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或不离,婚姻都在那里》
第43节作者:
乐平a 日期:2012-09-17 22:08:31
怜悯
刚离婚的时候,很多人都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着我和宝宝。
老妈还去给我算了一命,算命先生说我:性情刚烈,命运多舛。
听着似乎有那么点意思。
于是,我便在众人的怜悯之情中渐渐软弱了下去。
那阵子很听话,众人说我可怜,我就觉得自己可怜;
众人说苦了孩子,我看孩子也觉得的确苦;
众人觉得我要立即找个下家,我就化妆打扮好了去让人挑拣;
心里也越来越觉得有份悲,觉得亏大发了。
那阵子老是哭,觉得命苦。
在最初的痛过去了之后,我慢慢的觉得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同时也是不适合我的。
我想:原来那个大大咧咧心宽的我,哪去了呢?
渐渐的,我觉得做个受害者,做个弱者,很难受。
在某些人眼里,我们是走在绝路上的娘两,没房住,没钱花,缺衣少食,步履维艰。
我琢磨着,我一有工作二有孩子,自食其力的,为什么非要做众人眼中的弱者呢?
难道分给了我这个角色,我就得配合着众人演下去吗?
想开了,就释然了。
不再去相亲了,姐们用不着找个所谓的好男人来终结悲惨的命运,就此不再让人评头品足的自卑难受了。
不指望嫁个有大房子的男人了,凑钱买了自己的小房,装修的时候,可是过了一把当家作主的瘾,太过瘾了。
我住进了自己的小宫殿,当了户主,底气壮了,腰杆直了。
在家吃饭,我做上座,当然了,这个上座离厨房近,我给一老一小添饭端菜方便。
我现在很能理解养家糊口的男人回家之后的感受。
渐渐的,再看别人的眼里,怜悯少了,多了一份敬,有那么种:这家伙还行的意思。
于是乎,我明白了:其实怜悯,先是在我们自己心里的;众人眼中的那份怜悯,是我们心底那份自怨自怜的折射。
日期:2012-09-19 07:24:51
抑郁症典型的病症就是沉重的负罪感,无论自己怎么挣扎怎么做都觉得自己错了。你的字里行间带着很重的绝望,“死,毁了,不会幸福”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去看医生,最起码先遏制住自杀的念头。
我还是那句话,你要先改变自己对人生对婚姻对幸福的态度,把自己情绪上的疾病治好,再去考虑下一步的做法。
日期:2012-09-19 07:32:17
以你现在的精神状态,你不仅仅伤害老公,也会伤害他。
从我这个角度来看,还是觉得你老公更适合你,那个人如果真的在一起了,恐怕会把你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看着你的文字,你难道不觉得你有一种自虐的倾向?越痛越要去伤自己?
无论多么感人的深情,如果你发现它带给你的痛苦大于幸福,那就是到了该舍弃它的时候了。
选择的当下,前途一片未知,是最难最不舍最痛苦的时候,但是,勇敢的走过去,前面将是一片晴天。
勇敢些!勇敢些!
日期:2012-09-19 23:13:29
爱谁?
小的时候,我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尤其是妈妈。
年龄渐渐大了,开始觉得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压力,开始学着反抗。
等到自己也结婚生女,开始明白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爱,我更爱他们了。
曾经爱过一个男人。爱到什么程度?只要他说一句:拿命过来。我就能乖乖的奉上。
但是他并不知道,或者说不愿意接受。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太重的爱,会变成对方的负担,甚至逼人逃离。
爱是有分寸的,付出的多少,也要看对方是否愿意承担这份深厚的爱。
还是把爱留给愿意并乐于接受的人吧。
自从有了小女,我才完整的懂得了爱。
我爱她的每一次呼吸,我爱她的每一个笑容。
我们的爱与感情融在了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我是她的依靠,她,更是我的依靠。
但是,父母渐渐老去,爱人会转身离开,我们最亲爱的宝宝,总有一天会展翅高飞。
如果,我们身边只有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怎么办?
如果说不离不弃终生相伴,那么只有自己。
爱,首先要学会爱自己。
爱自己的生命,活着,才有机会去爱;
爱自己的健康,我们的健康不仅仅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
爱自己的尊严,唯有自尊,才能赢得他人尊重;
爱自己的心灵,欣赏和悦纳不完美的自己,之后才能接纳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只有自爱的人,才有爱他人的能力,才值得他人的爱与尊敬。
爱父母,就要在父母年老体弱时陪伴在左右;
爱子女,就要赋予子女爱与独立的能力,送他们远翔。
爱我们的爱人,不以“爱”为借口要挟对方,不以“爱”束缚爱人的自由,不给爱沉重的负担。
爱应该是一种幸福,一种付出并得到回报的快乐。
一种爱,无论怎样情深意切,只要到了变成沉重的负担,只要到了痛苦远远大于幸福的程度,我们就要反思,就是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感触很多,语言很琐碎,我无法准确的表述“爱”这个话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