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亲闻的乡村蹊跷怪事》
第17节

作者: pipilutx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起码,这件事平衡了两个家族的恩怨。
  先说其中的一方,赵家。
  赵家早年据说做过土匪,后来隐退江湖,开始做生意洗白。
  说是洗白,也不是做什么良心生意,他们家做得很大的一桩买卖就是开大烟馆。
  大烟馆虽说是个坑害人断子绝孙的营生,但那时毕竟是合法生意。赵氏大烟馆生意做得很是红火,据说赵家在乡下老家跟县城各建了一所很是奢华的宅子,当时其豪华程度让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们啧啧称赞,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自古钱权不分家,赵家有的是钱,自然,也就比较有权势。
  赵家在某一年与另外将要出场的侯家结了死仇。
  侯家原来也是有钱的主,但他们接连两代除了败家子,吃喝嫖赌抽无一不沾。后来,我在看一部电影《活着》的时候,发现葛优演的男猪脚父子就有点类似当时的侯家状况。
  这个富庶之家在侯爸爸、侯儿子共同努力下,终于变得家徒四壁,穷困潦倒了。虽说把家败成这样,父子俩该收敛一些了,但情况不是这样,父子俩仍是变卖家产云来雾去抽大烟。
  上帝要谁灭亡,必要他疯狂。

  侯爸爸终于迎来他命丧黄泉的一天。
  但他不是抽大烟抽死的,是被人打死的。
  疑似凶手就是权大势大的赵家。为何说“疑似”呢,那是因为这起死亡事件是一起离奇的悬案。
  侯爸爸有一天满脸是血死在赵家烟馆前的大街上,当时有几个目击者说,是因为他抽大烟付不起烟钱,被赵家下令,在烟馆群殴后,扔到大街上去的。
  但是侯爸爸死后,侯儿子要打官司控告赵家时,那几个目击证人无一例外地集体噤声。
  由于找不到凶手,这件案子最后在官府装糊涂扯皮中,双方不了了之。侯儿子虽不成器,但杀父之仇,也其恨难消。
  事情交代到现在,我太姥爷就成为了两家怨报下一场事件的亲历目击者。
  侯儿子那天约人去他们饭店吃饭,也不知这个败家子从哪里搞到些外财,总之很高兴,点了好酒“贵福春”,又叫了几个好菜,坐了楼上一个雅间。
  这小子也不知怎么就那么高兴,一坛酒喝完,喊跑堂的说再来一坛。
  跑堂的就是我太姥爷,他跑到大堂一问,“贵福春”酒库里没有了,他想了想,换了另外一种酒,然后匆匆回到雅间,告知客人说对不住您了,没这种酒了。
  侯儿子一听脸就拉下了,说我难得今天这么开心,拉了几个好兄弟过来凑热闹,你说没有贵福春,什么意思?怕我欠你酒钱?
  太姥爷很为难,两手一摊,说真的没有了,今天委屈您了……
  话没说完,侯儿子醉醺醺就说,去找你们掌柜的,我倒要看看你们堂堂大酒楼,看看究竟有没有好酒。
  跑堂的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把掌柜的喊了过来。掌柜噔噔噔跑上楼来,也是连忙解释,说很抱歉。
  侯儿子带的几个客人也带着醉意起哄,纷纷插嘴说你没酒开什么店嘛,你知道自己是干啥的不?
  一帮酒徒醉鬼口下无德,把店掌柜连讽刺带奚落,搞得店掌柜脸上红一片白一片,心中自知开门买卖,愠怒却不能发作,只好带着一脸苦相强颜欢笑。
  店掌柜在县城也算是一方人物,如今平白无故被一帮醉鬼口头教训了一番,出门后在下楼时怒火难抑,抄起一个小酒坛,大骂一声从窗户甩手扔进后院。

  这无意间一抛,飞出的酒坛不偏不倚,击中了一个人的脑门,他那会儿正从饭店前厅走向后院的厕所。
  “扑”的一声闷响,他的脑袋立刻开了瓢,一句话也没说,就地倒下毙命。
  店掌柜跟跑堂的感觉不对,赶紧下楼跑到后院,大吃一惊,才发现人已经死翘翘了。
  等酒客们围拢上来仔细一看,发现被酒坛击毙的是赵家的儿子。
  这个赵家,正是侯家的的杀父仇人。

  我太姥爷后来说,这件事从头到尾,谁都明白这绝不是一场阴谋,只是巧合的有点离奇而已。侯儿子也没想到借着店掌柜的手,报了杀父之仇;店掌柜纯过失杀人,罪行轻微。而赵家却在杀人几年后,被侯儿子“曲径通幽”地报了仇,正可谓天道昭彰。
  这个事件,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场“神算”,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操纵着众生的命运。我姥姥在世时,经常说“善得善终,恶受恶果”。也许这个事件,在她的心中烙下了很深的印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