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最早一代特种兵回忆录》
第4节

作者: 金色蒲公英1942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部队不一样,部队训练是为了打仗,游泳也不例外。部队的游泳训练,年年开展,一期接着一期,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战士们人人都能武装泅渡几千米,甚至上万米。能够在江河湖海中劈波斩浪、自由驰骋,游到那个特定的区域,去消灭那里的敌人。
  游泳姿势很多,但真正适合持枪、负重的,只有蛙泳一种。因此,作为军事训练课的游泳,只学蛙泳。
  总的说来,同样是学游泳,部队与地方相比,应该是少了几分“随意”性,多了几分“强制”性。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一点不会水的“旱鸭子”,在军训课上学游泳,是不允许由着自己的性子慢慢来的,“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学会;浮出水面之后,你也别以为可以松口气了,从学会到一次能游五百米,再给你一个星期的训练时间,并且又是“必须”达到这个指标,不会给你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拿我自己来说吧,从我编入第三组从事耐力训练的那天起,“必须”在一周内把一次能游五百米提升到一次能游五千米。

  从量变到质变,除了游姿游技的提高之外,意志品质的升华是关键因素。
  在狭长的河道内,绕着标杆圈定的路线游泳。头、颈、手、脚总是不停地、机械地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了几百次,上千次这样的动作之后,酸、痛、麻、喘、渴、饥等不舒服的感觉就会不期而至,接踵而来。这时,如果你游的距离与预定的指标已经非常接近,你就会很自然地给自己加油助威:“胜利已经在不远处向我招手了”、“咬咬牙,再坚持一下”,你就挺过去了。

  相反,如果你游的距离与预定的指标还相距甚远,那么,你很快就会感觉到酸痛难耐,喘渴加剧,无须几多回合,你就忍不住了。眼看达标无望,极易产生动摇、退缩的念头,“选择放弃比选择坚持要轻松千万倍”。这种时候,十有八九,你会选择上岸歇息了事。
  军队毕竟是军队,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大运动量训练,苦和累是免不了的。部队制定的训练指标,也不只是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人达到就行了,那些意志暂时还不够坚强、吃苦耐劳精神暂时还略为欠缺的人,同样要达到。
  如何在困难条件下挑战自身极限,完成训练的既定目标?
  磨练和造就钢铁般的意志品质,成了当务之急。而这种意志品质的提升,除了自身的所谓内因之外,外部条件的配合有时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是在这个夏天,在所有的学员全部都进入耐力训练阶段之后,部队决定把后半期的游泳训练,由洗心河基地迁至岳梁湖基地举行。
  日期:2012-07-20 22:12:16

  应该说洗心河基地和岳梁湖基地都是十分理想的游泳训练场所。
  洗心河清澈见底,沙滩绵软,浅水区宽阔,似乎更适合初学者训练;岳梁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置身其间,除了万顷碧波,几乎看不见任何别的东西。在这里训练游泳,你只有向前游的份,不会产生别的念头。这是个很容易“出成绩”的地方。
  部队转至岳梁湖基地以后,取消了在洗心河基地的按技术差别分组的编制,恢复到原有的连、排、班行政编制。要求以排为单位,划定训练区域,由排自定训练计划。规定上午学习,下午训练,八月三十日全连统一考核。
  如果说,洗心河的游泳训练主要是凭自己的觉悟,还比较随意、比较自由的话,岳梁湖就完全不一样了。岳梁湖比洗心河上了一个台阶了。
  可以这么说:去洗心河,是去学习的,学习蛙泳;而去岳梁湖,是去训练的,训练武装泅渡。
  武装泅渡是很严格的、很艰苦的。有的时候是单兵作战,既要求速度快,还要求距离远。有的时候是集体行动,一个战斗集体,以什么队形前进,自己应该排在那个位置,都不能随意变更。甚至相互之间保持多大间距都有要求。因此,你游快了,不好;游慢了,也不行。

  游泳时,游泳者是“人”,是徒手的,着装也不受限制。武装泅渡时,泅渡者是“兵”,必须佩带枪支弹药、武器装备,必须着装齐整,连军鞋、军帽,挎包、水壶都不能缺。
  按行政编制,我是一排二班的战士。我们排长许贤,在军校主攻爆破专业,当然也是爆破教员。论游泳水平,只能说“还行”。班长李华,湖北本地人,徒手游泳时,有把握达到一次游五千米,武装泅渡就相形见绌。状态好的时候,可以超过二千米,状态一般或状态欠佳时,总会差个百把八十米,处于那种不尴不尬的“临界状态”。倒是一班副翟益,早我二年参军,是个游泳高手,去年武装泅渡时就取得了突破八千米的骄人战绩。连队的游泳教员是由三排长孙立兼任的,三排是个机械排,孙排长除了娴熟的机械知识以外,还有一手超强的游泳技能。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连里的游泳高手,多数出自三排。

  日期:2012-07-20 22:15:32
  在洗心河学游泳,心里想的是距离。学会了,总该越游越远,今天三百米,明天五百米,数字越大越开心。到了岳梁湖,情况大不一样了,穿上了军装,背上了武器,速度降了一大截、距离短了许许多多。如果心里还是老想着距离,就提不起精神来了。
  不适应,只能慢慢来,先力求让自己浮在水面上,把距离概念换成时间概念。今天在水面维持半小时之后,休息一会;明天要咬咬牙,维持了四十分钟再休息一次了。逐步提增,锻炼耐受能力。
  毋用置疑,武装泅渡成绩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挑战自身极限”的过程。
  “挑战自身极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
  这里所说的“极限”,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压下来而未压下来的那种状态、就是游到实在没有力气再游的那种状态。
  我们那一批空降兵,在训练武装泅渡的时候,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多次游到这种程度:“我游不动了。”这带有明显的呼救性质的五个字。有时候刚刚说完,人就沉下去了;有时候还没有来得及说完,人就沉下去了。

  这样训练是不是有点“残酷无情”?
  穿着军装、佩带武器装备的武装泅渡,体力消耗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要想出成绩、要想达到预期的训练指标,在漫无边际的湖面上,你只有一个劲地向前游、向前游!如若觉得累了,你就想歇一歇,光凭你说一声:“我游不动了。”恐怕没有人会来理睬你。只有见你真的沉下去了,才会获得施救。获得施救后,你可以喘口气。但是训练还没有结束,所以,几分钟之后,你必须继续下水、必须继续向前泅渡。

  如果这样做算是残酷的话,你就只能对自己残酷一点了。不这样残酷,你的成绩肯定上不去。一旦投入战斗,你流血牺牲的概率肯定比别人高。
  “那要是真的沉下去了,不就糟糕透了?”
  这种担心,尽管很自然、很正常,实际上是多余的:武装泅渡训练时,有完备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一,在训练的计划按排上,每个战士在参加两天正式训练后,就要担任一天救护。也就是说,武装泅渡训练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二个人在训练、一个人在救护这样的比例。
  第二,在当天的训练人员中,体质好的、技能高的,除了佩带自身的武器装备之外,还要额外挂带救生设备,随时准备提供给急需施救的人员使用。

  总之,当你即将接近你自己体能的那个“极限”时,已经有几个战友的眼睛同时在注视着你了。只不过,那“最后一根稻草”还没有压下来,施救人员也只是摆好了施救的架势而已。你真的沉下去了,自然有救援之手将你托举起来。
  我所在的空降兵部队的在编人员,几乎人人都去过岳梁湖。都在岳梁湖完成“蜕变”、在岳梁湖“破茧成蝶”。在几十天內晒脱几层皮、瘦掉几公斤肉的同时,尝遍了岳梁湖的湖鲜。而没有哪一个空降兵战士因为沉下去而“葬身鱼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