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眼:北京城的那点故事》
第32节

作者: 缔娜飘飘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1-8-1 14:36:00
  小说连载:海眼:54手抄风水书
  队伍沿着楼梯向上走去,刘伟和他手下的人走在最前面,紧跟着是王健他们,朱彬彬也和他们走在一起。
  和尚从上车之后就一直不说话,自己在角落里摆弄着佛珠,不知道还拿出了几个小东西在看着什么,大家一直在聊天,也没去打扰他,现在刘义想了起来,问和尚。
  “和尚,刚才在车上你在看什么呢?”
  “哦,我占卜了一卦,在看卦象。”和尚说。
  “占卜,你还会这个啊?佛门里也有占卜吗?”刘义笑了。
  “有,不过涉及的很少,我师父是个道士,你忘记了?我的占卜之术是和师父学的,还有一些是自学的。”和尚说,看的出来,提起师父他还是很难受的。
  “自学?这些东西还能自学呢?不会是你自己研究吧?”刘义笑着问。

  “我又不是文王再生,怎么会自己研究出来。”和尚也笑了,“师父临走的时候,曾经给我留下了本书,是个残本,已经看不出来原来的样子了。看样子应该是个手抄本。”
  “这玩意还有手抄本呢?”刘义更觉得不可思议了。
  “最早的书籍都是手抄本的,至少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是这样的,而且手抄本其实在文丨革丨期间是非常流行的,文丨革丨时期,只有少量书籍允许出版,这些可以出版的书籍,经过了四人帮的审批之后,也没有什么可以阅读的意义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为了洗脑而出版的。但有一批以侦破和反特故事为主的手抄本文学在地下流传。流传最甚的时候,是1974年、1975年。当时,社会广为流传 的手抄本有300多种。其中,张宝瑞的作品占到二十多种。我和张宝瑞的私交甚好,也和他聊过许多关于小说离得故事,在文丨革丨期间,他也被无法出版的问题困扰许久,而且有的手抄本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许多读者因传抄这些小说,而受到过批斗,乃至被以“流氓罪”劳动教养。流传最广的作品有:《第二次握手》、《绿色的尸体》、《梅花党》、《一只绣花鞋》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手抄本小说。”高老解释道,“在文丨革丨期间,手抄本流行的主要是小说,但是由于当时的破四旧的活动,有的人为了保护起一些古老的书籍,不得已用手抄本进行备份,我想和尚看到的应该就是当时抄下来的关于风水学得书把。”

  “恩,应该是,师父说那是70年代的时候,一个在北京非常有名的道士交由他保管的,在这不就师父就和道士失去了联系,也许是云游去了吧。”和尚说。
  “那时候,恐怕已经没有云游的机会了,那个年代对于古文化的冲击,太大了。”高老又想起了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
  “那本风水书,好像是记录的是先天易,很可惜只有残破的一部分了。”和尚惋惜的说。
  “那个年代能保留下来,已经非常之不易了。如果真的是先天易,和尚,那本书会对你,有莫大的帮助。”高老笑了笑。

  “高老,那本书难道就是传说中伏羲氏所著的先天八卦?也就是周易的前身?”刘义问。
  “行啊小子,很难得知道周易的前身。”高老笑着看着刘义。“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神农氏创造成了连山易,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周文王加以总结整理,形成的现在人们知道的周易。能读懂周易的人,能够呼风唤雨,这并不是一句谣传。”
  “师父也和我说过,不要妄图去寻找那本书失落的部分,因为如果书全了的话,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因为有很多东西,是人无法理解的,知道的太多,反而会容易遭到天谴。”和尚说,“所以我也没刻意去寻找,只是偶尔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翻一翻,也算怀念下师父吧。”
  “那本书现在在哪里?”王健突然问。
  “你觉得我会随身带在身边吗?”和尚没好气的白了王健一眼。
  王健自讨了个没趣,继续和大家往前走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