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户外遇到的那些诡异的事儿》
第37节

作者: 人肉饮水机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2-12-7 9:52:00
  第十九个故事  零下二十度
  最近刚看到的新闻: 驴友在穿越陕西鳌山的时候遇难
  陕西省太白县位于秦岭腹地,是许多户外自助旅游者心目中最佳的探险之地。11月24日早,来自湖北、四川、陕西的10名“驴友”,各自携带两天的伙食及棉垫、煤气灶等登山装备,准备徒步穿越太白县境内的鳌山,计划25日晚下山结束活动。
  24日当天,当这10名“驴友”行进到鳌山海拔3000米处时,由于雪天路滑,一名队员腿部受伤,他们决定在海拔3300米处扎营。24日晚至 25日凌晨,鳌山突然出现暴风雪,积雪超过了膝盖。据一名队员介绍,当时山上的最低温度估计在零下25摄氏度左右,风力也在10级左右,“两个人拉着手都 站不住”。
  25日早,这些“驴友”继续行进,但由于伤者体力不支和山上积雪严重行进艰难,本来预计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几乎走了一天,途中又有两人出现身体 失温现象。鉴于情况危急,一位“驴友”下山求救,其余的在山上等待救援。但3名伤者终因体力下降,逐渐被冻僵,没有了生命体征。剩余6名“驴友”紧急下 山,所幸与当地热心村民会合,才最终脱险。
  关于这起悲剧,大家已经讨论的够多了,我不想再多说什么。我只是想给大家讲一个极低气温下的故事。

  户外运动伴随着很大的风险性,这些风险一般都是由突发的状况造成的,比如天气、人员受伤、装备丢失、迷路、人员丢失或者是领队的错误判断情况等等。近些年来发生的户外事故,大都和这些情况有关。而应对这些突发状况的唯一一个方法就是认真准备,这是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唯一办法。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避免突发事件,只能是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才能避免人员的伤亡。
  零下二十度是什么概念,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只有特别北方的驴友才有机会体验。零下二十度户外两天穿越呢?挑战过的驴友就更不多了。零下二十度是不管你穿多厚,你在屋外边站十分钟,衣服都会冻透的,就感觉寒气往骨头缝里钻。这种条件下的户外活动,必须准备充分,而且要在做计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如果有人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如何快速的撤离到可以取得救援的地方。
  那还是前两年的时候,我还没有现在这么懒,还总是想着挑战极限,换做现在的自己,多半就猫在家里懒得动了。那年,天气还没彻底变凉的时候,就一直想等到天气变冷的时候挑战下最低温度下的野外穿越和露营。当时的愿望是想挑战各种恶劣气候条件,增加自己的户外经验和应对特殊气候下的处理能力。这个愿望最终在12月份的时候得以实现,这个时候已经下了好几场大雪了,路边堆积的雪已经有半人多高了,每天的气温也下降到零下十几度到零下二十几度之间了,看着条件都已经符合了,就开始张罗着出行。

  2012-12-8 19:45:00
  这次活动我们专门找了一个领队,他户外经验比较丰富,尤其是这种极低气温下的穿越活动参加的比较多,可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可以说是我们专门花钱请的,但是我是觉得这样的钱花的很有必要。这次活动有好几个人一起参加,包括上个故事提到的大头。这是大头参加的次数不多的几次户外活动,也是我第一次跟大头一起活动,也是这个活动加深了我们俩的感情,让我们俩变成了哥们。活动计划是这样的:第一天早上出发,当天穿越3座海拔在500米左右的山峰,然后早点寻找露营地,网上计划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下看点篝火,看星星。第二天早上收拾营地,早餐,然后最后登一座700多米的山峰,登顶后午餐,然后下撤,晚上返回市区。

  这就是初步的计划,具体的计划领队也做的很详细,并且在出发前将等高线图多次的给我们讲解。计划爬的几座山峰,是一个半弧形的存在,而在这个半弧形的中央,就刚好是一个小村庄,这条小村庄有公路通往外界。这是领队煞费苦心给我们选出来的地点,一方面让我们能体会到极低气温下的穿越活动,另一方面如果有意外发生,那个小村庄就是我们的意外发生的救助点。所以我参与这个活动,并没有操太多的心,只是把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去对抗寒冷上。准备了不少东西,有些是确实起到了作用,有些则完全是错误的。

  那两天我们活动的时候,气温的最高温度是零下十六摄氏度,最低气温大概在零下二十五摄氏度左右。我们下车开始往第一个山峰爬的时候,已经把自己从里到外裹的很严实了。只留一双眼睛在外面,那天还下着小雪,挂着风,有些地方的雪很深,我们是跟着领队,踩着他的脚印走,要不然一不小心,一脚踩到坑里,雪可能一下子就没过膝盖了。走了有半个小时,大家就都气喘吁吁了,领队让大家停下来休息休息,并且调整下自己的装备。我第一时间做的是整理了整理自己的雪套和鞋带,然后把头巾从嘴上扯了下来,只是围着脖子,因为呼出来的水汽都沾在头巾上面,很难受。另外一个让人很难受的就是风吹着雪花总往脸上打,没有人准备雪镜,这让人很难受,有近视眼镜还能好受一点。当时我们里面的人就有人开始开玩笑了,说要不回去吧,回去找个地方暖暖和和的喝个小酒得了,别没事跟自己过不去。当时就被我们集体嘲笑了。

  一上午爬了两座山,等到中午到山脚下的时候,好几个人恨不得是坐在雪地里从山上往下滑。又饥又渴又冷又累的感觉,让大家谁也打不起精神。本来中午应该是简单吃一些快速食品就行了,但是看我们的状况,不吃点热食是不行了,领队就找了个被风的地方让我们开始弄吃的。背包外面挂的水,拿下来之后已经一点都倒不出来了,冻成了一个大大的冰块。背包里面塞的比较深的水,还可以。接下来又遇到一个问题,气罐烧水,不一会火苗就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直至熄灭。领队告诉我们是温度太低了,无奈只好隔一会摇一摇气罐,这本来是个不大安全的举动,但是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了。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煮方便面,煮好后根本没有停,直接就呼噜呼噜开始吃,我吃饭算是快的,就这样,从还是烧开的时候开始吃,没吃完,碗底的就已经全凉透了。不过这一碗酸酸辣辣的方便面让我感觉浑身一下子热乎起来了,只有在这个温度下才能真正的体会到,食物就是热量啊。吃饱了之后,感觉不饿了,也感觉不冷了,整个人一下子精神很多。

  2012-12-8 20:48:00
  我开始整理我的衣服,上午的时候因为有风有雪,我穿的是冲锋衣,背包里面还带着个厚厚的羽绒服。户外的人,有不少人对冲锋衣还是很青睐的,好处还是有些的,但是时间长了,又都不会太喜欢这个东西。因为我比较容易出汗,而众所周知,冲锋衣的透气性不是那么好,所以我趁着刚吃完饭感觉不怎么冷,想检查下里面有没有太多的汗,因为我能感觉到已经有一些汗了,只是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于是我只是把外面那层脱了下来,在风中甩了几下,希望能让风把水汽带走,结果甩完我就傻了。整衣服变硬了,上面的汗直接被冻住了,像袖口等积累水汽比较多的地方,有不少小碎冰。所以整个衣服变成了跟棍子一样的东西,我在风中尝试了几下,觉得根本没有办法再继续穿下去了,只好直接将它收了起来,穿了背包里的羽绒服。冲锋衣里的冰,直到我活动结束之后,在零上20多度的屋里挂了半天,才算是彻底把它晾干。

  大头跟我一样的穿冲锋衣,一看我这个结局,马上把自己的冲锋衣裹的更严实了,用他的话说是,再难受也忍了。他的羽绒服不抗造,不想这个山爬下来,羽绒服变成片片,羽绒服烂了还是小事,自己冻坏了事情就大了。他和我比起来是准备的稍微不那么充分的,这在越往后表现的越明显,以我后来对大头的理解,他不是这种不细心的人,而是他是在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下午又是上午的重复,只不过是比上午更加难受。最痛苦的是找不到合适的营地,因为是高纬度地区,所以太阳落山的比较早,4点多天就黑透了。天黑了气温就会很快的降下来,并且晚上风会很大,我们必须找一个合适的营地,要背风并且附近应该可以找到隔绝地底上冷气的材料。最后找到的营地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营地选在一个坡地上,边上没有多远就是苞米地。而营地的四周是几颗张的非常茂盛的松树,这几颗树围城了一个圈,这几棵树的数值交叉着,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挡住了上面落下来的雪,也挡住了四周吹过来的风,这个小空间做为营地实在是再好不过了。我们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就去苞米地刨了不少的苞米杆,垫在地上,然后就开始扎帐篷。这里还发生一个小插曲,因为温度低,我带的是很厚的手套,但是很多时候不方便,需要暂时的把手套脱掉去做一些时间,来来回回那么几次之后,冷风一吹,整个手的表皮都变得很脆弱,稍微一碰某个地方就会出血,完全没有正常的柔软和弹性。这个时候比较合适的就是一薄一厚手套,薄手套可以不影响你做任何事情,而且从不脱掉,在外面再带一层厚的手套,这样就不会出现我遇到的问题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