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第57节

作者: 新希望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5-11 13:25:02

  说到这里,我把自己的一项“研究成果”跟大家扯一扯。
  以前,中国人养狗的很少,原因很简单,自己都吃不饱吃不好,哪里有心情养狗?但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达,养狗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有人养狗简直比养儿子还娇贵,吃得是香肠喝的是牛奶,吹的是空调住的是阁楼,要多宠爱有多宠爱。这些备受主人呵护的“八儿”狗,生活得当然是要多滋润有多滋润了。
  但是,一旦狗不小心从主人家里走失了,而且再也找不到好主人,从此就会饥寒交迫流离失所,饥一顿饱一顿成丧家之犬了。这个时候,往日的娇媚不见了,昔日的贵族式生活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天桥底下瑟瑟发抖以及大雨天里哀嚎的惨状。现在经常能在大街上看到许多流浪狗,其中许多是名犬,也有很多曾经是主人的宠物,但是,一旦失去了主人,则立刻落魄不堪。

  人当然不是狗,但是恕我残忍点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社会这个大“江湖”上讨生活的人们,其实和狗没有太多的区别。得到了贵人的帮扶,你就能生活滋润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旦丢掉了你的贵人,那结果和丧家犬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小分析美女可别生气哦,其实大家都一样的)
  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确实是他的贵人。不过二人的关系是刘备养诸葛亮而非诸葛亮养刘备罢了。而诸葛亮之所以能成为刘备的贵人,实在是由于他具有非常高深的谋略水平。
  前面说了,荀彧教曹操谋天时,鲁肃教孙权谋地利,这些都是些极其高深的谋略。但是,这些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讲天时地利人和一网打尽的谋略相比较起来,却又明显低了一个档次。而诸葛亮的《隆中对》正因为囊括了天时地利人和种种要素,而且灵活婉转不拘一格随机应变信手拈来,既博大精深又极具操作意义,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大都推崇诸葛亮的谋略为第一谋略。
日期:2011-05-11 13:25:52

  下面,我再浪费大家一点点时间,略微详细地谈一谈诸葛亮同学的毕业论文《隆中对》中包含的谋略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于穷小子刘备的职场生涯到底有着怎样的根本性的影响,最后又是怎样改变了穷小子刘备的命运的。
  由于这个谋略太重要了,而且《隆中对》蕴含的谋略思想是千古谋略的集大成者,所以我一定要原文摘抄,然后逐条批注,争取让大家看个明白。古文水平高的可以自己翻译,不愿费力的跟着我混就行了。好了,闲话少说,下面开始。
  话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捉”到了诸葛亮,他很高兴,把身边的人遣散之后,独自问诸葛亮:“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刘备作为政治家而说出的那些冠冕堂皇的水分挤干之后,大概应该是这个意思:汉家的江山已经快完蛋了,大家谁抢到天下就是谁的。我也想抢一把玩玩,可是水平低能力浅,木有办法啊,被人打得到处逃窜,悲哀啊悲哀。

  在这段开场白之后,紧接着,刘备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处?”
  大家注意,这里的关键就是“志犹未已”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穷小子刘备想打天下,虽然他的资本不多,而且经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但是他壮志不减,非要把这事干出点名堂来不可。所以,刘备前来请教诸葛亮,就是让诸葛亮把高级经营术传授给他,好让他的刘备公司业务越做越大,最后是垄断天下独此一家为好。
  抛开玩笑话不说,事实上,刘备从一个穷小子到一个开国帝王,他最大的资本,就是他强悍的斗争意志。(这和当年的韩信成鲜明对比)。在刘备看来,穷虽然穷,倒霉虽然倒霉,但是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种“唐僧”一般的性格,才是克服沿途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大的依凭。刘备说他“志犹未已”,从某种程度上讲,向我们点破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素质——卓绝的斗争意志,或者说俗气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大家是否想起了前文中提到的萧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