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那个老龙头...》
第3节

作者: 彻夜狐狸
收藏本书TXT下载

  幺爹说完就拉着我爷爷往屋里走“进来说,进来说。”两人连看都没看双生一眼就进屋里去了,倒是搞的双生站在门口一愣一愣的,半天才嘀咕了句:“老爷子搞懵了吧?到底谁才是亲生的呢?”
  进屋后,爷爷就背对着门一坐,虽然爷爷脾气不好,性格比较横,但是还是很讲规矩,很尊重长辈的。我们家乡,去别人家了,坐座位是有讲究的。面对大门为尊,既辈分最高,年纪最大者坐的,两手为客,左起为大,顺着往后排,背对大门为小,既后辈坐的。
  “幺爹啊,嗯哪看,我一顿要吃5碗饭。我伯估计怕是养不起我落。他想叫我去外面去学手艺,我又不想离开村子。嗯那看哈,村里有没地方安排哈我啊?只要管我吃饱就行。开荒什么的我也不嫌累,反正我有的是力气,嗯哪看我羊角都带来了。”
  听着爷爷一口气说完,幺爹正了正身板。慎重的问:“你说的这些都不成问题,但是我
  日期:2011-10-16 18:36:00

  不想叫你去开荒,我这有个事物等你等了好些年落。你若肯答应我,以后老实听话,我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做。我就把这事物与了你。”
  “什么事物哦,搞的那么神秘?”
  “你不管,先答应我我才敢跟你说。反正不是叫你去杀人放火就行了。”
  “好好好,只要嗯哪管够我吃喝。不管嗯哪怎么说我都听嗯哪的怎么样?”爷爷不赖烦跟幺爹打关子。甩了甩手说道。
  “好,这是你说的啊。以后什么都听我的?”幺爹一听爷爷答应,利马高兴的不行。
  “跟我来。”说着拉着爷爷就往龙屋走。当时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个龙屋,是专门用来装龙身的。每次舞完龙,幺爹取回龙首,大家各自把自己家的那段龙身搬回屋去。我们宗族周围还有11个宗族,每到大年初一,十五晚上都必然会跟相邻的宗族斗龙。据说哪个姓斗赢了就一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因此这也是我们那每家每户都设有龙屋,对舞龙那么重视的原因。
  说起舞龙,我们家乡舞龙却是又与别处的不同,别处的龙只能分,7段,9段,13段。这三种,而我们老家是不分段数的,也就是有多少人就可以舞多长的龙。但如果只是这样,那斗龙岂不是变成了看谁人多?其实并不是这样,一个数百人的村里,往往舞龙的仅仅只有一二十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别处的龙做法基本都是用竹篾做框架,糊以纸,布一类的做成,所以相对轻巧。而我们家乡的龙则全是由环抱粗的实心木柱做成,然后前后用铁环相扣。两边一边9个铁环用来穿龙衣,所谓龙衣,既用布做成的龙皮。所以这种龙不是一般人舞的起来的。舞龙人必须气力大,并且还要会点功夫的才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没有力气,根本不可能舞的动龙身,其次不会功夫,龙一舞起来,下盘不稳是控制不住的。到那时候就不知道是人舞龙,还是龙舞人了。

  爷爷正埋头边走边想,幺爹葫芦里卖的啥药,就听的吱呀一声,幺爹已经推开了龙屋的门。常年不见天日的龙屋满是灰尘,只有香案上还算干净点,借着屋顶唯一的两块亮瓦漏下的光。才勉强能够看清屋里,人在黑暗中,虽然视觉不如平时敏锐,但是听觉却可以上升到一个极灵敏的高度。“嘶嘶”,什么东西在响?寻着声音看去,只是一眼,刷的下顿时就把爷爷汗毛吓竖起来了。爷爷胆子本来也不算小,只是在这黑乎乎的地方任谁看到那些东西都绝对会被吓一大跳,只见。在屋顶投下的光柱的光线下,一大一小两个龙头栩栩如生的摆在那。其中那个小的就是我们族每年斗龙用的龙头,然而那个大的,爷爷自问,却是从来没看到过。刚才发出嘶嘶声的正是这大龙头上盘着的一条蛇,仔细一看,更是不得了。巴掌大的蜘蛛,指头长的蚂蚁,筷子长的蜈蚣,海碗大的癞蛤蟆。跟列兵似的,齐齐成一字型排在那水缸大的龙头上。龙头是用一个完整的树根所雕琢而成的,大树的根须被修整成虬结的龙须,剩下的树身修成头嘴。整个龙头雕琢的真可谓是巧夺天工,须眼毕现。如果仔细看去,让人感觉,这龙头简直是连每一根胡须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多一根会显得太多,少一根则太少。只是爷爷搞不清楚为什么上面会贴着一道布满灰尘的黄符。正当爷爷准备伸手去揭下符纸看个清楚的时候,幺爹一下子抓住了爷爷的手腕。讲到这的时候爷爷跟我讲,说,我从来没想到过幺爹那双枯瘦的如鸡爪,不,是如鹰爪般的手会那么有力。粗糙的手掌抓的我手腕都隐隐作痛。这是原话。

  “这符可揭不得。”幺爹沉声说道。
  “为什么。”爷爷纳闷的问道。
  “这符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揭可就得死人。”幺爹慎重的说道。
  “嗤,不就是一木头雕的龙头吗?有那么玄乎?”爷爷虽然嘴里不以为然,心里却是有点打鼓,可能是因为刚进门就被龙头上的毒物吓了一大跳的缘故吧。可又不愿意服软。于是有意跟幺爹较劲。想听听这个老龙头的来历吗?幺爹也不跟我爷爷争辩,只是定定的看着爷爷问。
  “说起这老龙头,还得从我们的老祖宗说起,幺爹,也不等爷爷反映,就自顾自的讲了起来。
  “我们的族园,当时是比较靠近大河的。大河就是我们村前的一条大河,河的名字就叫大河,而这条河也确实很大。足有3,40丈宽。村里有弄水好手曾试过,水最深的地方,四五个人脚踏肩膀落不到底。所以一般人是不怎么敢在大河玩的。深是一码事,让大家更顾忌的是这大河还有一怪,那就是这河里经常淹死人,并且淹死的人一般都找不到尸体。
  我们老祖宗,确切说应该是你老祖宗(这里的老祖宗并不是字典里老祖宗的意思,我们家乡老祖宗一般是指爷爷的爷爷辈。辈分隔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远。),叫谭仁杰,在家排行第五,按排行大家都习惯叫他谭老五。却是个胆大的人,别人都恨不得对大河避而远之,唯独他偏爱在这大河玩。并且水性相当之好。据说,河里发大水的时候,不管水势多大,浪有多高,始终都淹不过他的肚脐眼。久而久之大家知道了,就给他起了个外号,水阎王。这个外号在当时也是有番说辞的。

  日期:2011-10-16 18:44:00
  爷爷就想这跟龙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看幺爹像深深的沉浸回忆中,于是也就只有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
  当年,谭老五21岁,正值年头开春,天气依旧很冷,大家都窝在家里围着火堆烤火。突然,他家院子里就围来了一大群人,里面还夹杂着带毡帽的官兵。人群在院子外就停下了,然后那伙官兵穿着甲胃分开人群就冲了进来,打头的进屋就双手抱拳,客气的问道,这里可是谭公,谭仁杰府邸?谭仁杰也算是读过两年私塾,懂些礼数,看对方的衣着应该也是个军官,然而却给自己行礼。就知道肯定是有事相求,并且事还不小。于是赶上去了托起那官兵答道:“军爷,有事还请直说。如此这般谭某可是担当不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