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第55节作者:
中国倒爷 日期:2011-08-19 07:34:33
第三十九章 生意转机
1996年的夏天生意十分平淡,除了卖些文化衫,运动服,没有什么特别走俏的货,夏天是淡季,生意不好纯属正常。挨过了夏天,终于迎来了秋天,当芬兰湾的凉风吹过来的时候,生意也就渐渐好了起来。我从莫斯科上了一些毛衣,还有旅游鞋,卖得都不错。毛衣是专供女人的,而旅游鞋适合各种人群,不分男女,也不分年龄大小。那段时间,生意一直很火,所以白天我会尽量守在摊位上,给大家帮帮忙。也许是开学的缘故吧,那阵买货的有很多学生,而且都是和家长一起来。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对父子来买鞋。那是九月初,学生们刚开学。男人四十多岁,瘦瘦的,中等个儿,眼睛笑眯眯的,人一看就特别朴实。儿子十一二岁,一副中学生的模样。两个人穿的特别朴素,衣服很旧,但洗的很干净。男人走到十二号摊位前,小梅在摊位上,我在旁边帮忙,因为是周末,来买货的人太多了。
男人手里拿着一沓卢布,很厚,大概有三十万卢布吧,一看就知道刚领的工资。父子俩挤到我们的摊位前,父亲用手指了指案子上的旅游鞋,问小梅:
“姑娘,鞋子多少钱?”
“五万(卢布)”小梅没有正眼看她,直截了当地回答。
说起来也怪,小梅卖货态度挺横的,有时甚至是不讲理,但她的摊位前却总是宾客盈门。小梅外表看起来挺凶,但她很能拿捏火候。她是看人下菜碟,句句话直捅到你心里的要害处,但又不会超越你所能承受的底线。因此,她给人的印象是能力很强,同时又非常有主见。不少老太太都喜欢和小梅聊天,常常闺女长闺女短的叫个不停。有了这样几个忠实的粉丝,小梅的生意做起来如鱼得水,格外轻松。人有时很贱,同样的东西非要挤在一个地方买,而买的人越多,摊主越牛,态度也就越差,小梅就是个典型例子。隔两个帐篷就是星火的八号摊位,与小梅的货一模一样,可这会儿鲜有人去他那儿,人们一窝蜂地扎堆挤在小梅这儿,也许这就是蝴蝶效应吧,一个人很容易传染下一个人。
中年男子给小孩挑了一双旅游鞋,小孩试了试,有点大。于是,父亲问小梅有没有小一点的。小梅看着身后的一大堆鞋盒子,面露难色。由于鞋子有好几种颜色,每个颜色又有七八个尺码,找起来很费事。小梅有点烦,敷衍了一句:
“小号的都卖完了”
“这。。。。。。”父亲为难地看了看儿子。
儿子把目光瞄向爸爸,爷俩拿着鞋子犹豫了好一阵,最后,父亲还是掏出五万卢布,交了钱。随后,父亲又为儿子买了一套仿冒的阿迪达斯运动服。买完了衣服,爷俩千恩万谢地走了,在他们渐渐走出我视线的那一刻,我的心震颤了一下:多么亲密的父子啊, 那种依依不舍的亲情,那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父子之情让我羡慕,让我敬仰。父亲爱儿子,儿子又是那么体贴父亲,儿子知道父亲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挣钱不易,所以他不贪求什么名牌,追求奢侈的物品,而是心甘情愿地来到市场买廉价的东西,只要父亲喜欢,儿子就喜欢。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天下父亲的伟大,同时,拥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做父亲的该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卖的衣服并不贵,但即使如此,对于普通俄国人来说,要买上一套也得好好掂量掂量。想到人家挣钱不易,我们就要将心比心,不能糊弄,更不能欺骗,否则既不道德,也不利于生意的长远发展。做任何事都要讲良心,做生意尤其如此。
从莫斯科上的运动服大部分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是拉锁。可以说,十之八九的拉锁都不好用,因为做工成本低,用的拉锁都是便宜货,新买的衣服用不了几次拉锁就会滑扣。还有一些拉锁上的太紧,抽抽巴巴的,很不好用,这多半是因为加工时,为了赶工期,不等衣服铺平就忙着安上拉锁,导致拉锁缝合很不顺溜。
在俄国做生意有个特点,上货时当场验货,事后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卖主概不负责。道理很简单,人家是大批发,价格上已做了很大让步,其次,这些人生意做的太大,根本没时间跟你婆婆妈妈地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从莫斯科科把货运到彼得堡,如果不出现太大的问题肯定不会退货换货了,因为有些货季节性很短,等你退换货时,货已过季了,另外,货主早也换了别的货,你退给他,他只能当垃圾处理了。还有,坐八个小时的火车去退货显然不值得,对吧。所以,一旦衣服买来了,咱既不能去找经销商,也不能怪厂家了,售后服务只能自己来解决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镜头:我们四人每天往家背十几套运动服,吃过晚饭后,大家聚在一起修补运动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