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机——程序员老余讲述一段有关于阴间的创业故事》
第1节作者:
叶明影 文/戴露
一 发财分子
一位朋友说过,人生就如同函数调用,归宿藏在堆栈里,不执行到“返回”语句,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去向。
现在,我的人生函数还没结束,但在人生途中调用的创业函数,已经毫无疑问到了最后一句。这里,我要创建一份日志文件,记录我们团队的创业故事。
“切!”你会说,“讲什么故事!”
是的,我承认,中国的IT行业什么都缺,缺人才,缺创意,缺资金,缺政策,唯一不缺的,就是故事。在这片肥沃的泡沫里,每天都会诞生一百个开头,埋葬一千种结尾,编成一万篇故事,在饭桌、在网络、在幻灯片里流传。
但是朋友!我的故事与众不同!
这是你从没见过的团队,这是你从没想过的业务。
我们团队里不仅有人,更多的是鬼;我们的业务不仅遍布人间,同样也延伸到了天庭。
请坐在高高的沙发下面,听我讲那过去的故事。
说实话,原先我也不信世上有鬼。两年前,老大第一次找我喝茶的时候,我完全把他当成了一个普通人。
光从外表看,老大的确是个普通人。他大概三十出头,个子不高,皮肤有点黑,肚子有点胖,淹在人海就看不见,毫不起眼。第一次见面,是他打电话给我的,约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在上岛咖啡喝茶。他穿着一件小老板风格的短袖,挂着一脸小老板风格的笑容,带着一点上海口音,不慌不忙地推销他的构想。
根据第一印象,在大脑的数据库里,我立即找到了他的类属:发财分子。
发财分子这个头衔是我发明的,是对某一类人的总称。关于这一类人,没有明确的定义,我只能采用描述法来说明。首先,很明显,“发财”是他们的关键词,只要口头禅是“财”,座右铭是“富”的,都可以归入此类。不过,发财分子更明显的特征,是其永不停息的创业冲动,他们浑身装满了喷泉一样的创意,发动机一样的活力。发财分子的典型活动,就是跟人喝茶聊天,跟这个探讨资源整合,跟那个研究融资圈钱。他们总是揣着各种方案,不放弃任何机会,不管什么时候见面,永远都是激情澎湃,枕戈待旦,立马就要冲进商海大干一场,捞金捕银,不负此生。
我想,发财分子你一定也见得多了,在你公司里面,在你座位旁边,恐怕就坐着好几位。或许,你会觉得这种人纸上谈兵,不堪大用,但是潮起潮落,风云变幻,成败都在转眼之间,说不定,今天毛茸茸的毛毛虫,明天就变成花擦擦的花蝴蝶。马云、朱瑞、任正非,如今响当当的花蝴蝶,当年起步时,无非也就灰溜溜的一条小毛虫。谁能说得准呢?这种人万万不可小觑。
我的原则是,有茶必喝,有天必聊,宁可错会一千条毛毛虫,不可漏网一只花蝴蝶。那个星期六的下午,我跟着老大,进了上岛咖啡,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面对面地坐下来。老大递过来一张名片,浅黄色的背景,衬着他黑色的名字:“范达”。
范达的自我介绍也很平常。他说他是法华镇人,当过三年兵,复员以后回到老家,在政府干了三年,看不惯官场那一套,又出来了,也结过一次婚,后来又离了。现在的生意是开网吧,他翻盖了镇上的老房子,改成一栋四层小楼,上面两层自己住,底下两层开网吧。
法华镇我听说过,上海郊区的一个小镇,曾经是一个安静的江南水乡,如今也跟整个上海一样,工厂密布,车马喧嚣。开网吧倒是个好主意,我赞赏地说:“外来人口那么多,生意应该不错。”
“岂止是不错,简直是火暴!你知道吧,我开网吧,是我们镇上头一个,那时候人家还不晓得什么叫网吧。现在你到法华镇去,打车不用报路名,直接说网吧一条街,就是我家门口那条路。两边密密麻麻,全是我带起来的,至少有二三十家,不管哪一家,他们全都管我叫老大!”
显然,老大对这份事业非常自豪。提到这个宝贝网吧,我注意到他的笑容变了,原先出自礼貌、满脸堆笑的笑,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拈花微笑的笑。老大精神焕发,从市场定位,到经营策略,一直讲到服务理念,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你得承认,这种热情最能感染人,当他介绍到网吧如何宾至如归,如何好评如潮,听得我都心动不已,不如别喝茶了,先奔赴法华镇,体验一下超值享受。
“但是——”高丨潮丨过后是低谷,亢奋消退是失落,老大的语调转为低沉,“但是,好景不长。如今哪,什么赚钱都不如房子赚钱,什么赚钱都不如国家赚钱,镇上打算把我们那片拆掉,盖一个大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
老大接着说:“拆迁的方案是,搬到更远的金山区,分配同等面积的房子。但是,哪怕双倍面积也没用啊,生意做不成了。补偿再多,也是死钱,赚钱再少,也是活钱。”
这一点我同意:“金山都到海边上了,哪能跟法华镇比?那地方,除了海风就是海浪,开个网吧谁来上?螃蟹来上?海鸥来上?”
老大摇头苦笑:“唉,我的网吧……不光是网吧,不管什么生意,拉扯做大,都不容易啊,一个‘拆’字就没了。”
摇头归摇头,现实要低头。老大说:“拆迁以后,也不打算重操旧业了。前边网吧的积累,加上政府的补偿,也有一大笔钱,我想往高端再拱一拱,做做软件。”
我们终于开始进入正题,老大又换回满脸堆笑的笑:“听朋友介绍,你在汉雄干了好几年,一手负责软件开发,是数一数二的专家了,所以专门请你喝喝茶,聊聊天,指点指点。”
我在汉雄干了五年。刚刚毕业进去的时候,它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小公司,只有三十几号人。朱瑞跟我们打成一片,一起吃盒饭,熬通宵,对着半信半疑的我们,进行时空穿梭,描绘五年后的美景蓝图。
五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朱老板的时空穿梭机是准确的。在市场上,汉雄已经成了龙头老大,我们怎么做,行业标准就是怎么样,谈论网络交易平台,就是在谈论我们公司;在财富上,更是登陆纳斯达克,规模扩大了几十倍,利润增加了几千倍。老板俨然网络英雄状,待在公司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看见他的机会,更多只能在电视里。
在公司里,我当然算不上什么专家,也就比螺丝钉高级一点,算个齿轮罢了。不过,要是别人给你一顶高帽子,你也犯不着主动摘下来。这几年借了汉雄的幌子,我的身价倒也水涨船高,除了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喝茶的邀请也如雪片般捷报频传。形形色色的发财分子,揣着各种各样的方案,前来咨询技术专家,妄图从我的分析之中,占卜未来的发财之路。
前面说了,这种活动我是来者不拒,谈成了,就做个小项目,捞点小外快。老板的时空穿梭机哪条都准,就一条不准——没猜到五年后的房价,五年前许诺的一套大房子,等到股票兑现的那一天,已经缩成了一间小厕所。做一两个小项目,好歹多块放家具的地方。要是谈不成呢,也是开阔思路,广增见闻,说不定哪一天,老子自己也创业了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