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两段婚姻的渣男,看了“拒绝玻璃心”的帖子,有话要说》
第10节作者:
zhidao518
因为我工作的关系,我接触的女孩子比较多,都是17-25岁之间的。涉及的范围主要是安徽省内。接触的多了,也就发现了一些规律。
日期:2013-06-26 18:46:47
继续
————————————————————————
上次讲到因为我工作的关系,接触的女孩子比较多。然后也就发现了一些规律。
比如说,越是偏僻地区的女孩子,订婚越早,结婚越早。
越是城市里的,读书多的女孩子,结婚越晚。
在皖北的很多农村,18-20岁结婚,很正常的一件事。男孩子也是如此。
这个年龄结婚,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中,很正常。
因为我上面讲了,中国是农业社会,就需要劳动力。而且男劳动力最好。古代人平均寿命又短,传统上一般都是一个大家族一起生活。
所以,早结婚,早生子,多生子,最好生儿子的思想一直影响了中国这个社会几千年。
小农经济下结婚特别早,再加上“女子无才便是德”,再加上“男尊女卑”等等思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怎么可能有科学的教育?
大环境的社会影响了小环境的家庭。
最后,一个个渣男,包子女就被新鲜出笼了。
日期:2013-06-29 19:19:00
前面我剖析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接下来我要讨论一个更深入的话题。
就是基因与遗传对人的影响。
还是从我们村子里讲吧,首先讲我们一个Z姓的大家族。
我们这个大家族目前可以考证的“祖先”,是在相距现在不远的清朝末年,从山东某农村迁移到皖北这个偏僻的小乡村的。刚开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在本地娶了媳妇,从此安家落户。
到目前为止历经一百多年,在我们这里繁衍了几十个家庭,几百号人。
话说,这位“祖先”传到第二代的时候,其子女的家庭就出现了贫富的分化,其中一个儿子因为比较聪明所以置办了比较多的家业土地,也娶了一个当时让村里人羡慕的妻子,最后成为了村子里的小地主。这位“小地主”后来生育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时值民国向共和国过渡的那段时间,由于“地主”的身份,不久,其财富被剥削,土地被没收。家庭归于平淡。
但我前面讲了,他是比较聪明的一个人,又娶了一个相貌好的妻子,优秀的基因得到遗传,所以其四个儿子,大儿子在解放前已经到城市里打工定居。二儿子定居在农村,60年代的时候大儿子、二儿子因病因饥饿相继去世。其三子,在解放前就被人推荐到私人店铺打工,后来在50年代的时候“公私合营”,成为集体职工。四子读书用功,后来毕业后当了乡村老师。小女儿因为年轻时候,长相端庄,也从农村嫁给了城市的工人。
而先是当私人店铺的学徒,解放后成为“集体职工”的三子,就是我的爷爷。我爷爷相貌堂堂,后来和我奶奶成家后,养育了六个子女,也就是我父亲这一辈。
这时,屈指算来,从山东移民到皖北的“祖先”到此时已经繁衍到第四代了。
但仅仅是四代人,从我爷爷的父亲,即“小地主”往下来,所养育的后代素质明显不同与村子里其他Z姓的。我父亲兄妹六人,除了我爸因**期间不能高考外,我的姑,叔早期均通过读书从农村迈到城市。要知道,在60、70年代,想从农村走到城市里,只有读书或者参军这条路。
而我四爷爷,也就是我爷爷的弟弟。共养育了3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2个儿子也继承父亲的基因,成为乡村教师,一个儿子务农,一个女儿嫁到城市。
上面我讲了,我们这个村子,是一个位于皖北非常偏僻的地方,穷山恶水。地下水含氟量高,所以,村里大部分人都有氟斑牙。人自然就显得歪瓜裂枣了。
但我的爷爷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奶奶身材也比较结实,高大。所以我的父亲兄妹六人,不但生活、工作上比同姓同辈走在前列,身材骨架上也都是魁梧健壮,牙齿洁白,五官端正。
但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集体工”,不可避免的有些农民的性格。比如我爷爷脾气暴躁,认死理,脾气倔,从来不认错(我奶奶语)。
然后,不但我的父亲,连我的姑姑,叔叔也都是脾气暴躁,认死理,宁折不屈型。他们虽然陆续从农村走到了城市,但由于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导致虽然在城市的单位上班,却都遭遇了这样那样的坎坷与阻碍,他们教育子女的方法同样简单而粗暴。导致刚刚在他们身上出现的辉煌又在孩子身上归于暗淡。
这样总结的话,可以看到:
我的老太爷,也就是我爷爷的父亲,因为聪明,又娶了一个端庄的妻子,所以深深的影响了我们至少三代人,聪明的头脑与端正的五官都得到遗传,给后代带来福祉。但传统农民身上固有的一些坏脾气,坏性格也得到遗传。给后代带来磨难。
有时候,我就想,农民他为什么成为农民?肯定有他的原因。他的基因里,性格里一定有某种东西,注定他只能成为一个农民。而且,在时间流逝的长河中,如果中途没有什么有学识的人进行思想与理念的剧烈改造。则性格与习惯会形成基因,从而世代沿袭。
所以,一个农民,即使他的居住地改变了,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里去了,他也成为不了一个城市人。也会面临着很多的观念的冲突,思想的斗争,习惯的不适应。如果这位农民天资聪颖的话,也许当代就可以改变,如果生性愚钝,则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适应。
说到底,根本就是中国的农村还是那种沿袭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小农思想的根据地。而城市人的思想却是日益向西方国家的价值观、理念靠拢。中国的农村人,与中国的城市人的这种冲突点,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某种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所以,我理解城镇化,并不是把人的户口改成城市的,居住地改成城市的,就变成城市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城镇化,至少需要2-3代人)
日期:2013-06-29 23:38:40
继续
——————————
然后到了我这一辈,我兄妹共三人,我,妹妹,还有个小弟。
因为我父亲的聪明能干,给我们创造了比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我们三个人长期以来,都比自己小时候的同学,邻居都生活的优越的多,现在的交际圈,平台也高的多。
如果往前再追溯的话,我认为,其实这种今天想相对于同村人明显的优势最早可能在我老太爷那时候就开始累积了,经过我的爷爷,父亲,到我。才发生巨大的差异。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命运”,”命”应该就是指先天的,我们每个人在一出生的时候,由于你出生的地理位置,时间年代,家族情况,父母的文化,思想的不同,已经意味着会有不同的“命”了,基本你的一生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与走向。至于“运”,则是后天的,是在先天基础上的“运气”而已。
过去的,我们无法改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