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恶魔(犯罪心理、连环杀手)》
第60节作者:
英麒 时间紧迫,韩冷无法从容的去审视项浩然的成长过程,只能先从柳纯案入手。林欢的话不一定靠谱,身处感情旋窝的人,什么傻事都做得出来。只是时间过去那么久了,酒店的记录还在吗?通常酒店为了便于统计,对客史资料可能会多保留一些时间,但监控视频就不好说了。
果然,在项浩然和林欢开房的那间酒店的客史资料中,查到了他们的入住记录,但监控视频早被抹掉了。这只能证实当晚他们确实入住过,中间项浩然有没有离开,还是无法证实。
好吧,姑且以林欢的话为准吧!那么接下来要查什么?韩冷感到茫然。这大概就是理论家与实践者的区别,说起理论总是洋洋洒洒,真抓实干便会有力不从心、无处下手之感。尤其是面对警界偶像级的人物,你要怎么查?
回到支队大院,从车上下来,韩冷冷不丁发现支队办公楼门口原来一直架着摄像头,再往大院门口望,竟然也看见一个摄像头,韩冷顿时来了灵感。
项队自从连环杀人案发生后,基本上白天夜里都待在队里,只是偶尔回家换换衣服。项队确实挺在意个人仪表的,不管脸色多么苍白,神情多么疲乏,他身上总有一股干净清爽的香味,衣服也总是利利整整的,尤其是皮鞋什么时候都锃明瓦亮。像是一种强迫症。总之,不管他是回家换衣服也好,还是出去办事也好,正门以及院门口的摄像头都会记录下他进出的时间。
韩冷来到保卫处监控室,谎称自己的车子在院里被划了,想看看正门以及大院门口的监控录像。保卫处的同志先是表示同情,然后一脸歉意的说那一段区域的监控坏了。
“什么时候坏的?”韩冷问。
“大概有一个多月了吧。”保卫稍微回忆了一下说,“有一天下雨打雷,把线路烧坏了,连着摄像头也烧毁了。
“怎么不修啊?”
“修啊!听领导说,正好咱这监控设备老化了,赶着这个机会就一并全换掉,报告早打到项队那了,可一直没批。”保卫说完又补充,“可能是这段太忙,他没功夫管这档子事儿吧。”
韩冷出了监控室,在走廊里边走边琢磨。项浩然工作太忙,无暇顾及更换监控设备的事儿,倒也说的通。只是怎么会这么凑巧,偏偏发生在连环杀人案发生前不久?这里面会不会有人为的因素。。。。。。
今天晚上,凶手一定会作案,他是会惩罚“淫”的那个,还是“两舍”的?如果项队是凶手,他会如何绕过自己作案?他会不会将自己和林欢一起杀掉?
从与项浩然分手到现在,韩冷脑海里迸发了无数个问号,而答案的揭晓也许就在今晚!
日期:2011-10-8 15:05:00
项浩然与省厅专家组交接完案子后,便回到办公室一直呆坐着,桌上放着一份报告,项浩然盯着他,表情有些复杂。
桌上的报告其实也与连环杀人案有关,但项浩然并未移交给省厅专家组,因为那是一份调查韩冷的报告。
是的,他“曾经”怀疑过韩冷!韩冷在只有一起案例之时,主动找到他,提出凶手有可能是一个变态连环杀手的推论,并且很快就应验了,这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
首先从时间上。案发在韩冷回到春海工作的两个月后,而在此之前数年间这座城市从来未发生过诸如此类的变态案件。那么韩冷有作案动机吗?
项浩然浏览了省警官学校的官网,又在搜索引擎上搜了一番,上面有关韩冷的信息不多,但却让他意外了解到诸如韩冷这样的应用犯罪心理学家的窘困境遇。
中国是一个有死刑制度的国家,大多可研究犯罪人从被抓获到执行枪决间隔的时间并不长。而在这段时间里,案发地警方又始终处于各方的高度关注之下,是容不得有半点闪失的。一旦出现意外,对当地警方乃至整个地区的形象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种种压力之下警方也就无暇配合专家去做什么心理研究了。
接触不到实质案例,缺乏与犯罪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案例以及犯罪人的分析研究不够彻底、不够连贯,以致于这么多年国内在犯罪心理学的应用方面,基本上还是以借鉴西方的理论为主,严重缺乏本土化的研究总结。这也就导致了公丨安丨基层单位,在与该领域研究人员合作时,总是抱着审视、鄙夷、不信任的态度。
由此项浩然不禁想到,这对于一个自信满满、满腔抱负的年轻犯罪心理学家,应该会是一个不小的困惑吧?那么韩冷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想要证明自己,进而挑战警方呢?
当然,这个动机看起来有点想当然了,也太过牵强,那么有没有可能因为受到某种刺激,让他心里产生畸变,进而靠犯罪来发泄困惑呢?
“怀疑每一个人”,是每个丨警丨察时刻都要保持的警惕性。但是怀疑你的同行,怀疑同样是丨警丨察身份人,那就要谨慎了。丨警丨察这份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更要讲究团队合作精神,彼此不信任又怎么能够放心把命交到彼此手上。项浩然心里清楚,作为丨警丨察当你必须要怀疑你的同伴时,最好还是低调些,要有充足的证据,别到最后尴尬收场,让自己威信扫地,所以他便尽量回避与韩冷正面交锋,转而在暗地里收集证据。
项浩然不是韩冷,说不出太多的理论,但是他有他的总结,而那些总结大多来源于实践,以及在实践中靠经验累积的直觉。它们与韩冷的理论是想通的。正如韩冷说过的,变态人格的形成具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必定伴随着种种磨难。于是项浩然便想要在韩冷的生活经历中,去寻找有可能对他心理带来畸变的因素。不过,当时这只是个模糊的想法,真正促使他去行动的,是因为曲志刚的一个电话。
曲志刚给他打电话是想褒扬一下韩冷,因为韩冷帮他解决了一次解救轻生者的任务。曲志刚还特别提到,韩冷用自己坎坷的故事,最终打动了轻生者。当项浩然听完曲志刚复述韩冷的故事时,突然觉着好像嗅到了某种异样气息,于是便委任曲志刚在暗地里全方位的调查韩冷。
日期:2011-10-8 15:43:00
曲志刚这份调查韩冷的报告做的非常详尽:
韩冷出生在一个父母长年分居两地的家庭,爸爸曾经也是一名丨警丨察,在外省工作,母亲是春海当年唯一一家星级酒店的大堂经理。由于爸爸的工作性质,一年也回不了几趟家,韩冷的幼年生活大多是跟母亲待在一起,母亲事实上便成为他唯一的精神导师,所以韩冷自小便养成细腻、敏感、矜持,略偏向于女孩子的性格。经验告诉项浩然,高智商有组织能力的犯罪人,细腻、敏感的性格是必不可少的。
项浩然特别关注了报告中对他妈妈的描述,因为假设韩冷心理会产生畸变的话,她很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韩冷的妈妈容貌漂亮,气质出众,这一点周围的人直到现在提起还会赞叹不已。但是他的妈妈也是个极度虚荣的人,对于昂贵的穿衣打扮有着近乎于病态的迷恋,而且由于在星级酒店工作常年接触外国人的原因,她对国外奢侈的生活无比向往。在她一再的要求之下,韩冷六岁那年,爸爸辞掉丨警丨察工作回到本市做起了生意。在此之前,他毫无做生意的经验,结果不到两年便赔光了家里的积蓄,甚至连房子也搭了进去。韩冷全家从楼房搬到平房,生活急转直下,而雪上加霜的是,妈妈此时向爸爸提出了离婚,并且很快随一个大她三十多岁的老头子去了日本。
项浩然能够想象的到,这几乎于转瞬之间的连续打击,对一个幼小的心灵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伤害。随后,韩冷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走路总是低着头,对邻居的搭讪也是置之不理,偶尔有人向他问起妈妈的消息时,他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这一切直到他的继母沈晓敏出现,才有所缓和。
沈晓敏和韩冷爸爸是小学同学,在结束了同样一段不幸的婚姻之后,带着一个长他一岁的女孩与他爸爸结合了。沈晓敏是个非常好的人,她心地善良,辛勤贤惠,对韩冷视如己出。无法详细了解她到底为了这个家付出多少辛劳,总之一段时间之后,韩冷和爸爸的脸上重新洋溢起笑容,邻居们也时常能够看到四口之家一起散步的温馨场景。也许有了沈晓敏这个强力后勤,韩冷爸爸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开始越做越大,韩冷也一步步顺利的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直至大学。
据当年周围的邻居说,在填报大学志愿时,韩冷曾和爸爸有过一番争执。爸爸坚决反对他报考公丨安丨院校,而且还是冷门的犯罪心理学专业。做过丨警丨察的爸爸深知这份职业的辛苦,他不想儿子再遭这个罪,而且学犯罪心理学的在基层单位很难找到对口的岗位。不过最终韩冷还是在家人不理解的目光下,执拗的报考了公丨安丨大学的犯罪心理分析和研究专业。
家人不能理解,项浩然却能够理解韩冷的选择。虽然沈晓敏的出现,缓解了韩冷压抑和焦虑的情绪,但并未从根上治愈他心理上的顽疾。这一点在他选择女朋友的标准上就能看的出来。
在大学期间,他拒绝了众多貌美如花的女生追求,却选中了素面朝天相貌平平的王曼。个中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讨厌浓妆艳抹漂亮的女孩,她们身上都有妈妈的影子,妈妈的背叛始终是他心口上的一道疤痕。他选择犯罪心理学这个专业,其实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甚至有可能他当时已经有过暴力幻想了,他想通过学习来治愈自己。
可惜这段灰姑娘和王子的恋情,并没有给韩冷带来好运,反而对他心理造成了更大的冲击。那一次,他的精神殿堂彻底的坍塌了——韩冷的初恋女友王曼,在遭到**之后跳楼自杀了。他的同学说,当时他彻底的崩溃了,甚至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在家人的呵护之下,韩冷才勉强完成了学业,拒绝了校方让他留校的邀请,应聘到省警官学校任教。
可以说,当项浩然接到报告反复读过之后,心深深的沉了下去。经过几天的相处,他已经对韩冷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欣赏,他欣赏他的隐忍、耐心和看似真诚的态度。对韩冷了解的越多,越觉得其实他们是同一路人。不管是韩冷的笑容,还是他的冷漠,都是隐藏痛苦的面具,他有一种逢遇知己的感觉。
而曲志刚的这份调查报告,却分明显示出韩冷在心理上的确存在缺陷——天才和疯子只一线之隔,那么心理变态的和研究心理变态的又能差着多远呢?尼采说过,你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回望你。总是站在变态者的角度去揣摩心理,时间久了会不会难以抽离,会不会被同化?尤其对一个本身心理就不够健康的人。
还有,一直以来,对凶手的解读全部来自韩冷的分析,而凶手的行为又是那么的复杂、专业、和怪诞,韩冷都能逐渐破解,究竟是因为他业务出众,还是他跟本就是要借着专家身份,将自己(凶手)的理论一点一点宣扬给世人呢?
甚至,就连那场所谓的与凶手相遇,都好像是韩冷一手策划的。凶手杀死那么多人,为什么会放过他?为什么被高速行驶的车撞过,却只伤到了一点筋骨?
当然,现在回过头看,项浩然怀疑韩冷进而全面调查,还是有必要的,但事实上也确实浪费了不少时间。当时,在他看过曲志刚的报告后,又暗中派人跟踪了韩冷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杜三牛被杀之时,跟踪人员证实了韩冷的不在场证据,他的嫌疑才彻底解除掉。
此时,这份报告摆在桌上,项浩然想着要怎么处理。不交给省厅专家组,就是不想让郭德清知道,否则被他利用上,有可能对韩冷造成不好的影响;再者说,如果让韩冷知道这份报告的存在,他会有什么反应也是未知,案子到了关键时刻,这时候节外生枝恐怕会对查案不利。
“到底应不应该告诉韩冷呢?”项浩然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