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29 18:49:00
81、
赵德泰一声叹息,良久,说道:“当初,蓝方九那个妖道告诉师父,他在那座破败的尼姑庵中,遇到一老一小,两个尼姑,在那个老尼姑的手中,竟然拿着师祖留下的半片阳鱼。”
“有这等事?”丁德孙惊得瞪大双眼。
赵德泰说道:“是啊。半片阳鱼乃是咱们正一堂的镇堂之宝,时至今日,已然丢失多年。师父听蓝方九如此说,无论真假,都要涉险去那座破败的尼姑庵看一看,结果,哪有什么老尼姑,只有一个会使‘驱纸术’的小尼姑在那里。最后,她使诈赢了师父,师父不但丢了木剑,连性命也丢在了那里。”
“原来如此。”丁德孙陷入了沉思。
“师父,什么是阳鱼啊?”赵半藏问道:“怎么咱们原来的道观找一条鱼作为镇堂之宝?”
赵德泰耐心地解释道:“你可见过太极图,由一只黑中有白的阴鱼和一只白中有黑的阳鱼构成。”
“原来是阴阳鱼啊。”赵半藏恍然大悟,说道:“想必,那半片阳鱼一定来历不凡,否则的话,师爷怎么会为了它舍生忘死呢?”
“是啊,听师父说过。”赵德泰说道:“那半片阳鱼乃是祖师爷的遗物……”
“祖师爷是谁?”赵半藏插嘴问道。
“他是我的师爷,你的太师父,正一堂的开山始祖。”赵德泰继续说道:“师祖姓陈,名讳若林,乃是一位世外的高人,听师父说过,师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刚落生时,便能开口说话,说得都是些阴曹地府的事情。他的父母甚是恐惧,请来得道的高士。高士写下一道灵符,用火焚烧,之后,洒在酒中,让师祖饮下,并对他说:前世的恩恩怨怨,不提也罢。
师祖喝了那杯酒,便不再说话,三岁时,开始学习读书写字,他天资聪慧,有过目不忘之才,诗书乐画,无一不精,小小年纪,已是声名远扬。可是,参加科举考试,屡次不中,三十岁的时候,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师祖深受打击,大病一场,病好之后,焚烧了家中所有的儒家经典,唯独留下了一本《易经》。师祖闭门不出,苦读十年,领悟了《易经》中的种种妙处,四十岁时,散尽家财,创立了正一堂,为四方的百姓赠药、医病,深得人们的爱戴。
师祖六十岁时,将正一堂交给他的大徒弟——也就是我的师父来打理,自己背着一把木剑,云游四海,访名山大川,结交世外的高人。他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偶遇了已经得道成仙的陈抟老祖。陈抟老祖喜好下棋,师祖与他下了三局象棋,结果输了三局。
陈抟老祖嘲笑师祖天资愚笨,让他速速离开。
师祖却说:若是有人想让展翅高飞的鸟儿,学会鱼儿遨游四海的本事。你说,到底是鸟儿蠢,还是人蠢?
陈抟老祖听了此言,微微一笑,说道:如此说来,你还有展翅高飞的本事?
师祖答道:下象棋总要拼个你死我活,杀机太重,我不喜欢。不如我们下几局围棋。
陈抟老祖又与师祖下了三局围棋,一赢两负,败给了师祖。陈抟老祖甚是惊讶,对师祖刮目相看,与他攀谈了三天三夜。师祖受益匪浅,险些窥破了天机。
三天之后,陈抟老祖飘然离去,临行之前,赠与师祖一只石头雕砌而成的太极图,对他说道:在这张太极图之中,蕴含了我毕生所学之精华。你拿回去,每日参悟,不可松懈,不出数年,定能得道成仙。
师祖得到那只太极图之后,参悟了十三年,终于在七十三岁的时候,窥破天机,得道成仙。临行之前,他将自己佩戴了多年的木剑和半片阳鱼赠与了他的大徒弟,也就是我的师父。之后,羽化升天而去。”
“师祖只给了师爷半片阳鱼,那么,另外半片阴鱼又给了谁?”赵半藏问道。
“半片阴鱼……落到了……金蟾老妖婆的手中。”丁德孙恨恨地说道。
“金蟾老妖婆又是谁?”赵半藏好奇地问道。
“金蟾老妖婆就是……”丁德孙刚要开口,却见赵德泰用眼睛狠狠地瞪着自己。他“哼”了一声,不再开口,低头喝着闷酒。
赵半藏见此情形,便不再追问,扭头继续问赵德泰:“师父,师爷得到了半片阳鱼,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赵德泰有些无奈地说道:“后来,师父手中的阳鱼,竟然莫名其妙的丢了……”
注:陈抟,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隐士。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绘制太极图的雏形。后世称之为“陈抟老祖”。
相传陈抟曾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对弈,以华山为筹码,赵匡胤输了棋局,登基之后,信守诺言,免除了华山地区的赋税。因此,后世留下了“自古华山不纳粮”的传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