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信笺和扇面都是采用木板水印工艺印制的。所谓木板水印,是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艺,发端于隋唐,传承已有千年历史。流于敦煌、雕版印制的《金刚经》是目前已知的木板水印最早的鼻祖。
由于熟稔木板水印工艺的技师被雇在朵云轩工作,不出几年,由朵云轩手工印制的信笺和扇面便已蜚声四起,成为上海滩文人雅士、社会贤达的珍爱。以至于若干年后,张爱玲在她的《金锁记》中亦提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近代书画界,上海的朵云轩与北京的荣宝斋并称为“南朵北荣”,在木板水印的传承上各领风骚,其中南派的朵云轩因长期受海派文化的濡染,木版水印工艺更具精致、秀润的江南特质。其所制复本酷肖原作、几可乱真的技艺,为坊间所乐道。
日期:2012-7-9 16:06:00
“你看过二叔的日记?还查访过四君子的下落?你不是不想管这件事吗?”
“夏老板,”桑卫兰脸上带着点揶揄的笑,仿佛在讥笑她不通世故,“我二叔只有一个女儿,也很早就去世了,我是他最亲近的人。他难道就不会给我写信吗?信中就不会提及一些关于东方惨案的事吗?他难道就不透露任何线索吗?我不想理会并不代表我不好奇。我从没想过当皇帝,不代表我对宫廷斗争,宫闱秘事不好奇;我从未想过要娶荷里活的明星,但我喜欢听她们的风流韵事,你懂吗?”
日期:2012-7-9 16:07:00
“我知道,我知道,”夏谙慈马上表示理解地说,“你不想作摄影家,但不代表你对人体摄影没有兴趣;你不想钻研古典文学,但你却能对《金瓶梅》、《肉蒲团》、《如意君传》、《灯草和尚》如数家珍;你不想当画家,却藏了无数压箱底的春宫,保证你们家这一辈子都不会起火……”
“哎哟哎哟……”桑卫兰忙道,“不是早被你抢过去烧掉了吗?”
“谁知道呢?”夏谙慈有些忿忿地说。
桑卫兰表面上略显尴尬,心中却庆幸不已:终于被他遮掩过去了!如果夏谙慈知道是桑卫兰自己烧了叔叔留给他的“桑庐”,不知要作何感想?
日期:2012-7-9 16:20:00
16年前,18岁的桑卫兰在报上得知东方惨案的经过和二叔桑知非的遗嘱后,决定只身北上,闯荡上海滩。当时的他父母双亡,虽然是长孙,在家族中却不太受待见,亲戚离弃,身无长物,只余满腔热血,雄心勃勃,还有与生俱来的胆识与谋略。他高调地宣称即将南下继承叔叔的财产,私下里却提前两天来到了上海。
18岁的桑卫兰年少轻狂,称履薄衫。旧“桑庐” 舒适奢华如宫殿,他只是不屑的打量。“桑庐”集桑知非毕生心血而成,里面不但有桑知非所搜集的珠宝古董,大量私财。单单一座当时沪上少有的花园洋房“桑庐”,价值便不可估量。无端继承这样一大笔财产,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日期:2012-7-9 16:20:00
那晚的夜很黑,风很大。桑卫兰举着一个小小的袖珍电筒,在欣赏完这座洋楼,认真挑选了几件古董之后,细细将柴油浇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之后,微笑着点燃了它。一时间,火随风起,火光冲天。他潇洒地转身,躲在隐蔽的角落,悠然地欣赏着腾空的火势以及赶来救火的、忙乱的人群。
“东方惨案”太恐怖太惨烈也太诡异了。桑知非怕给侄子留下祸患,留下巨额财富的同时,并未留下多少相关的案宗与笔记,但是,但是别人会这么想吗?有多少人妄图夺取自己手中根本不存在的秘密?或者有人已磨刀霍霍,将刀刃对准了自己?桑卫兰才不会因此恐惧、烦恼、犹疑不决,他只是悄悄地、果断地烧掉它。
日期:2012-7-9 16:21:00
这并不是桑卫兰火烧“桑庐”唯一的解释。更深层的原因是,当时的桑卫兰太狂妄太骄傲太自信了,迫不及待地大展拳脚一飞冲天,拼出一个坦荡前程光明未来。他只想赤手空拳一跃而起,而叔叔的这笔遗产无疑是在他脚下踮了块砖头,或是说让他冲刺的赛程缩短了距离。对他来说,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质疑,让他辉煌的起点打了折扣,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我想要的东西,自己会来取。
说完这句话,他烧掉了“桑庐”。
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巨产,化作一片只余灰烬与残垣的空地。
日期:2012-7-9 16:22:00
两天后,《申报》的记者在上海的车站拍到了桑卫兰下车的情景。无数人揣着幸灾乐祸的心理表述着对这个少年的同情:到嘴的金鸭子又飞掉了,换成任何人也会沮丧不已。而桑卫兰则声称:为了生计所迫,他将拍卖掉所有自己与桑知非的通信。
上海滩又一次沸腾了!人们迫不及待地抢阅《申报》,却失望地发现信上没什么特别的内容。
桑卫兰与二叔桑知非之间的关系没有人们想象中的亲密。桑知非没有亲生子女,而长兄桑知是与长嫂过世很早,把财产留给他们唯一的儿子桑卫兰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叔侄双方客气得近乎生疏,遣词用字皆是空泛的套话,就这种谈话氛围而言,即使桑知非隐匿了一部分信,也没有提到“东方惨案”之真相的可能。
日期:2012-7-9 16:23:00
人们窥私探秘而不得,失望之余大骂桑卫兰。他的父亲早死,叔即为父,而叔叔尸骨未寒,就为了蝇头小利,卖掉了他的亲笔信件。背典忘祖、卖亲谋利、不顾廉耻、见利忘义是最常用的词句,毕竟,中国人最痛恨的,就是“不孝”。
桑卫兰对此从不在乎,也不解释,他一生重利不重名。他心里有数,自己省去了多少不必要的麻烦。
极少有人怀疑火烧“桑庐”是出自他的策划与操作。又有谁会相信,这件事中所表现出的胆识,魄力,果断,胸襟,城府与心计,是出自一个18岁的少年?
日期:2012-7-9 16:24:00
即使今天想来,桑卫兰也为之陶然不已。他眼中所散发出的神采,自然逃不过夏谙慈的眼睛,“都要立冬了,你还作春梦?”
桑卫兰苦笑了一下,“不是春梦,而是噩梦,到底会是谁送来的呢?它的目的又是什么?”他掂了掂那封信,问夏谙慈。
这实在是个难题。然而捷辩好强如夏谙慈,又怎会轻易服输?她愣了一愣,即随答道:“不管是谁送的。只有两种可能,不是真的就是假的,至于是真是假,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她反将一军,却不知正合桑卫兰的心意,“这可是你说的?我明天就去!”
桑卫兰的神情不像是在开玩笑。夏谙慈也知道他的脾气,干脆果断,说做便做,她心中一沉,“你真的要搅进去?”
“是,”桑知非轻描淡写地说,“这件事我管定了!”
“为什么?”夏谙慈亦是杀伐决断之人,不知为何,对“东方惨案”却有着极深的抵触与恐惧。
桑卫兰轻笑,“无利不起早啊,丫头!这是多大的一笔生意?”
夏谙慈点头,“做好了,财色双收!”
桑卫兰知道她在说若希儿,微微一笑,“我这把老骨头了,会有人要?”
“那也未必,看个人的口味。”
到底是年轻。巧笑佯嗔之间,掩饰不住眉间那点淡淡的忧悒。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