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坟的那些诡异事儿——现代都市边缘不说不知道的故事》
第53节作者:
中原杨伟
瞎子老黄本不信这和尚所言,但毕竟这和尚仅看面相就道出了老黄的身世,又显露了一手轻功功夫,听和尚三说两说,便动了心。心想这和尚的确有些本事,那不老仙药之说可能是真的,若真能成了神仙,那可比这整日跟随老爹苦熬年月,吃了上顿没下顿强多了,再说和尚那一身功夫着实了得,若能得了真传,在众人面前使将出来,也甚是威风。
这十二岁的孩子,思想也忒简单,跟和尚扯了没两句,便决定要一同前往秦岭。他匆匆忙忙埋了车上那死人,便与和尚一起走下了乱葬岗,连消息也没告诉那养他十二年的老爹一声。
日期:2013-03-31 23:02:00
老黄与和尚厮混了不多时日,便明白自己这次,是被彻头彻尾的忽悠了!和尚并未带他去找那秦岭大山深处秦始皇时代的炼丹房,而是整日在黄河两岸陕西、山西、河南的乡下地界晃悠,干些算命、看相、寻阴宅之类的营生。
又过了些时日,老黄自己也琢磨清楚了,那日和尚之所以诓了他来,是因为当时就一眼看出,老黄是拾金客人家出身。没有老黄之时,和尚也只能算命、看相挣点小钱,这有了老黄迁坟的手艺,和尚每见到一个主顾,便忽悠人家说祖坟风水有异,必须要迁坟改运,随后和尚管另觅阴宅,老夏管迁坟进金,两人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挣了它个盆满钵满。
老黄最初本想一走了之,但这和尚待他确实不薄,挣来的钱向来二一添作五,哥俩平分,也多亏了和尚那张嘴,两人着实揽了不少活计,生活过得比起他跟拾金客老爹时,那可强太多了。
而且,那和尚也把自己这一身谋生的手段,逐渐一一传授给老黄。和尚不仅把自己所知的那点风水易数之学悉数讲给了老黄,更重要的是,他也使老黄明白了,所谓风水易数之说,三分为实,七分为虚,人生一张嘴,全看怎么说。
跟着什么人,学什么样儿,与和尚在一起的时间久了,这老黄也变得能说会道,并且极善于无中生有、故弄玄虚,有的没的张口就来。这人要是没个准主意,能让他一番话给支到新疆去,白跑了一趟回来,还得带包葡萄干登门去谢谢他。
如此过了四五年,那和尚竟在一次时疫中感染了恶疾,没撑两天便一命呜呼了。老黄与和尚亦师亦友相处多年,此时仅剩他一个人了,顿感孤独寂寞,便又想起当年的拾金客老爹。安葬了和尚之后,他就又回来潼关县港口镇寻亲。
他循着记忆中的道路来到陋巷子的旧屋之旁,只见那土坯房的一半已然坍塌多时,屋内也像早已无人居住了。本想找个街坊打探一下,当年的拾金客现在去往何处。可谁知此时,一辆军用卡车突然从巷子口开了进口,停在了老黄眼前。
老黄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见从车上下来几名军爷,二话不说就把老黄按翻在地,用绳子捆了个结结实实。
老黄见对方人多,又都是官面上的,有人腰间还别着手枪,自知不敢硬来,赶忙解释道:“各位军爷,误会!误会!小人乃宝鸡而来的客商,初到贵地,从未做过什么作奸犯科之事。小人在宝鸡老家,也一直遵纪守法,更因品行良好,被当地长官誉为道德典范!就在我家的祠堂之上,现在还挂有一面县长亲笔手书的‘道德楷模’匾额,以示对我多年来坚持良好德行的鼓励!诸位若不信,可随我一同前往老家观看。”
只听那领头的军爷,“哼哼”冷笑了两声,说道:“既是道德楷模,便该知道国家有难、匹夫有则,现在举国抗日,还是和我们一起当兵吃粮、为国效力去吧。”
老黄这才明白,原来这是在抓丁补充兵源,赶忙又说道:“各位长官,使不得,使不得!我这几日,家中老父刚刚过世,遗体还在家里炕上躺着,丧事尚未操持。堂上老母,得此噩耗,悲伤过度,现在已然疯癫,正等着我回家照料。我那妻子也多年卧病在床,端饭送药,里外全靠我一个人。膝下一儿一女,尚未成年。另外,我有两个亲兄弟,都在淞沪战场上英勇战死,为国家捐了驱,撇下孤儿寡母,托付于我。我这要跟了您去,这一大家子就要失去生活来源,这一家十几口子的性命也要不保啊!”
那领头的军爷皱了皱眉,厉声喝道:“都不当兵,等日本人占了中国,别说你家十几口子,全中国七千万口子的性命,都要不保了!还啰嗦什么,带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