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X年至199X年,在XX至XX一带出现规律性不明电磁信号,伴随不明人员出现,电磁态势极其复杂;199X年X月X日,我军某部电子对抗分队在XX设立隐蔽指挥所对其信号进行监控,其警戒分队和保障分队多人牺牲,设备被毁,原因不明;经上级分析判明,此事与199X年的“山风”行动有关联,不明电磁信号为俄军C4I系统节点发出,基本确定为当年入侵俄军残部所为。目标范围已锁定在XX和XX等三个区域。”
至此,根据已集结小组成员身份判断,至少也应该都是参加过“山风”实战行动的老兵。军政素质不在话下,都是有一定实战经验才是入选的关键。这样来看,我与吴连的重逢是一种必然。而“山风”行动,说明我军仍然没有达到目地。
晚饭后,进入小组讨论环节。
“报告,这三个坐标点直线距离已达几十公里,我们就六个人,预案做得再细化,一个小组恐怕难以胜任吧?”
于亮看着站起来提问的这个张涛,笑了。
“在这种寒温带复杂地形下行动,一个营和一个班的作用没有差别。我们的任务是侦察,情报收集,必要时对目标火力摧毁!小分队行动的优点还用我跟你们再强调一遍吗?在这次任务中,上级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攻其一点,破其全局,就是目的。我们要得不是大炮打蚂蚱,而是针尖对麦芒!“山风”行动的战例,就证明了这点。此次行动的人选,着重突出单兵素质及实战经验,特别是心理素质!在座各位都干过什么活儿,档案里写得很清楚了,调你们过来,就说明你们是最适合的人选。同志们要对自已有信心。我们作为合同作战部署中的一部份,得到作训,侦察,通信,电子对抗,炮兵,防化,后勤等各部门的协同与保障,以本基地为依托执行任务,支援有保障,这点同志们放心。下面请基地邹参谋再详细介绍一下情况。”
“当前敌情特点是,这种电磁干扰一经启动,所有图上标示出的区域内我军通讯和各电子装备处于致盲状态,任何现有平台的电子对抗设备无法压制。无论是有线通讯还是无线通讯全部处于瘫痪。当然,这种情况的前提是敌三个目标同时三点联动才能有这种效果。目前,我军对敌电子设备的战术技术参数无明确判断,只能大致判断出敌设备辐射源位置。某部电子战指挥部被消灭更让这事儿雪上加霜了。在199X年到199X年,我们对这几个地区分别进行过多次的搜索和控守,仍然是无功而返。连个铁片子都没发现过。更别提什么大功率的电子战设备了,敌军车载大功率设备根本就不可能在这种山高林密的地形行动,便携式设备更没有这种强大的作战效能,这就是不正常的地方。有林场的职工报告有不明人员出现过,行动迅速,非常人所及。这是疑点之二。“山风”行动的资料我接触过,所谓的俄军“影子部队”余部很有可能就在这个两个地区,目前我们还没有与他们遭遇。我们也没有任何进展,这次上级下决心拔掉这根刺儿,也是迫不得以了。我再次提醒各位一点,我们面对的不是一般的敌人,是用高技术兵器武装的敌人,在他们面前,我们落后了,所以,我们只能用相对原始的办法,结合多种手段来对付他们。我们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此次行动,我们的弱点在于通讯联络,具体解决办法在资料手册的第四十七页,同志们要熟记。我们看这张“要图”,从这张图上来看,这三点区域是依山脉走向存在的,也确定了敌人以此为依托与我进行非常规作战。从多种角度来看,我们都处于劣势,这种地形地貌不利于我们优势兵力火力的展开。敌人可谓是进退有据,狡猾狡狈地!哈哈哈哈哈”
邹卫东的话让气氛轻松不少,有这个活宝在,这活儿让人觉得没那么难干。
我看着邹卫东问道:“我跟吴连当年见过他们,以他们的战斗力完全可以回到俄国境内,甚至不为人所知。这些人徒手就可以解决掉全副武装人员,完全没必要这样搞下去。”
“操!武功再好,一枪撂倒!简直是挑衅!叫嚣!不管他们是谁,敢在中国的地面儿上扯犊子,就整死他!”我看着愤然而起的于老大,身上又开始微微发抖了,这句话就是最简洁有力的战前动员,勇敢者往往像个虎逼,其实也真是这样儿,起码,气势上还真就得这样!
“别小瞧了这种地形,这里也是吃人的地方!我还是要再强调一点,9X年5月,某支侦察部队在这里进行适应性野外生存训练,科目为全境范围内全地形生存训练,这是不多见的,他们的兵也是个顶个的牛逼,可就是这样,也出了一次严重的事故,差点出了人命。我只是想说明一点,提高警惕,对自已的能力不要过于自信,纪律是完成任务的保证,万万不可大意!”
郝帅跟吴连对视了一眼,看得出,他们对邹卫东的话并不以此为然。邹卫东看在眼里,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事后证明,人学聪明总得付出代价,老马也是有失蹄的时候。
“今天小组会先进行到这里,明天开始,一切按预案进行。有问题随时解决”于老大合上了本子。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强化小组针对性战术配合训练,训练再训练,磨合再磨合,一次次的推演,一次次的细化。在这里,我才知道,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所有的一切,都是全新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