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逃亡了6年 始终躲不过“它”的追踪 怒沙潜影篇》
第11节

作者: ·和而不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30 23:29
  在观察我确定要转弯之后,他警惕的扫了周围一眼,小心的退后了两步,面容淡定的假装在地上系鞋带,而那张报纸碎片离他不到一米的距离。
  但此时我没有时间观察他的下一步动作,为了避免被他发现,只能左转到了另一条街道。转角处有一家小商品店,我买了一瓶可乐,一包香烟,跟店主磨蹭了五分钟,视线始终没离开门前的街道,在确定那个男孩没有跟过来之后,我付完款即刻返回了那条街道。
  日期:2013-03-30 23:29

  临着小区的街道上空空荡荡,远处正有一位环卫工推着垃圾车走了过来。折回没多远,我便瞥见那张熟悉的报纸静静的躺在地上,没有丝毫挪动的痕迹。
  日期:2013-03-30 23:29
  环卫工看了看我手上的报纸,又看了一眼地上的报纸碎片,厌恶的看了我一眼,咧着嘴唇蠕动了半天,叹了口气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没什么素质,哼,不该、不该呀!”
  我俯身将报纸捡了起来,扔到垃圾车,又将刚买的黄鹤楼塞到他手上,连连道了几声抱歉,说是给城市环境抹黑了,望您见谅。
  日期:2013-03-30 23:29
  老大爷呼哧呼哧的咳嗽了几声,接过香烟,脸上笑容渐现,看样子是准备对我良言教劝一番。我扫了一眼四周,心里疑虑未消,说不定那家伙还在附近,未等老大爷开口,便脚底抹油先行一步。
  日期:2013-03-31 22:23

  到家的时候,碰见父亲沉着脸往外走,说是有急事要出去一趟,里屋的桌子上有我的快递,交代完便匆匆离开了家。我见父亲神色匆忙,也没多问,转身进了里屋。
  黄花梨的书桌上放着一件鞋盒大小的快递,收件人写着我的名字,奇怪的是发件人和承运单位都没有标注。我不由得皱紧了眉头,自己从没在网上或者商铺订过东西,这几个月也没跟任何人联系,怎么会有人送来快递?
  日期:2013-03-31 22:24
  盒子很轻,不到两斤的分量,轻轻晃动的时候可以感觉到里面被塞的很严实,很像是一堆海绵。
  在打开盒子的时候,我心里有了一丝犹豫,但随即求知的理念占了上风,如果真有人要害自己,恐怕也不会出此下策。

  我轻柔的撕开纸质的包装盒,里面果然如我料想的那样塞满了减震的气泡膜,中间的位置包裹着一个手机大小的木盒。
  日期:2013-03-31 22:24
  盒子是很普通的木料,上下开合,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随手将其打开,木盒里面铺了一层海绵,长方形的凹槽里躺着一块银色的金属片。
  我不禁有些疑惑,难道这发件人大老远就是为了送我一片金属作为纪念?但随后我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薄薄的金属片厚度不到两毫米,当我拿起它的时候,在它背后有一条8厘米长的细线,而线的末尾竟然有一个可以跟电脑连接的USB接口。
  日期:2013-03-31 22:25

  这竟然是一个钛片材质的便携式软存储设备!
  我对电子产品的认知能力非常强,但这种类型的存储设备显然在我了解的范围之外。
  日期:2013-03-31 22:25
  钛片有着较高的机械强度,能负重,比重小,耐高、低温,耐腐蚀性,导热性较其他金属小,并且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属于高新材料。最为人们所了解的是用作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的制造,市面上还从未有过将其应用在存储设备上的先例。
  我深吸了一口气,能用到如此级别的设备,对方的来头肯定不简单。既然寄过来的是存储设备,那就应该发挥它的基本功用,里面很可能存有某些信息。

  日期:2013-03-31 22:26
  想到这里,便急忙回到卧室,将金属片的接口插到了电脑上。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一个习惯,在处理重要文件或者信息的时候,先切断网络,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双眼睛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日期:2013-03-31 22:26
  电脑加载配对之后,出现了一个1TB的可移动存储设备,鲜艳的红色提醒着我,里面的文件占据了超过90%的空间。卡巴斯基扫描了五分钟,提示移动存储设备里仅有两个文件,没有其他可疑目标。
  我看着卡巴斯基的扫描结果有些咋舌,这两个文件的内存超过了900G,相当于400多部高清电影。在我有限的知识层面上,还没遇到过如此庞大的文件。

  日期:2013-03-31 22:26
  我双击点开移动盘,界面出现了两个从未见过的文件,一个是没有任何标注的应用程序,大约2个G,另一个是隐藏了后缀名不可打开的文件,占了总内存的91%。我看了两眼便反应了过来,这应该是针对特殊文件的非常规解密手段,普通的软件根本识别不出来,那2个G的应用程序很可能是后面大号文件的解码器。
  日期:2013-03-31 22:27
  料是如此,便不再多想,双击点开了程序,安装的过程非常迅速,属于高度智能集成的自主分析模式,省略了人机交互的时间。
  程序刚安装完,移动盘里的大号文件立刻变成了绿色标记的可读文件。而应用程序的界面此时也弹了出来,竟是一个视频播放解码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视频播放器。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后面那个文件是一个超过900G的视频文件。
  日期:2013-03-31 22:27

  我震惊的同时又有一丝好奇,如此庞大的视频究竟会记录什么东西?我几乎是屏住呼吸将视频拖到了播放器中,电脑在卡顿了20秒之后,终于开始了正常的播放进程。
  随着进度条的走动,画面出现了一些噪点,随后是一片漆黑。5分钟过去了,画面依旧显示着诡异的黑色。
  日期:2013-03-31 22:27
  快到10分钟的时候,屏幕突然亮了起来,晃动的画面中出现了一幅山洞内部的景象,视频的像素很低,显黑白色,噪点非常严重,但依稀能辨别出周围的环境。绵长幽深的隧道很是工整,有明显人为修凿的痕迹。
  日期:2013-03-31 22:28
  让我脊背发凉的是,画面并无伴音,静的有些渗人。
  从画面一些光影细节可以看出,拍摄的器材应该是一部红外摄像机,并且有一些年头,有人拿着这部摄像机在活动。
  日期:2013-03-31 22:28
  因为没有声音,画面中也没出现任何人物,很难判断拍摄人的身份和人数。摄像机在狭窄的山洞里拍摄了约有5分钟,随后被人固定在一处隐蔽的石缝中,画面透过石缝的豁口刚好可以捕捉到隧道的正前方。
  日期:2013-04-01 22:56
  摄像机固定了之后,再没挪动位置,画面也就一直定格在阴森的隧道中。

  很显然,拍摄者想把摄像机当监视器使用,但隧道里除了一些穴居动物,没有其他任何可疑的目标。我不禁有些奇怪,难道这些人是生物学家的干活?
  日期:2013-04-01 22:56
  苍白的石壁和湿冷的地面,时不时的爬过几只蚰蜒、蜘蛛。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小时,像是定点拍摄洞穴生物的纪录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