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搜神记』》
第9节

作者: 席晓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连用,意思很明白,就是对长辈要照顾、尊敬、顺从。别看现在人们对这事儿似有似无的,在古代,孝可是件大事儿,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甭管你是谁,要是背上不孝的恶名,基本就没法混了。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好,眼里还会有朋友、同学、老师、皇上吗?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
  所以,除了破罐子破摔的,但凡有点上进心,都争先恐后地孝,变着法儿地孝。虽然有些孝行,现在看来有点儿沽名钓誉甚至近乎愚蠢,但瑕不掩玉,总体说来,在那个时候,孝确实已深入到人的骨髓之中。

  比如王祥。
  王祥,字休征,琅琊(今临沂)人,是东汉有名的大孝子。到了元代,王祥的故事入选畅销书《二十四孝》,传颂千古。
  遍观古代关于孝的故事,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每一个孝子背后,都有一个不省心的后妈。
  王祥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狠毒的后妈,虐待前任的孩子几乎是招牌菜。反正就是看王祥不顺眼,脏活累活使劲招呼。稍有不满意,张口就骂,抬手就打。
  王祥就没有意见吗?
  没有意见。

  要知道,能够以孝著称乡里、流芳百世,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你以为干点儿活、喂几口粥就行了?远远不够。要想挣这个脸,就要舍得下本钱。简单地说,甭管你遭多大罪、受多大委屈,都不能反抗。不但这样,心里还得美滋滋的,脸上要经常带着笑,天天琢磨着以德报怨。如此,才能在众多孝子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王祥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得相当不错。这天,王祥得到了一个让他心痛的消息:后妈病了。
  这么活泼的一个人,怎么说病就病了呢。
  王祥天天守在后妈的床边,一个月没脱过衣服睡觉,随叫随到。人一生病,味口就不好。这位后妈也是,什么也不想吃。这可把王祥急坏了,不吃饭哪行啊,您想想,最想吃什么,我给您做。后妈哼哼了一阵,说:“要是有那鲜鲤鱼来两条还行……”
  要是现在,这也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到市场就买了。不过在当时,数九寒天,冰雪封河,哪整去啊?王祥不这么看。事在人为,我自己捞去。他来到河边,开始刨冰。冰冻三尺,坚硬如铁。王祥刨了半天,只刨出一个小坑儿,别说是鱼,水都没看着。王祥干得满头大汗,想了想,不刨了,把身上的衣服一脱,躺冰上了。
  什么意思?放赖?非也。
  王祥急中生智,给自己想了一个馊主意。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旺,他打算用自己的体温把冰焐化。
  ……

  王祥倒没什么,神仙沉不住气了。这哪成啊,要是把大孝子冻坏了,于心何忍?你不是要鱼吗,我给你两条得了。“啪”“啪”,两条活鲤鱼破冰而出,掉进王祥怀里。
  鲤鱼汤果然好喝。后妈吃完,病好了一大半。她吧嗒吧嗒嘴儿,眨了眨眼睛:“听说偏方治大病,要是再吃几个烤黄雀,我这病准能好。”
  ……
  王祥这下可傻眼了。他哪会捕什么鸟儿啊。再说,哪找黄雀去啊?
  别急,神仙又出手了。只见几十只黄雀突然飞进了屋子里,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叫着:吃我吧,吃我吧。就这样,后妈又整了顿烧烤,病才好了。
  这就是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听上去难以置信,可事实上,像这类的孝行在古代并不少见。比如王延、楚僚两个人,都干过类似的事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还不算完,下面出场这位,比这哥仨儿都狠,真是孝得空前绝后。
  日期:2013-03-30 14:51:00
  21.孝子是这样炼成的(下)

  这个活宝叫郭巨,河内郡隆虑县人。
  郭巨兄弟三个,他是老大。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独挑重担,将兄弟三个养大成人,不容易。所以,郭巨对母亲格外的孝顺。
  光阴似箭,转眼三个孩子长成了大小伙子。
  这天,两个弟弟找到母亲和大哥,上交了一份提案:分家。既然不愿意在一起过,分就分吧。郭巨就问:怎么个分法呢?
  两个弟弟一笑:这事儿还用大哥操心吗?我们早就合计好了。现在全家的总资产是两千万钱,我们两个一人一千万。作为补偿,母亲就归你了。都是兄弟,我们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真有才。
  郭巨比较厚道,都是亲兄弟,还能说什么呢?而且从内心深处来说,除了母亲,别的郭巨还真就没看在眼里。就这样,郭巨带着母亲和妻子(真是个好妻子),住进了旅店。
  什么都没有了,我还有母亲,还有双手。从此,两口子开始给人打工,虽说挣的不是很多,但也不至于饿肚子。
  好人有好报,过了不久,妻子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

  这下把郭巨愁坏了。
  晚上,郭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按理说,新生命的到来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儿,多少人为了生儿子求神问卜,家财散尽而不可得啊。特别是母亲,一直盼着抱孙子。可是又一想,家里经济困难,本来就入不敷出,添了个人就添张嘴,以后母亲的口粮就成问题了。就算把好吃的留给母亲,母亲也一定会把它给孙子吃。这样一来,母亲就要受苦了……
  不行!再苦不能苦母亲。事到如今,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
  把儿子杀掉!
  这不有病嘛。孝敬母亲无可厚非,可是为了母亲而杀掉儿子,就是人干的事儿吗?用本山大叔的话说,过分了啊。

  郭巨可不是随便想想。他拿了个铁锹,跑到野外,开始刨坑,这就打算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刨着刨着,郭巨突然挖到个石板。
  什么情况,刨人家祖坟上了?
  掀开石板再一看,郭巨惊呆了。原来石板下面,是满满一锅的金子,黄灿灿的,晃得眼睛都睁不开了。看来是刨人家保险柜上了。在金子上,郭巨又发现一个小纸条,上面用朱砂写着十二个字: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
  郭巨呀,知道你很孝顺,最近手头也紧,这锅金子,你就拿去用吧。儿子就别埋了,以后老了好有人埋你。
  这件事之后,郭巨名声大震。这不奇怪,无论是侍奉母亲的孝行,还是为母埋儿的恶行,亦或是掘出一锅金子的壮举,随便拎出一条,都能产生轰动效应。
  可是,如果他没遇到神仙呢?

  有位狂人,曾对孝提出过不同的观点:“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按他的意思说,孩子是父亲性冲动的产物。至于母亲怀胎十月,那也算不上有恩,不就是个寄存处嘛。
  古人的言行,有自己的标准和出发点,不必较真儿。我想说的是: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不是一个工具,不要用它标榜,也不要拿它炒作,更不能以孝的名义去伤害别人。为人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让老人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健康一点、快乐一点,也就行了,不要走极端才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