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摸金部队为曹操的连年征战提供了数目不菲的军饷。他们既是“官盗”,就不用顾忌朝廷法度,连汉朝先皇的墓葬他们也盗发过,这惹得那位落难的汉献帝可是大发肝火,还威胁曹操说要自杀过。在曹操晚年,摸金一支达到了极盛:曹操的九宫疑冢就是由一位摸金校尉修建的,里面机关重重。据传曹操下葬的日子,九辆马车同时从九个城门驶出,让人不清楚曹操的遗体在哪个车里,又下葬到哪个墓里。当然,曹操墓最近被发现了,里面也被多次盗发过,看来多么精巧的机关都阻挡不了时光的摧残,多么缜密的心思都阻挡不了受到报应的命运。
对于摸金校尉来说,曹魏被司马氏代替了以后,他们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晋朝取消了那两个官职,原有人等各自都悉数被遣散。紧接下来外族入侵,中原政权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天下再次大乱;为了谋生计,当年那些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们的后人便又自发组织起来重操旧业,不同的是他们这回是为自己啦。此一支人马还依旧制,由三名发丘中郎将带领二十七名摸金校尉在各地活动。由于发丘中郎将人数太少,作为首领一般不单独行动,这一支常被总称为摸金校尉,后世的歌谣中把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并列其实是为了凑韵脚。
据后世相传,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最精分金点穴术,能夜观星象知墓位卜吉凶。摸金校尉们都是紫微风水学的高手,他们掐算历法、预知天气及一些玄妙的自然现象的能力简直是出神入化。当然,太多的神话不免有掺杂后人虚笔的成分;而事实上摸金校尉能够成功盗发多处古墓的原因也需要归功于他们对于形峦风水学中“龙、砂、穴、水”的精妙认识。
说起摸金校尉手中的风水理论,就不得不提到一本书《葬经》。此书传为晋代大风水家、堪舆学家郭璞所写,但经考证应为宋代后人伪托其名而作,因此摸金校尉有大作为是在宋朝以后。宋元明清民国,这些朝代里每两个朝代之间的更替时段都成了摸金校尉出手的高峰期,特别是在明、清、民国的动荡时期,简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十’年”。
历史上除摸金校尉以外,还有不少其他的盗墓派别,例如卸岭力士、搬山道人、湘西“背窨子”的,黄河淘沙官,南派土夫子等等。他们各有各的祖师,各信各的规矩,偶尔联合下墓,也有时互相火并。
盗墓这一行当古时属于外八行之中,它又跟销器、响马、杂技、算命等并列为晦字行,晦字行里的这些人由于地位特殊,很少和行外的人有较深来往。他们有自己的独特黑话“切口”,晦字行里的切口是通用的。
摸金校尉史上的最大一件事发生在明朝永乐年间。当时明太祖朱棣知道摸金校尉信守行规——没有符绝不下墓取宝,于是他设计骗来七枚摸金符毁去。要知当年经由多年离乱,摸金符只剩下十三枚,天官金印亦是早已散失,七枚摸金符被毁,摸金一行受到了严重打击。
还好宣德年间有一奇人,他偶然得知了摸金符和天官金印的制作方法:摸金符是将穿山甲的爪子在蜡里浸透了,再埋在龙楼(大而风水灵秀的山中古墓)下七七四十九天,取出打磨刻字,以金线镶之即得;而天官金印是以金屑混合独居石末与陨石末,在熔炉中炼九九八十一天,得童子血浇之而铸得。此人秘密召集摸金校尉后人一十四人,重造十四枚摸金符与一枚天官印,重开门户。因发丘中郎将一位早已虚设多年,众人遂推举之为发丘中郎将。这样下来,世上的摸金符就有了二十枚,其中六枚是曹魏古物,而剩下的十四枚是新制的。
六枚古老的摸金符传人现今已失散,据可靠消息知其中三枚落入民国时期“一人挂三符”张三链子手里,而另三枚不知去处,可能已经被当做收藏品供了起来。那十四枚新摸金符经过多年的流传,逐渐集中在六个门派中。这六个门派彼此独立,但都听命于发丘中郎将的传人,向他效忠以报答当年授符之恩。至于那枚新制的天官金印,却在清道光年间随当年的发丘中郎将传人失落在云南。
老人拉开衣领,一枚黑色尖形发亮的物体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东西上面刻着两行我不认得的篆字,字里还镶了金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这就是传说中的摸金符了。
大概是一口气说得太多的缘故吧,老人有些累了。我们就等在旁耐心地等他休息好了继续开始。
日期:2011-08-02 15:33:00
我带弟兄们去倒斗 第十章 摸金校尉(三)
“摸金一行有自己的行规。第一条是鸡鸣不摸金,天亮时只要鸡一叫,即使已经潜入墓室也不能再取得任何东西;第二条是灯灭不摸金,我们摸金校尉要在墓室东南角点一支蜡烛,一旦蜡烛突然熄灭便不能够再拿任何东西,已经拿到的东西也得给放回去;第三条是只摸一次金,同一个墓一伙儿摸金校尉只能进去一次,不能反复进进出出。另外,我们摸金校尉出手只拿最贵重的,却不多拿别的东西,也不破坏墓葬,以示对墓主人的敬意……”
说实话,他们这些规矩我真觉得是麻烦死了,去盗个墓都有这么多讲究,这让人情何以堪啊!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某些前人留下的东西在冥冥之中确实有其道理,仅仅是用现在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罢了。
“我是1929年出生的,出生在河南某村子里的一个石匠家,14岁时子承父业也做了村里的石匠。好日子不长,在那一年多以后,就有日本人到我们村子里找上了我……”老人平静地叙述道,就仿佛接下来的辛酸史是别人的一样。听到这里,我们已经是大吃一惊:他是六十岁的样子可竟已有八十来岁!
“日本人把我和邻村的几个石匠押上了卡车,一路上我们被塞嘴蒙眼,秘密地带到一处地方。那个地方在深山里,四周防守严密、警戒森严。我看到小路上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几个石人石兽,好像是从地下挖掘出来的。”
“第二天,我们被带到一座小山包的底部的一个隧洞里。隧洞的尽头是一扇石门,一队人正在奋力凿着石门。我注意到在一处地方,有一个身穿黑衣的中国人正和皇军的一个军官在商量着什么。这个时候,一个胖子翻译官走了过来,告诉我们这是皇军的任务,我们要凿开那扇石门,‘八个小时一班,凿开了皇军重重有赏!’”
“经过几天几夜,我们已经凿开了十几层石闸,可是石门还是没有穿。鬼子工兵营的营长不耐烦了,拿出一捆儿丨炸丨药,那黑衣中国人阻止了他,并令我们继续挖掘。十几天以后石门终于被凿穿了。当时挖的不是我们这一班,我们在旁边歇息。我看见黑衣人拿起王八盒子就冲进了凿开的通道,然后只听得几声枪响,几声惨叫,那些挖穿的人就被枪杀在了里面。”
“然后黑衣人对着皇军军官说了些什么,军官马上集合起半个基地的人,一个个地往通道里面钻。那个黑衣人就在队尾后面跟了进去。而翻译官在外面看守着我们。不久我们听得一声龙吟水啸之声,似乎有巨大的东西在里面翻江倒海,紧接着就是一阵枪声。我看到日本兵们抛掉了枪,捂着眼睛往外窜,于是我也跟着往外跑,跑到洞口看见日本人已经架起了机枪,同伴们都被扫倒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