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长虫窟、野猪岭、老坟茔、山魈、黄皮子等大山深处的故事》
第2节

作者: 一只鱼的传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这狗熊气人。要说吃,也吃不了多少,拿也就是一穗,但是它祸害苞米厉害。它见了嫩苞米,就胡乱咬几口,然后扔掉,再看见一个,再咬几口,一个晚上下来,半个山坡的苞米都被祸害干净了。
  老林子里的怪事多。你就是一口气说上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你哪天进山,随便敲开哪户人家的大门,主人盘腿坐在炕头,就着自家酿的苞米酒,能给你讲满满一箩筐。
  日期:2011-10-11 1:28:00

  我还记得,爷爷当时扑搭扑搭抽着旱烟,对我瓮声瓮气地说:“其实吧,深山老岭中最可怕的,并不是这些看得见的野物。那传说中的山魁,坟包里的毒蜂,追着人咬的野鸡脖子,铺天盖地的瘴气,地下突然渗出的迷雾、成千上万的白草耙子,往往更可怕。”
  很多年以后,我走出这片大山,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山魈、土蜂子、毒雾,而是最诡异难测的人心。
  这些,就是后话了。
  日期:2011-10-11 10:48:00
  后来,我考学到了北京,稀里糊涂念了个地质勘探专业,好歹也毕业了。那年月,毕业还包分配,不过也得看关系,关系到位,说不定给你个留京名额,工作、户口一并解决;关系不好,搞不好发配你去边疆戍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

  我当时经人指点,趁着天黑,拎了一网兜烟酒去系主任那送礼。刚到他宿舍,就听见屋里有女人尖叫,撞开门一看,系主任光着上身,正在撕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衣服。哥们当时年少气盛,拎起酒瓶子就给他脑袋开了瓢。这衣冠禽兽当时捂着脑袋,说没事,没事,喝多了,喝多了!临到毕业时,果断把我下放到黑龙江一个荒僻的林场看林子。

  林场就林场,我还挺高兴,那么多年没回过大山了,说不定还能去我姥爷家窜窜门子什么的。谁料到,我给家里去了封信,说明了一下情况,并表达了坚决戍边的意愿,家里收到信后,却十万火急,连发了三封电报,让我无论如何不能去林场,让我自谋生路。
  日期:2011-10-11 10:54:00
  那时候正赶上经商热,学历贬值得厉害,我这个专业,文也不行,武也不行,经过一番折腾,最后去了前门一家皮货店看铺子。当时本想是先过渡一下,没想到这一过渡就是三年,我也从伙计做到了掌柜,不仅对皮货了如指掌,赚的钱能置办起一座宅子,更接触到皮货生意背后的地下世界。
  老北京水深似海,前门更是深不见底,多是前朝的东西。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透着古韵,透着沧桑,我在这里横浸了几年,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一合上眼,就变成了半个古人,直接走进了《城南旧事》,走进了《茶馆》里。日子过得实在太安逸,世界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变化着,我这边却像守着一潭死水,无论外面怎么天翻地覆,我依旧是闲庭信步,波澜不惊。

  才这么想着,生活却突然开起了我的玩笑,将我卷入了无底的深渊中。后来,我每每回想起这些,也只能叹息一声,也许,这就是所谓命运吧。
  日期:2011-10-11 12:59:00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斜躺在躺椅上,半眯着眼,摇着一把折扇,一面听着马三立的相声,一面偷眼瞄着铺子里唯一一个客人。
  那小子一身白领打扮,小眼睛,塌鼻梁,贼眉鼠眼,在那心不在焉地看着,一会摸摸草狐皮帽子,一会拽拽花豹皮尾巴,一看就不是真正买皮草的人。
  我跟伙计马三使了个眼色,让他盯紧点,自己揭开茶碗,抹开花茶末,有滋有味地喝了起来。
  您吧,不明白这皮货生意里的门道。
  皮货这行,每家都有几个固定的老主顾,什么好要什么,不差钱都是人傻钱多的主。这些财神爷不能骗,每年压箱底的真宝贝,都得给他们留着,地道货色,地道价钱。他们买皮货,可以预定,也可以定做。要红狐皮,就绝不用染色的草狐皮糊弄他;要金钱豹皮的大衣,就万万不可用花豹皮的大衣凑合。
  这几个老主顾折腾完,一年的生意就做的差不多了。其他的过路客,能蒙就蒙,能骗就骗,有一个算一个,典型的杀生不杀熟。
  不过说句老实话,这些过路客身上,也榨不出几枚大钱,就是赚壶茶钱,咳!
  日期:2011-10-11 13:22:00

  那小子装模作样看完了几色皮货,慢慢蹭过来,对我小声说:“老板,有狗没?”
  我头都不抬,稳稳按住茶杯,说:“出门左转第二条巷子,有一个挺大的狗市。”
  小伙子着急了,结结巴巴地说:“我不是要那种狗,我是要那种狗……”
  我悠闲地品着茶,说:“你要哪种狗,都得去狗市。”
  他彻底慌了,鼻尖上沁出了一滴汗珠,结结巴巴对我说:“老板,我是来买……那种狗……气狗。”他用手做了个射击的姿势。
  我当然知道这小子不是买皮货的,这小子一看就是青头,他是来买打鸟的气枪。圈子里,把枪叫“狗”。长枪叫“长狗”、短枪叫“短狗”,气枪当然就是“气狗”。还有一些做工粗糙的枪,连狗都不配叫,只能叫“鸡”。

  其实,这些都是网上流传的扯淡叫法,他们以为自己很懂了,其实就是屁。要从江湖黑话论起来,短枪叫“猪脚短”,长枪叫“长的”,谈买卖时,没有谈钱的,按“个”谈,一个就是一万。说起来,民间造把“猪脚短”,也就三百元钱本钱,卖到深圳去,能卖到“十个”。
  日期:2011-10-11 15:32:00
  这毛头小子,胡子还没长全,还跟我对暗号买狗,一看就是黑帮电影看多了。这京城重地,我要能给他弄来狗,用不了一下午,就得被请局子里喝茶去!
  在70、80年代,买狗很容易,长短都有,军用、民用的都有。军用主要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民用的主要是打鸟的气枪,还有山里猎人自制的火药枪。当时买狗分成了几块。东北买狗去满洲里;西北则去青海东南化隆德,贵州松桃;京津这片,主要去著名的箱包市场白沟。说起来很有意思,白沟不仅卖箱包,卖狗也一样。前几年北京破获一起特大黑社会案件,缴获了几把超级杀伤武器,冲锋狗。丨警丨察差点疯掉。要知道,京城对枪支管理极严,别说一般人,就是丨警丨察平时出勤也不允许佩枪。那人被大型伺候后,才说出来,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在白沟搞到的。

  日期:2011-10-11 23:53:00
  这还好,听东家说,云南一些边境地区更要命。他们卖狗和卖白菜没任何区别。卖主一身农民打扮,身前放了个大箩筐,箩筐最上面堆了几颗大白菜。人就僦在市场里吃烟卷,看都不看箩筐一眼,看起来就像一个最普通的菜农。
  这个菜农卖的可不简单。他面前的箩筐里,上面一层摞的是白菜,下面是枪,长短都有。
  圈里人人都懂,买这个不能看,要把手伸进去摸,摸到中意的东西,就要用专门的黑话,和卖家讨价还价。
  好多游客不懂行,偏又好奇,问卖主箩筐里是什么?
  卖主叼着烟袋,斜着眼看看他,挥挥手让他赶紧走,这个它买不起!
  游客失了面子,当时面皮通红,上了脾气,非要打开箩筐看,那里面到底有什么。
  卖家也不阻拦,要看你就看!他悠悠吐出一个烟圈,烟圈袅袅,缓缓漂浮着。

  游客得意洋洋扒开白菜,待看清楚了里面的东西,一下子傻眼了。这个……不买行吗?
  当然不行。
  你既然看见了,那就要买,买了就是共犯,也不怕你举报。
  要是不买,那肯定有问题,是不是要去举报?
  你不买,这些亡命之徒当时就敢掏出狗,当场一枪崩了你!

  不开玩笑。
  日期:2011-10-12 9:47:00
  当然了,这些都是7、80年代的事情了。从80年代末开始,枪械管理就格了。96年,《枪支管理法》实施,国家开始清查、收缴各种民间枪支。特别是奥运后,中国所有贩卖枪支的地下渠道几乎被一网打尽,甭管是地上还是地下,彻底被洗白了。
  扯远了。
  那个小伙子见我半天不言语,不停用袖子擦着一脸油汗,小心翼翼跟我说:“是……是孔哥介绍我过来的……他说,说,你有路子……”

  我缓缓直起身,看着他:“哪个孔哥?”
  “孔……孔旗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