“我站在这里,已是字了,何以还要写字?”
  谢石惊魂,俯身跪拜道:“人立山旁成‘仙’字,老人家是仙人。”
  老人笑而不答,转眼间消失了踪影。
  日期:2011-7-13 22:18:00

  (三)
  解放前,袁世凯时代,有一个组织——“筹安会”。据说,这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而鼓吹的御用团体。其主要骨干成员是李燮和与胡瑛。
  有人造句作上联说李燮和:“木子公形似木头,搜刮金钱,懂什么燮理阴阳,调和鼎夔,拜手作新朝宰相。”
  作为下联,有人造句说胡瑛:“古月儿人真古怪,保存饭碗,随一班王佐皋夔,英才稷契,比肩呜盛世元音。”
  清朝嘉庆年代,有人出上联征求下联。上联是:“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大家知道,唐朝有一个骆宾王;据说,同时有一个马宾王。此联一出,在当时竟无人能对,一时成了绝对。
  所谓时未到事不成,俟时而已。到了道光癸卯科举开考时,大臣龙主僖主考贵州,龚宝莲主考云南。一姓叶书生有见于此,一时来了灵感,对出了下联:“龙主考,龚主考,龙龚共主考。”

  此联的亮点是,下联的“龙龚共”对上联的“马骆各”。“骆”分拆为“马”“各”,“龚”则分拆为“龙”“共”,对仗工整,一脉相承。
  乾隆盛世,歌舞升平。
  一日,乾隆对一个宫女的舞蹈着了迷。他问宫女主管:“这个女子叫什么?”
  宫女主管回答说:“我也不太清楚,大家称呼她倪美人。”“我也不太清楚”,这不是作为一个主管应该说的话。
  乾隆没有斥骂宫女主管不称职,倒是兴致勃勃,高声说道:“妙人兒倪氏少女。”
  倪美人回眸一笑,大声道:“大言者諸葛一人。”

  乾隆皇帝忍不住拍“按”叫绝——几乎把宫女主管按倒了。他问宫女主管:“你知道这对对妙在哪里绝在哪里了吗?”
  宫女主管说:“‘大’字分拆‘一人’对‘妙’字分拆‘少女’,‘諸’字分拆‘言者’对‘倪’字分拆‘人兒’。妙绝在这里呀,皇上。”
  乾隆皇帝笑呵呵的,对宫女主管说:“原来你也懂,不是草包。我本来是要撤你职的,这次就免了。”
  官员贪腐,在每一个朝代都是让人恨之入骨,深恶痛绝的。
  清朝乾隆年间,主考官吴省欽在考试、录用过程中贪污腐败,令一些家贫士子失去考中的平等机会。有一个考生以牺牲自己的前途为代价,在考场门口贴出一副对联,揭露科考操手黑暗。
  上联是“少目焉能评文字”,下联为“欠金安可望功名”,横批则是“口大欺天”。这里的“少目”是说“吴省欽”中的“省”字,“欠金”是“吴省欽”中的“欽”字,“口大欺天”是说“吴省欽”的姓氏“吴”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