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24 20:55:00
PS:来晚了,争取今晚把这个故事写完。。。
挖菜窖
挖菜窖
老家这个地方,早年间迷信之风盛行,前文也提到过,有什么老奶会、提篮会、义兴和……等等等等。
这些组织大都以所谓的“地天行道、信则开源、信则飞升”类似的口号作为宗旨,在民间进行非法的敛财。
解放前,这些组织基本上都处于公开状态,当县城所在的地区被哪股势力笼罩,他们就倒向那边,一方面是为了存活,还有就是当你有了在这里说话算数的靠山,基本上就可以横着走了。
那时的乡下人都没什么文化,他们对生活的诉求也很简单,就是活着,有饱饭吃就行。所以当时那个军阀管这里,他们就替那个军阀说好话;后来国民党正规军来了,又说他们的好话;最后等解放了,就又毅然决然地和前任主子“划清界限”,果断拥护国家和人民。
不过我最自豪的一点是,在抗日战争那些年,却没有一个组织投靠过日本人,所以老家当时也是日本人“三光政策”的重灾区。
不论动机如何,我理解这些人,即使这些组织的头目有时候会不道德地敛财,会鱼肉乡里,但那只能归咎于两千多年的封建束缚,因为穷,所以为了吃饭,不得不那么做,因为没文化,道德标准相对就低,所以在现实中他们只能让自己努力变强。但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基本良知却从未变过。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组织大都也销声匿迹。八成以上的要么解散要么被打压,剩下的一小撮由于根基相对较深,渐渐转入地下。
在乱世,他们有着令人咋舌的凝聚力和组织性,甚至能形成一股地方政权也不可小觑的势力;但在太平盛世,没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些组织的劣根性就渐渐显露了出来,演变成为阻碍地方发展的毒瘤。
当年为了肃清这些盘踞在老家县城百里的毒瘤,当地政府没少下功夫,但依旧收效甚微。
虽然那时候百废待兴,只要肯吃苦,努努力,没几年就能过上吃喝不愁的好日子。但那些人他们早已谙熟了“拿来主义”,指望他们老老实实地回家下地干活,比让一只猫学老虎叫都难。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这些人也开始学会了当初革命的那一套——打游击!
毕竟在农村,干农活是青壮年的事儿,也就是说,他们有大量的闲散中老年人充当群众基础。
为了整治这些不肯靠自己双手吃饭的人,上面也是用尽了各种办法,甚至还找来了当时被他们定性为“四旧”典型的梅道人和舅爷帮忙,用所谓“以毒攻毒”的办法,先把大的团伙解决掉,舅爷他们这些单兵游勇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梅道人驾鹤西游后,这付重担就又落在了舅爷身上。当然,这几十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转变,舅爷的本事虽然依然不能被上面公开接受,但好在对他的定性早已做了调整,早已从四旧的典型代表变为“拥护国家和人民的民间正义人士”。
近三十年,这类的封建迷信组织虽然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但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散了,毕竟老家县城这个地方各路神仙齐聚,乃是“沃土”。所以总会时不时地突然冒出来一个什么会什么会的。新组织新神仙想要图发展,前期不张扬点不行,没本事谁跟你呀?所以这一时期往往对他们来说是最危险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敛财。如果只是单单想要宣扬现在的美好生活,也用不着他们,那是县委宣传部的主要工作。
2012-9-24 21:00:00
每当到这时候,舅爷一般就是三步:一、打探;二、打探清楚后定性;三,定性后决定采用哪种解决办法。小的组织,尚未成气候的,老爷子就直接出马将他们连根拔起,并严厉警告组织者,该干嘛干嘛去,下次再发现就没这么好相与了;而对于那些已经有相当脉络,或是造成了大量不义之财聚集的,舅爷往往探明后直接通知相关单位过来取缔,并交由他们负责善后事宜。
所以,时间一久,舅爷在这个圈子里得了个外号,叫做“铁嘴陆老鬼”,意思就是说:这老头铁板一块儿、踢了脚疼,咬了硌牙,而且从来说一是一,说下次敢再犯事儿就要你半条命,那就一定做得到,你申请公丨安丨机关保护,哪怕是主动住到监狱里都没用,他都能想办法让你丢上半条命。
而对于这种情况,县城的执法机构也往往都是睁一眼闭一眼,一方面是舅爷下手,他们不可能找得到证据,其次就是那些屡次处置都还不思悔改的人基本上都被洗了脑,这时候说服教育什么的都是扯淡,倒不如来点狠的给他长点记性,兴许下半辈子真就不敢干了,省得放出去以后还是害人。
陆家老宅所在那条街上就住着个屡教不改的人。他叫赵做良,四十出头的年纪,因为信那种邪会,劳改局是三进三出,光舅爷就亲自送他进去过两次,也没有人家肯把闺女嫁给他。但这个人被洗脑洗得很深,第三次出来后,虽然总算开始正正经经地干活了,但家里还供着早前的那些东西,老爷子见他能改回来着实不容易,而且平日里也就是自己烧烧香拜拜“神”,并不出去宣扬,也就由得他了。
赵做良信的那个组织叫做“牛马会”,大概成立于八十年代初期,存在了三年不到就被整治取缔了。但这个赵做良因为入会早,最后还混了个护法,所以对他们的所谓“教义”深信不疑,第一次抓到时,无论怎么做思想工作,就是不知悔改。
牛马会可不是大家想的那种单纯供奉牛和马的教会,虽然也沾边,但他们奉的是牛头马面,也就是传说中阴间的勾魂者和维序者。
牛马会的人坚信:如果好生供养牛头马面,他们就能保佑自己,最后甚至可以跳出轮回,在阴间谋个一官半职。毕竟每年下去的人那么多,总得有维持秩序的。
当然,他们之所以会对这种类似于“小鬼”的工作感兴趣,主要还是因为古时候的各种民间传说,因为在那些传说里,牛头马面堪称“肥差”,不但可以在阴阳界中来去自如,而且可食人间供奉,还经常有“外快”可以赚。
如此一份有钱拿,又不用太累,还可以顺便耍耍威风的工作,自然对那些懒于在地里干活的人充满了诱惑力。
所以,牛马会的宗旨就是供奉牛头马面,然后“善待”人间的所有牛和马,他们认为这些普通的牛和马都是牛头马面的小弟,如果善待它们,这些畜生就能把你的好禀报给它们的“大王”,对自己将来的“阴间仕途”大有好处。
说了这么多,该怎么善待呢?其实很简单,家里凡是有牛有马的,一律不让干活,天天就那么好吃好喝地伺候着。没有牛马的,就要去常劝诫有的人家,要善待这两种牲口,要喂饱,还不能干活。
但是大家想想就能明白,牛和马那可是当时农村主要的劳动工具,谁会肯听他们的胡言乱语?把牛马在家好生供着,自己拉着犁头下地干活?那是不可能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