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5-03 08:57:00
70.山精树怪一箩筐(上)
提到山精树怪,最早的认识是在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中。
一日,取经小分队来到荆棘岭,唐僧被一老头摄走。这次还不错,认识了四个有文化的老诗人——劲节公、孤直公、拂云叟、凌空子。这四个树精(一株大桧树,一株老柏,一株老松,一株老竹)不吃肉也不成亲,搞了个文艺沙龙。皓月清风,吟诗作赋,玩得相当惬意。
正在这时,一枝红杏出墙来。雨润红姿娇且嫩,烟蒸翠色显还藏,杏仙一见唐僧,不禁春心大动,极尽挑逗。四个老头也跟着起哄,要当媒人。只怪他们太不了解唐僧了,谈谈佛法谈谈文学没问题,要是往谈恋爱上整,绝对是捅了肺管子,说翻脸就翻脸——这一路都拒绝多少了。
最后,三大护法找来了。八戒抡起耙子,就是一顿刨:叫你们不想着我!可怜可叹,植物们一时兴起,引来大祸(原著结果)。知道这样,还不如大战僵尸呢!
唐僧出没,请注意啊!
是是非非暂且不提,人说草木无情,可能不太准确。现在有科学家证实,植物也是有感觉的,比如一棵树生了病,它会用特殊的方式发出警报,通知兄弟姐妹们注意。不管此事是否属实,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总是没错的。古人对草木的生长,也是极为重视,他们认为,在一生一长一枯一荣之间,大有文章。
汉成帝永始元年,河南郡大道旁的驿站里,生长着一棵臭椿树。这棵树除了没有头发,长得和人脑袋一样,胡子、眉毛、眼睛一应俱全。汉哀帝建平三年,汝南郡西平县遂阳乡也有一棵这样的树,身体青黄色,一张大白脸,头上长着胡须、头发,而且还能不断生长。
京房认为,树木长成人的样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说明君主道德败坏、出身低微的人要执掌大权。对比汉哀帝和王莽的所作所为,确实如此。
汉哀帝建平三年,零陵郡也有一棵奇树。这棵参天古树有一天突然倒地,老百姓锯木当柴,发现它差不多干枯了,树根有九尺多。三个月后,这段枯木回到原来的地方,又活了。特约评论员京房说:如果不走正道儿,一味乱搞,比如妃子皇后专权啥的,就会发生无根之树复活的事情。汉哀帝刘欣十九岁即位,沉迷酒色,男女通吃,二十五岁就一命呜呼。要说怪事丛生,也怨不得别人。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大兴土木,营建宫殿。砍树的时候,出事儿了。先是砍濯龙园的树,大树冒出鲜血,又去砍梨树,树根也出了血。曹操心里非常不痛快,修个宫殿整地血乎拉的,不吉利呀,从此一病不起,当月就死了。
蜀汉景耀五年,宫廷内有一棵大树,自己“咔嚓”一下折断了。“蜀中孔子”谯周预感到事情不妙,他在大柱子上写道:“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意思是魏国人多势重,天下归附,蜀国要够呛啊。后来,众所周知,蜀国灭亡,人们再品味一下谯周的话,不由赞叹:这真是一个乌鸦嘴呀!
树木成精成怪,在志怪小说中,不足为奇。一种是千年修炼——落落森森远俗尘,苍苍爽爽近仙乡;一种是前面孔子所说,树木老而不死,精灵前来依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庐江郡龙舒县陆亭河边,有一棵大树,身高几十丈,比“世界爷”还牛,上面住着几千只黄鸟。当时天下大旱,寸草不生,人们急得满嘴起大泡。实在没辙了,有人提议:“我看那棵大树总冒黄气,可能住着神灵,我们向它祈求一下,看看能不能好使。”
……
日期:2013-05-03 14:12:00
71.山精树怪一箩筐(中)
有病乱投医,别管看到的是黄气还是黄鸟儿,试一试也无妨。于是,大家带着酒肉,前去祭拜。
且说陆亭有一个寡妇,叫李宪,思想进步,作风优良。这天半夜,她起来上厕所,恍恍惚惚中,看到屋子里站着一个女人,穿着绣花的衣服。
“有鬼呀!”李宪“嗷”的一声,瘫倒在地。
“大妹子,你别怕,我不是鬼。”那个女人说话了,“我是树神黄祖,能够兴云降雨。因为看你这人不错,所以来帮助你过日子,顺利传达一下我的意思。今天早上父老乡亲们到大树前来求雨,我都听到了,并请示了天帝。现在批文下来了,明天中午就会下雨,请大家周知,做好防汛抗旱准备。”
李宪听了,这才站起身来,深鞠一躬,对树神表示感谢。第二天一早,她就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大家。看着天上火辣辣的大太阳,大伙儿将信将疑:能这么灵吗?
漫长的等待,终于到了中午。
真准时啊!原本烈日当空的天气突然狂风四起,只见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片刻的工夫,大雨倾盆而下,江河暴涨。人们在雨中又跳又笑,手舞足蹈。
黄祖真够意思!大家纷纷解囊,给树神盖了一座漂亮的祠堂。
树神通过李宪传话:“乡亲们如此盛情,我也得表示一下。这有一些鲜鲤鱼,大家拿回去尝尝吧!”说完,几十条鲜鲤鱼劈里啪啦地从天上掉到祠堂前,活蹦乱跳。人们更吃惊了,从此天天祭拜,香火不断。
过了一年,树神又传下话来:“乡亲们,最近这里要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我该走了,你们也各自保重!”离开之前,她交给李宪一个玉环,对她说:“这个东西你收好,它能让你遇难成祥,保全性命。”
没过多久,刘表和袁术起兵互掐,龙舒县的老百姓四处逃难。战火中,李宪的村子始终安然无恙。
这是一个双赢的故事,人神互爱,融洽的调调儿令人喜欢。不过说起来,两者之间也有许多不和谐。它们和人的矛盾,有点像拆迁办和钉子户的关系。一个让搬,一个说搬不了;一个说是暴力抗法,一个说是维护权益。至于最后的结果,往往就谁的腰杆儿硬。
秦朝的时候,武都郡故道县有一座祠堂,里面长着一棵梓树。秦文公二十七年,一个晴空万里的上午,祠堂里来了几个伐木工。他们受秦文公的派遣,来砍这棵梓树。这些伐木工都是专业队的,砍个树,那不跟玩儿似的。几个人围着树看了看,开始下家伙。
刚砍几下,出事了。刚才还好端端的天气突然变色,狂风夹着暴雨席卷而至,把几个伐木工刮得东倒西歪,一个个成了落汤鸡。
下次出门得看天气预报啊。
伐木工们大叫倒霉,找来几个草帽戴在头上,接着砍树。可是,咔嚓咔嚓,费了半天劲,连个口子也没留下。仔细一看,原来这树带自动愈合的,砍开长上,砍开长上……几个棒小伙忙活了一天,树和没砍的时候一个样儿。
怪了啊!
秦文公得到伐木工的汇报,十分生气——好几个人连个大树都搞不定,怎么吃上这碗饭的?他找了四十多个士兵,每人手里拿着一柄大斧,来替代伐木工。顺便说一句,要是树能砍倒,把伐木工的脑袋也砍下来哈。这个水平,以后也就不能在林业系统混了。
斧头帮来势汹汹,到了祠堂,不由分说,上下左右一起动手,开始暴力拆迁。斧头带着风,可着劲儿往梓树上招呼,结果是没有结果,梓树毫发无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士兵们全累趴下了:“这就是铁树也砍烂了,人猛斧利,楞是拿它没办法,不行了,歇会儿先。”大家嚷嚷着,各自找房间休息。其中有一个士兵,在这次执法行动中脚受了伤,他哪也没去,躺在树下休息,打个盹儿。迷迷糊糊中,他听到有两个人在说话。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